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B^-→π^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x^(*)+ρω^0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在这些衰变道中,对于末态包含两个矢量介子的衰变,径向激化的贡献是主要的,并且大于80%;而两个横向激化的贡献是被rDs^(*),rρ(ω)的幂次压低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运用临界点理论和Morse理论,得到一类六阶含参微分方程Dirichlet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结果,考虑的具体问题为:-u^(6)(t)+αu^(4)(t)-βu″(t)+γu(t)=λf(t,u(t)),t∈[0,1],u(0)=u(1)=u″(0)=u″(1)=u^(4)(0)=u^(4)(1)=0,其中f:[0,1]×R→R连续,α,β∈R,γ,λ∈R^+是参数,并满足条件α/π^2+β/π^4+γ/π^6〉-1,-3π^4-2απ^2〈β〈-3γ/π^2,α〉3γ/2π^4-3/2^π2,则当λ在某具体区间内时,上述边值问题有多个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B3LYP^[1,2]/6-31G(d),对BrONO2+O(^3 P)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求得的各过渡态均通过频率振动分析加以确认。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有3种反应通道,由于反应BrONO2+O(^3 P)→BrO+NO3的活化能最低(5.32KJ.mol^-1),是主反应通道.但BrONO2+O(^3 P)→O2NO2+Br也是可能进行的,因为它的反应活化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975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Tm(0.1)Yb(5):FOV里Yb^3+敏化Tm^3+的紫外和可见上转换发光.发现了位于363.6nm的一条紫外上转换发光线,它是Tm^3+离子的^1D2→^3H6的荧光跃迁.还发现了位于450.7nm,(477.0,462.5nm),648.5nm,(680.5,699.5nm)和(777.2,800.7nm)的几条上转换发光线,它们是Tm^3+离子的^1D2→^3F4,^1G4→^3H6,^1G4→^3F4,^3F3→^3H6和^3H4→^3H6的荧光跃迁.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F随975nm抽运激光功率P改变详细地测量和分析证实了^1D2能级的上转换发光部分是五光子上转换发光,而^1G4能级和^3H4能级的上转换发光则是三光子和双光子上转换发光.初步的理论分析建议^1D2能级的上转换发光机理部分是Tm^3+离子之间{^3H4(Tm^3+)→^3F4(Tm^3+),^1G4(Tm^3+)→^1D2(Tm^3+)}和{^1G4(Tm^3+)→^3F4(Tm^3+),^3H4(Tm^3+)→^1D2(Tm^3+)}的交叉能量传递,而^1G4能级和^3H4能级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则是Yb^3+离子到Tm^3+离子的 {^2F5/2(Yb^3+)→^2F7/2(Yb^3+),^3H4(Tm^3+)→^1G4(Tm^3+)→^1G4(Tm^3+)}和{^2F5/2(Yb^3+),^3F4(Tm^3+)→^3F2(Tm^3+)}的相继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Mg3(PO4)2:Bi^3+,Eu^3+发光粉体.讨论了Mg3(PO4)2:Bi^3+,Eu^3+的发光性能及Bi^3+→Eu^3+的能量传递.发现在Mg3(PO4)2基质中Bi^3+对Eu^3+存在很强的敏化作用,提高了Eu^3+对外界激活能量的吸收,大大增强了^5D0→^7F1和^5D0→^7F2的辐射跃迁.同时,Bi^3+本身也发出明亮的紫色光。  相似文献   

8.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 →π0lv~l衰变过程,在计算D →π0跃迁形状因子过程中,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 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最后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一般文献的推导方法,它既可以导出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变换式,同时,该方法导出电移矢量D^→和磁场强度^→的变换式更简单。  相似文献   

