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除术 (SPR)可解除肢体痉挛 ,改善肢体功能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 4] ,但对上肢痉挛进行颈神经后根切除术报告不多。1993年 8月至 2 0 0 0年 4月 ,我院对 12例上肢痉挛为主的脑瘫 ,行 SPR和软组织矫形手术 ,经 10个月至 7年的随访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方法和结果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患者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9~2 5岁 ,平均 10 .6岁。 12例均为纯上肢痉挛或以上肢痉挛为主的患者。其中双侧上肢痉挛 5例 ,单侧痉挛 7例 ,右侧 4例左侧 3例 ;脑瘫 8例、脑外伤后遗症 3例、家族性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 1例…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摘要患者 ,女性 ,51岁 ,因左上肢反复麻木 2年半 ,右上肢麻木 1年 ,右肢体频繁痉挛 2个月余 ,于 2 0 0 2年 1 2月 1 9日收住入院。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持续性麻木 ,活动后无缓解 ,无抽搐 ,颈椎MRI示“颈 2— 3水平脊髓轻度肿胀 ,有长T1、长T2 异常信号灶 ,边界欠清考虑为脱髓鞘性病变或炎性病灶”。 2个月后又出现发作性右上肢屈曲痉挛 ,每次十余秒 ,再次颈椎MRI检查示C2 椎体平面脊髓内长T1、长T2 异常信号灶 ,拟为脱髓鞘病变 ;头部MRI正常 ;脑干诱发电位示双侧周围性损害 ;躯干感觉诱发电位示胸腰髓段 ,颈髓段感觉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83岁.因突发右侧肢体舞蹈样动作2 mo余入院.2 mo前无诱因突发右上肢不自主舞动,10 d后右上肢呈持续性舞蹈样动作,并累及右下肢,影响行走,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作为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旨在减少神经纤维过度的兴奋信号传到,降低肢体过高肌张力,以解除肢体痉挛状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接诊1例痉挛性狼疮性脑病后遗症患者,右上肢出现痉挛状态,功能丧失,在我科予行颈段SPR手术,切断部分颈段右侧脊神经后根,术后患者右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证明此类手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后的痉挛性瘫痪同样有效,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地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脑立体定向术于1947年为Spiegel和Wycis开始使用。我院从1988年以来使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改良型(FY80-3型)定向仪对14例病人进行了脑立体定向手术。疗效较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4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27~66岁,病程2~27年。临床症状:双侧肢体震颤者6例;单侧肢体震颤者2例;以双上肢震颤为主2例;单纯两下肢震颤1例;双下肢和右上肢震颤1例。扭转痉挛2例。12例震颤麻痹患者除1例术后复发外均获得了显著疗效。2例扭转痉挛患者术后肌张力明显改善,扭转程度明显好转。2 治疗经过及手术步骤患者入院后行全面检查、无严重心、肝、肾疾病,糖尿病和出血性疾病等。手术在X线下进行。术前剃头,示出手术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前后评分结果,对两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刺结合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卒中后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舒筋颗粒、巴氯酚治疗,并用统一的肌张力评定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级别差值经秩和检验、下肢痉挛评定积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1d、28d的上、下肢肌力不同级别变化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颗粒对缓解卒中后肢体痉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杨荣金 《当代医学》2011,17(11):55-55
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心悸、头昏、欲呕1d于2009年12月20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入院后护士2次测右上肢血压均测不出,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6.4℃。立即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吸氧。住院医生再次测右上肢血压仍测不出,(想到测对侧肢体血压,但碍于测血压时堵塞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1岁。因发作性胸腹部及右侧肢体僵直痉挛2年,加重1个月入院。2年前开始,患者每遇情绪紧张或惊吓、劳累等因素,即出现发作性右上肢上举费力,右下肢迈步困难,并出现腹部躯干部肌肉僵硬、紧缩感。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抑郁症,予对症治疗半年无好转。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右侧肢体及腹肌张力增高,皮肌反射阳性。  相似文献   

10.
例1患女,27岁,因停经40d余,多发性动脉炎手术治疗后1月入院。1月前患者因阵发性头晕伴右上肢无力1月与当地医院就诊,行血管B超检查提示双上肢血管壁增厚,血流速度减慢,考虑大动脉炎。即于我院就诊,当时查体右上肢皮肤完整,无色素沉着,右上肢桡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搏动弱,左侧桡动脉及颈动脉搏动尚可。复查血管B超后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因血管阻塞引发阵发性头晕及肢体无力,  相似文献   

