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了30例脊髓损伤患者经间歇导尿后建立反射性排尿使患者排尿功能接近正常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对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残余尿量的测定,调整间歇导尿的次数,严格执行饮水计划等措施,认为间歇导尿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中最多的是尿潴留由此导致尿路感染,而反复的尿路感染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患者后期的主要死因。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重要任务。实施无菌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工作,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34例为本院1999-09临床收集的病例,男29例,女5例;年龄18~49岁,C4~6脊髓损伤10例;T7~11脊髓损伤4例T12以下脊髓损伤20例。22例进行减压术,同时采用哈氏棒或Luque棒等内固定技术。病情稳定后转入我科,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最长为66d,最短为3d。适用于马尾圆锥以上损伤后的尿潴留…  相似文献   

3.
宋海燕  张圆 《当代护士》2013,(11):15-17
综述了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内容包括间歇导尿的指征选择、时机选择、方法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对患者尿液细菌学监测的影响,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患者的自我应用、可行性和依从性等7个方面.认为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教育,让其了解间歇导尿的意义,其次要让患者理解饮水量与间歇导尿时间的关系,自觉遵守饮水计划.另外还要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导尿工具,使其掌握科学的导尿操作方法,并及时评价患者情况等全方位的护理管理,最终让脊髓损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工作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此法结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5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我院收治的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试验组患者行间歇导尿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脊髓损伤患者接受间歇导尿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249-6250
对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脊髓损伤致尿潴留伤后3周~6个月,患者肾脏功能正常,无尿道畸形、损伤、输尿管返流;无严重的泌尿系感染、发热,膀胱容量>300 m l且残余尿量>100 m l。59例患者,男41例,女18例,年龄18~57岁,平均42.5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1.2.1观察组本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控制患者每日饮水量在1 500~2 000 m l(100~125 m l/h)16:00至次日晨6:00不饮水,输液者适当减少饮水量,并控制液体滴速在30滴/m in左右。两次导尿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居家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的效果.方法 选取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68例,住院期间实施无菌间歇导尿,出院后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收集两种方法6周间歇导尿期间每周1次尿常规、尿培养检查结果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测定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出院后3周,7例终止导尿.61例患者在实施无菌间歇导尿和居家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期间的泌尿系感染、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居家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膀胱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112-3113
选取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间歇导尿,对照组进行常规持续导尿。观察组2个月内自主排尿患者的比率为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观察组出院需长期导尿(19.6%)及尿道感染(15.2%)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5);观察组症状泌尿系感染率为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2,P0.05)。在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间歇导尿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排尿功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护理管理。方法 72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3 7例采用清洁间歇导尿 (清洁组 ) ,3 5例采用无菌间歇导尿 (无菌组 ) ;所有患者在导尿前后做尿培养 2次 ,清洁组在导尿前做手培养 1次。结果导尿前后尿培养结果不一致的患者 ,清洁组有 10例 ,无菌组有 11例 ,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手培养结果阳性 5例 ,菌落数在正常范围 ;两组各出现泌尿系感染 1例 ;6个月后随访 ,能够定时排尿 ,残余尿量少于 5 0ml的患者 ,清洁组为 3 5例 ( 94.5 9% ) ,无菌组为 3 3例 ( 94.2 9% )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操作简便 ,效果可靠 ,是处理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对照组进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增加或恢复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巧玲  代妍  肖湘贻  孟玲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49-1051
总结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在43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经过评估、心理护理、饮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前的膀胱功能训练、改进后的清洁间歇导尿、制定出院计划及指导后,出院时有12例患者已完全无需导尿,9例每天仅需导尿1次,18例导尿次数减为每日3~4次,4例出院时仍需每日间歇导尿6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学习法,观察组采用行动学习法,由结构化的知识、问题、反思及落实四大核心要素密切联系组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满意度及干预后自助导尿符合率。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满意度及自助导尿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学习法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及家属有效掌握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管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间歇导尿指在清洁的条件下定时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有规律地排空尿液,其可有效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因留置导尿而带来的诸多并发症。护理过程中可教会患者及家属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自2007年1月始在脊髓损伤患者中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清洁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患者出院2个月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出院2个月后,对照组平均残余尿量为(158.3±90.7) ml,研究组为(96.8±85.4) ml;对照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2.85%,研究组为19.04%,对照组的残余尿量、感染率及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P 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中,可有效帮助患者开展正确膀胱管理,改善膀胱功能,减少残余尿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患者出现的尿潴留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痛苦,更严重的是会引起尿路感染,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首要任务〔1〕。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8年2月收治15例脊髓损伤患者,均在...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就随之产生,并可伴随终生。由此而引起泌尿系梗阻和感染,预后往往较严重。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更多的医师已认识到脊髓损伤早期对泌尿系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时间决定泌尿系的康复效果。我中心从1988年始,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评价和功能状况的检测,并组织专业导尿组采用无菌性间歇导尿术治疗和训练排尿,证明这些措施对改善其排尿功能是有效的。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376例脊髓损伤患者,男313例,女63例。年龄<ZO岁17例,ZI~50岁316例,>50岁43例。脊髓损…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人类应用导尿管排空膀胱的历史可追溯到 5 0 0 0年以前。然而 ,直到 184 4年才由Stromeyer提出并在临床应用间歇性导尿术 (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 ,IC)。 194 7年 ,Guttmann提出了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sterile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 ,SIC ) ;1971年 ,Lapides等提出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 (cleanintermit tentselfcatheterization ,CISC) ,并用于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相似文献   

20.
<正>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间歇性导尿(IC)是指在无菌或清洁的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1]。间歇性导尿是基于膀胱正常生理机能以及神经反射机制的理论而创立的一种针对神经源性膀胱障碍的临床护理实践;可以减少病人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