10.
使用分子反应静力学的有关原理,推导出了^7LiH分子的基态X^1∑^+、单重态的第一激发态A^1∑^+、第二激发态B^1∏以及三重态的第二激发态b^3∏的合理离解极限。利用“对称性匹配蔟-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在完全活性空间中计算了这一分子相应于上述各态的平衡核间距。其中,X^1∑^+态为0.1609nm;A^1∑^+和B^1∏态分别为0.2487和0.2434nm;b^3∏态为0.1958 nm .在基态的平衡位置处,计算了从基态到A^1∑^+、B^1∏及b^3∏态的垂直激发能,其值分别为3.613、4.612和4.233eV.将本文获得的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方法获得的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同时,本文获得的平衡核间距和垂直激发能与使用很复杂的方法获得的计算结果也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发红光的荧光粉SrGdGa3O7:Eu^3+。漫反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中Eu^3+的电荷迁移带、Eu^3+离子f→f跃迁以及Gd^3+离子^8S7/2→^6I7/2。的跃迁相互吻合;监测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激发谱中有Gd^3+离子的激发线表明存在Gd^3+→Eu^3+的能量传递。发射光谱中以^5D0→^7F2跃迁为主,表明Eu^3+离子所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没有对称中心的cs格位。根据低温下的发射光谱计算了^7F1和^7F2能级完全解除简并后的每个分裂能级的位置。Eu^3+的发射发生明显的温度猝灭现象,同时发射谱线的分辨率也逐渐降低。Eu^3+离子的^5D0→^7F2跃迁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衰减曲线相似;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发射强度衰减越快,但是仍然处于毫秒数量级;^5D0→^7F2跃迁是宇称和自旋禁阻的跃迁,所以荧光衰减时间比较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与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CH自由基与NO反应的机理,在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在G3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同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从对CH自由基与NO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看,CH自由基与NO反应为多通道反应.可能的产物是OH+CN、0+HCN、H+CNO、H+NCO、N+HCO、NH+CO,这些产物与实验检测到的结果相吻合.理论分析表明,反应通道CH+NO→IM6→TS8→IM7→TS9→N+HCO控制步骤的活化能最低(144.6kJ/mol),为主要反应通道.同时理论计算得到的各通道反应热与实验值一致,可以说明研究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核子N(反核子^-N)与中性介子π^2相互作用的Lorentz不变耦合模型,对N-^-N圈图传播子在动量重整化方案中的有限量函数∑c(p)的严格解析计算问题,从极点漂移小量ε作换序计算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后,发现传播子四维动量平方P^2〉-(核子质量+介子质量)^2时可作合理换序计算处理.若将此计算结果延拓到P^2≤-(核子质量+介子质量)^2时,发现与正规计算方法获得的计算结果近似符合程度并非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原子i的生物点价(δi^1)和自相关函数。建构自相关拓扑指数(^mB)及其逆指数(^mB,).其中的^1B、^1B,与26种取代芳烃对3种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的线性方程如下:(1)发光菌:-lgEC50=2.1843+0.0203^1B-0.0080^1B′,R=0.9581 (2)大型蚤:-lgEC50=2.1980+0.0193^1B+0.0872^1B′,R=0.9667 (3)呆鲦鱼:-lgLC50=2.2633+0.0247^1B-0.6280^1B′,R=0.9371以上的QSAR模型给出的计算结果优于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ρ~0→π~+π~-衰变的么正计算及其衰变率和ρ~2极化插入的关系.ρ~0极化插入的虚部是用维度积分的方法来计算.极化插入虚部的计算方法是普适的.  相似文献   

17.
复数域上2×2分块矩阵M的Drazin逆表示是有待解决的一个公开问题,文中利用和的Drazin逆,给出了M在D^πC=0,BD^DC=0,∑k=0^iA-1A^πA^kB(D^D)^k+2C=0时的Drazin逆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BaBar合作组在分析正负电子湮灭的不变质量时发现的一个很窄的峰结构,该峰结构被命名为D*s0+(2317).首先假定它是S波的DK分子束缚态,利用Bethe-Salpeter方程研究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同位旋破缺衰变过程D*s0+(2317)→Ds+π0,同时在末态考虑了η-π0混合效应对衰变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s0+(2317)可以具有DK的分子束缚态结构,而且η-π0混合效应对衰变宽度影响非常明显,D*s0+(2317)→Ds+π0衰变宽度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其它的理论模型也对D*s0+(2317)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认为D*s0+(2317)可能存在其它形式的结构,并且得到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因此的结构存在多种形式,或者是几种结构的混合.该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实验进一步确定D*s0(2317)的结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4种将非微扰的强相互作用参数化为形状因子的模型得到的4种强子形状因子,分别计算了中性D介子D~0→K~-e~+ν_e和D~0→π~-e~+ν_e两个半轻子衰变过程的衰变分支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比较,得到极点修正模型对D_0→K~-e~+ν_e过程的理论计算结果中心值与实验测量值非常接近,而对D~0→π~-e~+ν_e过程两参量多级展开模型符合较好.然而由于非微扰效应的存在,形状因子f+(0)和强耦合常数g等参数误差过大,因此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全纯自同构映射,求出了第二类Cartan-Hartogs域Y11上Bergman度量矩阵行列式det T(W,Z;W^-,Z^-)的显表达式,从而得到Yu上的双全纯不变量JYH.进一步研究了当点(W,Z)趋于边界δYH时JYH的极限。有如下结论:当点(W.Z)→(W0,Z0)∈δYH(|W0|≠0)时,JYH存在极限π^m+n(m+1+N)^m+n)/(m+N);当点(W.Z)→(0,Z0)∈δYH时,JYH没有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