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选取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电针意念组给予电针结合运动意念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后电针意念组和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电针意念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配合电针治疗的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均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疗程为2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电针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电针结合手法治疗偏瘫后肩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红  刘培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13-1813
对偏瘫后肩痛患者采用电针结合手法治疗和单纯应用电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偏瘫肩痛均有疗效,结果提示电针结合手法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肩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偏瘫复原汤结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偏瘫复原汤结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两组治疗前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偏瘫复原汤治疗,可显著改善痉挛症状、四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动意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建立运动意念,并进行偏瘫部位的功能训练,设对照观察。结果运动意念组肌力恢复有效率87%,对照组为58%。结论脑卒中早期建立运动意识,对肢体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付燕  刘经星  王德利  赵延睿  杨翊 《护理研究》2013,27(17):1743-1745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肢体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结果]两组病人经过4周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肢体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力,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运动意念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马维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7-1017
目的:运动意念对脑卒中偏瘫患的康复作用。方法:在患清醒状态下建立运动意念,并进行偏瘫部位的功能训练,没有对照观察。结果:运动意念组肌力恢复有效率87%,对照组为58%,结论:脑卒中早期建立运动意识,对肢体恢复效果显。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的治疗虽有许多方法 ,但其致残率仍很高 ,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们采用运动意念加常规治疗对 48例急性脑梗死完全性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 96例 ,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证实。偏瘫侧肢体肌力为 0级 ,除外伴有意识障碍、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较重的智能障碍及精神异常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运动意念治疗组 (治疗组 )和对照组 ,每组 48例 ,均系首次住院。 2组患者年龄、病情、发病到入院时间、既往…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偏瘫运用运动再学习方法训练的随机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薛嘉  罗祖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747-2747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l5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投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综合康复组联合应用运动再学习(MRP)和Bobath技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效果评估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患者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后早期综合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l0&;#177;7明显减少,与对照组18&;#177;9相比,t=4.07.P&;lt;0.001;FMA(72&;#177;28),MBI(80&;#177;24)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等于3.99和6.50,P&;lt;0.00l。结论 早期介入MRP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拮抗肌运动点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分析拮抗肌运动点和腧穴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都给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其中治疗组41例,予以拮抗肌运动点电针刺激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拮抗肌常规腧穴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2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拮抗肌运动点电针结合Bobath康复技术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疗效优于电针常规腧穴+康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目前常见的多发病之一,死亡率、致残率高,是否对脑卒中后及时采用正确的康复措施,其后果明显不同。WHO1989年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经正规康复后,第1年末,生活能自理者高达60%。而在偏瘫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平衡功能的尽早恢复是改善运动功能、减少残疾的基础,所以控制躯干平衡的训练是偏瘫患者获得平衡功能的关键,也是临床康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从1998年起运用电针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加味四妙勇安汤并电针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勇安汤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观察病例抽签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加味四妙勇安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用补阳还五汤治疗、采用Fugl-Meyer法评定患者的功能,ADL评价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ugl-Meyer积分:观察组治疗前(135.25&;#177;23.22)分,治疗后(180.31&;#177;19.56)分,对照组治疗前(137.22&;#177;25.31)分,治疗后(164.33&;#177;21.43)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FIM积分:观察组治疗前(36.25&;#177;21.36)分、治疗后(85.42&;#177;18.23)分,对照组治疗前(38.35&;#177;20.21)分,治疗后(61.32&;#177;17.65)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观察组功能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配合电针能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2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在治疗1个月时2组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和6个月时康复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评分及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脑卒中后偏瘫的致残率较高。既往多采用传统针刺治疗 ,近年来国外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逐渐被我国医师所采用 ,作者采用单纯针刺和运动疗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 ,并进行了对比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53例 ,男36例 ,女 1 7例 ;年龄 40 - 75岁 ,平均 57.8岁 ;病程 2 - 1 3周 ,平均 3.8周 ;患者神志清楚 ( GCS积分达 >9分 ) ,病损均位于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 ;排除有颅脑外伤、昏迷、脑卒中发生 >2次 ,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紊乱患者 ;左侧偏瘫 31例 ,右侧偏瘫 2 2例。随机分为针刺组 2…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应用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运动再学习(MRP)和Bobath技术结合针刺进行综合康复,对照组不进行针刺,45d后进行FMA和MBI评分。结果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应用运动再学习和针刺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03-06/2004-06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后给予电针灸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印堂穴治疗。疗程为10d。治疗前后1个月分别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NIH-NINDS卒中评分判定疗效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降低,分别为治疗组降低(14.01&;#177;1.23)分,对照组降低(8.02&;#177;0.58)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两组治疗后NIH—NINDS卒中评分平均降低为治疗组(6.11&;#177;3.21)分,(2.01&;#177;1.4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息义(P&;lt;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确实可以影响预后、电针灸治疗可以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并进一步促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迫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并与强化治疗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TT组),强化治疗组(ITT组)和强迫性运动治疗组(CIMT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进行评定,分别比较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作业完成时间的变化。 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ITT组及CIMT组作业完成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3组之间进行比较,ITT组与CIMT组治疗后功能评分较CTT组显著增加,作业完成时间显著缩短(P<0.05),ITT组与CIMT组之间功能评分及作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治疗和强迫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康复均具有明显的疗效,强化治疗可以代替强迫性运动治疗。  相似文献   

18.
对26例偏瘫进入后遗症期的病人进行康复干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方法进行评测,发现手、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仍有一定改善,说明康复治疗对偏瘫后遗症患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强化运动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运动治疗作对比分析。方法:42例病程6个月内无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强化运动治疗组(21例)和常规运动治疗组(21例)。强化运动治疗组为每天3h,每周5天,常规运动治疗组为每天1h,每周5天。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个月后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强化运动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运动治疗组。结论:常规运动与强化运动康复治疗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但强化运动康复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偏瘫患者 6 0例 ,均符合 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 ,经颅脑CT或MRI证实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38~ 74岁 ;脑梗死 4 3例 ,脑出血 17例 ;患者均伴有肢体偏瘫 ;病程 3~ 12d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2组患者按常规给予营养脑神经和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 ,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 :以Bobarth法为主 ,卧床期主要保持良肢位 ,定时变换体位 ,关节被动活动 ,早期坐位及坐位平衡 ;离床期主要对坐位平衡、移乘、站立、重心转移、跨步、步行、ADL(进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