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州16-12井桥塞窜层后测试结果及曲线与对应油井生产动态对比,结合该区块的静态资料,对桥塞窜层引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窜层的正确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港西四区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中暴露出的聚合物段塞沿高渗透层窜流严重,并在个别井过早突破的问题,应用室内物理模拟试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技术,对非均值性严重的油藏进行了聚合物驱防窜技术的可一研究,并在室内模拟试验获得基础上,在港西四区设计了2中组进行了先导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防窜技术可有效地控制聚合物段塞沿高渗透层的窜流,使聚合物拉出时间推迟1年多,并进一步扩大聚合物驱的波及效率。  相似文献   

3.
挤注封堵管柱在塔河油田水平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平井生产过程中,因层间窜通、管外窜、边底水锥进等原因造成高含水的问题,在已有成熟的直井段挤注、封堵管柱工艺的基础上,对挤注桥塞、可钻桥塞、坐封工具及管柱工艺进行了改进,研发了以挤注桥塞及防中途坐封桥塞为核心工具的水平井挤注、封堵管柱工艺.2口井的挤注试验和8井次封堵试验表明,水平井挤注、封堵管柱工艺是解决层间窜通、固井质量不好等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技术为适应水平井井况而特殊设计,减少了管柱施工的时间、成本和风险,可视情况单独或组合使用,可对高含水层及管外窜进行有效挤注、封堵作业.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油气田试气作业中对于多层测试井经常采用注水泥塞封闭已试产层,然后逐层上试。实际上,由于产层已经射孔打开,为了上试,注塞后井筒通常要替成清水,若水泥塞不能有效封闭地层高压流体就会出现窜漏、导致溢流的发生甚至更严重的井喷事故。在高密度泥浆中注水泥塞,存在注塞难度大、注塞要求高、注塞风险大等问题。文章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亚圣杰佩气田Cha21井注水泥塞后出现的窜漏和水泥塞上移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如何在高密度钻井液中注塞封闭高压层位及如何判断注塞成功以达到安全上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长井段水泥封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发现长井段窜槽井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层间矛盾加大和高压层的存在。而以往各类化学封窜方法和封窜工艺由于工艺复杂、风险大等原因不能适应长井段封窜的需要。根据窜槽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利用水泥进行长井段封窜具有很多优势。针对长井段封窜的特点,选择超细水泥作为主料,对水泥配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使其具有“直角稠化”的性能,并研制了防止地层漏失的桥塞剂。通过试验,确定了利用超细水泥进行长井段封窜的施工步骤。2口井现场试验的经验说明,利用水泥进行长井段封窜成功的技术关键是带压侯凝。了解封窜井的吸入量与压力之间的规律,是下步做好长井段封窜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Y453挤水泥桥塞在封窜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封窜、堵炮眼、封堵地层出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用挤水泥桥塞解决这类问题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依据该工具特点,对原有封窜工艺进行了合理优化,形成了Y453挤水泥桥塞封窜工艺。该工艺提高了封窜的质量,并可避免将管柱固在井内,它有对地层的污染小,可钻性好等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趟管柱挤封任意层工艺技术是在已有成熟的挤注、封堵管柱工艺的基础上,对挤注桥塞、坐封工具及管柱工艺进行改进而成,其主要针对油水井生产过程中,因层间窜通、管外窜、边底水锥进等原因造成的高含水问题;改进后的管柱工艺技术,能将可钻桥塞的坐封、验封及挤注桥塞的坐封、挤注等多项工序在一趟管柱内完成,达到一趟管柱对油水井任意层段的封堵;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少管柱的施工时间、成本和风险,可对高含水层及管外窜进行有效挤注、封堵作业。  相似文献   

8.
《石油科技论坛》2010,29(4):77-77
一趟管柱挤注桥塞主要用于直井、定向井和水平井挤堵剂封堵地层、层间窜和管外窜等作业。 一趟管柱挤注桥塞将液压坐封工具、挤注插管、挤注桥塞集成为一体。工具下到位后,投球打压完成挤注桥塞坐封、丢手,继续升压打掉球座,进行挤注堵剂作业。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层非均质性造成的注聚过程中聚合物窜流,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的驱油封窜性能.考察了聚合物黏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随着温度升高,聚合物黏度呈反“厂”字型降低.注入0.3 PV高浓度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段塞后,高渗透层相对出液量降低,低渗透层相对出液量明显增加.在后续水驱阶段,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段塞注入压力变化趋势与常规分子聚合物溶液段塞基本一致,但相对分子质量越高,下降趋势越缓,有效时间越长,封堵效果越好.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 7和2.0×107的聚合物溶液段塞对低渗透层的采收率比常规分子聚合物(1.4×107)溶液段塞的采收率分别高出9.05%和11.75%,组合段塞比常规段塞更高出19.64%.还讨论了高分子聚合物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苏油田部分油井水力压裂后层间水窜的问题,研究应用了桥塞挤水泥封堵工艺,使5口濒临报废的死井复活,措施有效率100%,累计增油1.96×104t.该工艺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了封窜质量,为同类型油井的封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的窜流系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试井方面,岩心的窜流系数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得到了岩心的窜流系数计算方法。基于岩心窜流系数计算相关理论,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模拟软件建立岩心窜流模型,从岩心窜流模型中得到计算岩心窜流系数所需要的参数,对岩心的窜流系数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文献调研得到另一种窜流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出的岩心窜流系数数量级为10^-1较为合理,对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存在众多的多层油气藏,发为有层间窜流和无层间窜流两大类。无层间窜流的多层油气藏中存在压力差异衰竭和井内窜流现象,这会使多层气藏在开采中造成地层压力的大量耗,从而使一些油气层的产能很快丧失。有层间窜流的多层油气流在开采过程中,可以当作一个完整统一的气藏,当各产层的特性差异较突出时,也可能会在某一段时间和某一局部范围内出现差异衰竭现象。因此,在多层油气藏开采中,要应用电缆式地  相似文献   