11.
长期拄拐致右上肢血管闭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右上肢麻木、疼痛半个月余",于2007年2月10日来我院诊治.患者出生后8个月患脊髓灰质炎,遗留右下肢挛缩、屈曲畸形,长期靠右上肢拄拐行走.患者半个月前出现右食指、中指及无名指麻木,感右上肢远端发冷,热敷无效.入院前4 d并出现右上肢疼痛,持续性存在,尤以活动后明显.查体:体温、呼吸、脉搏正常,左上肢血压130/80 mmHg,右上肢血压不能测出,右侧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未触及搏动.右上肢皮肤苍白、皮温低,肌肉无萎缩,肌力、肌张力、痛觉均正常,右侧霍夫曼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传统康复与智能康复对上肢BrunnstromⅢ期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时期在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BrunnstromⅢ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化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名与对照组60名.观察组受试者给予智能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上肢,对照组受试者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方法锻炼上肢.对照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UE)、肢体痉挛(改良Ashworth)、上肢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otorStatusScore)、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UE、Ashworth、MotorStatusScore、Barthel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FMA-UE、MotorStatusScore、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上肢BrunnstromⅢ期患者,采取智能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减轻肢体痉挛,提高上肢运动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1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舞动4d入院.患者于2012年7月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上肢体不自主舞动,舞动形式无规律,以左侧肘关节下不自主运动为主.2d后逐渐发展至下肢,伴有踢腿,蹬踏等动作,不敢行走易跌倒.清醒时运动状态下舞动症状显著,言语时左侧面部口角、眼角亦有轻微不自主收缩,安静休息时舞动症状减轻,夜间睡眠中舞动动作可消失.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平素血糖控制较好.既往未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活动正常.血压:左上肢13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右上肢110/70mm Hg.颅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面部时有轻微不自主收缩.  相似文献   

14.
杨敏京  张茁  毕齐 《北京医学》2005,27(6):330-330,341
患者男,27岁;因右上肢无力1个月人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在活动中突感右上肢无力,但可抬举过肩,右下肢及左侧上下肢体未见异常.无肢体麻木、语言不清、饮水呛咳、视物不清、黑朦、头晕、头痛、意识障碍、二便失禁及发热.  相似文献   

15.
李爱霞  易蓉  吴新海 《当代医学》2021,27(14):53-5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患者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两组患者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术毕患者清醒后自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24、36和48 h患侧肢体运动时NR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48 h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4、8、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36和48 h,观察组患侧肢体运动时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上肢手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时间长,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病例摘要相某某,女,51岁.因肢体活动障碍二年,痛性痉挛发作三月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入院两年前无诱因自觉右手发麻无力,进行性加重,三月后右上肢受累,十月后腰腿发紧,行走困难,十五个月后卧床不起,近三月肢体出现疼痛性肌强直发作,并伴有排尿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3岁.因腹部皮肤轻度烫伤后家人给予外敷工业酒精约1kg(经检验其中甲醇含量占70%).9小时后患者出现运动性失语,左侧肢体偏瘫,右下肢强直伴阵发性抽搐.查体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张力增高,右上肢肌力正常.左侧膝腱、跟腱反射减弱,腹壁反射减弱,右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伴有踝阵挛.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左侧正常.行CT检查示双侧额颞,枕区多处软化灶,符合中毒性脑病改变.入院后给予营养脑神经、抗癫痫、高压氧及运动、语言康复治疗.3个月后抽搐控制,失语已恢复,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张力仍稍高,行走稍困难,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肢体无力40余天,右上肢麻木无力发凉3 d入院.患者2008年12月23日晨起无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右偏,当时呼之能应,能正确回答问题,伴头痛,呕吐数次.头颅CT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大面积梗塞灶.病情逐渐较重,意识障碍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常出现肢体偏瘫,其肢体功能恢复包括软瘫期、痉挛期、分离期和恢复期,90%以上患者都会进入痉挛期,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痉挛阻碍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因此抗痉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推拿结合Boath技术治疗脑  相似文献   

20.
小儿一过性偏瘫国内极少报道 ,属少见病。本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 12例 ,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男、女比为 2∶1。最小发病年龄 4岁 ,最大发病年龄 12岁。其中 1例为复发病例。全部病例均为夜间睡眠后急性起病 ,无癫痫史。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表现为单侧肢体抽动 ,持续 10~ 30分钟 ,能自行缓解 ,抽后嗜睡。无呕吐 ,无吐白沫、两眼上翻及大小便失禁等 ,均无发热、咳嗽 ,瞳孔等大 ,光反射迟钝 ,肝脾均无肿大。 3例左侧肢体偏瘫 ,9例右侧肢体偏瘫 ,其中 2例仅右下肢偏瘫 ,肌力 0~Ⅰ级 ,巴氏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