13.
中高渗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发生了变化,导致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不同强度的窜流通道,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针对现场常用的铬冻胶,通过动态封堵实验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3 000 mg/L 和5 000 mg/L)铬冻胶体系在不同渗透率窜流通道中的注入、封堵性能及驱油效果,并引入了拟阻力系数和拟残余阻力系数,分析了铬冻胶与窜流通道强度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越高,冻胶的注入性能越差,但是封堵性能以及调剖增油效果越好;窜流通道渗透率越高,冻胶封堵强度越弱,而调剖增油效果越差;铬冻胶对3 D、5 D、10 D、50 D 的窜流通道适应性较好,对于100 D、150 D、200 D 的窜流通道适应性较差。该研究结果为铬冻胶应用于现场封堵高渗油藏窜流通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致密储层基质和裂缝一般表现为强应力敏感性,同时由于储层的致密性,基质和裂缝经常会表现为非稳态窜流特征,影响井底压力曲线的形态和特征,进而影响解释结果。目前国内外尚缺少同时考虑应力敏感及非稳态窜流的井底压力分析模型。参考典型致密油藏体积压裂直井的微地震监测数据,设计体积压裂直井渗流物理模型,同时考虑应力敏感和非稳态窜流,建立体积压裂直井井底压力数学模型并求解,进而获得井底压力的双对数曲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敏感系数αD越大,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幅度越大,压裂未改造区致密油径向流动阶段越不明显;非稳态窜流系数λm越小,窜流出现时间越晚,窜流阶段的下凹幅度越大,窜流渗流过程持续时间越长,压裂区域的裂缝径向渗流过程越弱。该井底压力分析模型应用表明,相较于未考虑应力敏感及非稳态窜流的模型,更能准确地确定压裂区域的半径及相关储层参数,提高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相关参数的解释精度,故可推广到致密储层参数反演或试井解释分析中。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窜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地层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发生变化,形成优势流场,导致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沿优势流场窜流指进,降低了聚合物驱油效率,应用与地层孔隙相似的微观填砂模型,模拟地层非均质性进行聚合物驱窜流微观实验研究,通过微观动态图像处理系统对聚合物的窜流规律、聚合物驱后残余油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提高了采收率,但仍沿高渗透条带指进窜流,指进速度与地层系数密切相关,后续水驱中由于聚合物阻力效应,扩大波及系数,提高了采收率,但低渗透地层的采收率仍然较低,提高低渗透地层的采收率是聚合物驱后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反映储层分层酸压后复杂的流动特征,针对潮坪相类碳酸盐岩储层,建立了考虑层间窜流的裂缝型碳酸盐岩分层酸压改造井不稳定压力模型,并利用拉氏变换和数值反演得到井底压力动态响应。根据典型曲线划分了流动阶段,分析了层间物性差异、层间窜流、分层改造差异对压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潮坪相裂缝型碳酸盐岩分层酸压改造储层存在7个流动阶段,同时具有复合储层和多层窜流储层的流动特征;层间物性差异越大,层间窜流及压力导数曲线“凹子”越明显;分层酸压改造程度及改造范围均影响过渡流出现的时间和程度;高渗层流度比越大,过渡流阶段压力导数上升越明显,最终压力导数值为高渗层流度比的一半。本次研究建立的模型提供了一种快速识别储层高渗层改造程度的方法,对多层裂缝型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评价、分层酸压改造程度的确定具有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承泰 《石油学报》1990,11(3):72-81
本文讨论了多层状油藏中层间越流的性质及其对压降曲线和压力恢复曲线的影响。发现压降曲线和压力恢复曲线都由两个直线段夹一过渡段组成。第一直线段时期是单层试井理论可用于具有越流的多层油藏时期,第一直线段决定测试层的kh值及表皮系数,第二直线段决定油藏的总kh值。利用压降曲线或压力恢复曲线两直线的交点或者是测试层与关闭层之间井底压差的稳定值,可用两种分析方法决定层间夹层的垂向渗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