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猕猴桃加工过程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变化规律。以新鲜猕猴桃果实为试材,主要观测温度、空气、光线对猕猴桃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在同一加热时间下,还原型VC保存率在100℃时最低,氧化型VC保存率在60℃时最低;还原型VC受光线影响,见光下放置的猕猴桃果浆的还原型VC含量总是低于避光条件下的还原型VC,而氧化型VC却相反;在低温下,猕猴桃果汁和果浆的还原型VC保存率高于猕猴桃果片,但氧化型VC保存率却以果片的最高。氧化型VC是猕猴桃VC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猕猴桃VC在加工中的变化时,不能忽视氧化型VC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植酸对控制草莓、猕猴桃和山楂果实打浆工序中VC损失的效应.结果表明,植酸对3种水果打浆工序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保护效果不一,植酸可以明显提高山楂打浆中的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保存率;对猕猴桃仅提高其氧化型VC保存率,不能提高还原型VC保存率.对草莓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保存效果则与猕猴桃相反.  相似文献   

3.
研究西兰花脱水加工过程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蒸汽热烫的西兰花,其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保存率高于热水热烫的保存率,其中80℃蒸汽热烫处理2min效果最好;热烫后冰水冷却的西兰花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保存率高于自然冷却;真空冷冻干燥能将西兰花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最大程度的保留。西兰花脱水加工过程中氧化型VC的保存率高于还原型VC,说明西兰花中的还原型VC更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以秋葵为研究对象,研究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3种方式对秋葵中还原型VC及氧化型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对秋葵还原型VC及氧化型VC含量的影响均显著。真空干燥时还原型VC保存率最高,为93.62%,其次是微波干燥,为78.05%,热风干燥还原型VC保存率最低,为59.73%;但热风干燥氧化型VC保存率最高,为120.91%,其次是微波干燥,为111.39%,相反,真空干燥的氧化型VC保存率最低,为108.52%。这说明真空干燥可以隔绝氧气,从而抑制VC的氧化,而热风干燥则使一部分还原型VC与氧气接触而被氧化为氧化型VC。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常见蔬菜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在不同温度、时间、光照和空气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对蔬菜的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有显著性影响,加热温度对不同的蔬菜还原型VC有不同的影响;随着在空气中放置时间的延长,蔬菜还原型VC显著降低,部分蔬菜放置6 h时,氧化型VC保存率超过了100%;在酸性条件下,蔬菜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损失均较小,碱性环境下,蔬菜中VC主要损失的是还原型VC,对氧化型VC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抗氧化剂对控制草莓打浆工序中Vc损失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草莓打浆工序中还原型VC含量的变化及其控制。结果表明,草莓打浆工序中VC损失严重,打浆中添加0.12%的六偏磷酸钠、0.03%的TBHQ可以提高还原型VC的保存率,添加0.03%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保存率,EDTA二钠和植酸对控制草莓打浆过程中VC损失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杀菌对鲜榨猕猴桃汁中Vc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了超高压杀菌过程中压强变化对鲜榨猕猴桃汁中Vc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超高压处理后猕猴桃汁中的总Vc保存率在85%以上,还原型Vc在83%以上,保存率远远高于热力杀菌技术。  相似文献   

8.
抗氧化剂对大枣汁加工中V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枣汁加工过程中VC的保存是影响大枣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通过不同抗氧化剂处理试验,表明植酸处理对还原型VC的保存效果最好,其次是0.04%的六偏磷酸钠和0.06%的Na2EDTA;茶多酚和Na2EDTA对氧化型VC的降解起抑制作用,六偏磷酸钠可使氧化型VC的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加工技术对苦瓜脱水过程中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蒸气热烫处理的苦瓜VC含量明显高于热水热烫后的苦瓜,80 ℃蒸气热烫处理2 min时苦瓜中VC含量最高;蒸气热烫后再经冰水冷却的苦瓜VC含量高于自然冷却后的含量;苦瓜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其形态、色泽及VC含量均优于用微波、热风干燥的苦瓜.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为:80 ℃蒸气热烫2 min后,再用冰水冷却,经-25 ℃冷冻6 h,真空干燥后苦瓜中还原型VC为35.2 mg/100 g,氧化型VC为86.15 mg/100 g,总VC为121.35 mg/100 g.  相似文献   

10.
胡萝卜制汁过程中提高胡萝卜素保存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萝卜制汁过程中各单元操作会造成胡萝卜素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主要单元操作的方法和工艺条件影响胡萝卜素保存率的研究表明:采用3%复合磷酸盐溶液去皮,0.3%D-异抗坏血酸溶液热烫软化和对胡萝卜汁进行酸化处理,调节PH=3.9,采用常压杀菌,胡萝卜素的损失率从33.8%降低至18%,与常规的制汁工艺比较,胡萝卜素保存率提高了19.3%。  相似文献   

11.
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是谷氨酸产品中的无效成分,其安全性尚无定论.控制谷氨酸浓度为16 g/dL,焦谷氨酸的浓度为3.2 g/dL,实验研究了水解温度、硫酸加入量、水解时间等因素对降低谷氨酸母液中焦谷氨酸含量的影响.在保证谷氨酸回收率的基础上,确定出使焦谷氨酸含量达到1%及以下的最优水解组合:水解温度(95±5)℃、浓硫酸加入量(30%,V/V)、水解时间(2 h).在上述实验中,焦谷氨酸的初始含量均为20%.通过改变初始焦谷氨酸含量为20%~35%,最优水解组合下,水解后焦谷氨酸含量为0.96%~1.0%,仍可达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过氧乙酸灭菌的效果及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方法 用微生物学无菌检测法和pH值测定法。结果 满载,少量装载,重复灭菌时达到无菌效果,△pH均在0.3~0.4之间。结论 经过氧乙酸灭菌的塑料瓶能达到无菌要求,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上可用过氧乙酸灭菌法对不耐热的内包材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廿碳五烯酸和廿二碳六烯酸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根据现在的了解,能产生有意义含量的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的微生物有真菌和藻类。在微生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通常是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为底物。合成途径中,有两个主要的反应,即碳链的增长和去饱和作用。EPA和DHA的生成通过ω-3代谢途径。微生物脂肪酸构成的质量和数量都受培养基的组分,通气、光照强度、温度和培养时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用于提取鱼油中的EPA的方法也可用于微生物脂质中的EPA的提取。几种方法被提出来生产高含量的EPA和DHA。它们一般是基于下列技术的结合:溶剂提取、尿素包合法、分子蒸馏、分馏、液相色谱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  相似文献   

14.
外源添加亮氨酸提高乳酸乳球菌酸胁迫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乳酸乳球菌生长过程中外源添加浓度为10mmol/L的亮氨酸,可有效提高乳酸乳球菌在酸胁迫环境下的酸耐受性。在酸性环境中(pH5.0),添加亮氨酸的菌株的生物量为对照菌株的1.24倍;经过酸胁迫(pH4.0)5h后,添加亮氨酸菌株的存活率是对照菌株的28.5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亮氨酸的添加可提高胞内NH4+浓度,有效的维持酸胁迫环境下胞内pH(pHin)的稳定,并有效维持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从而有效提高了乳酸乳球菌对酸胁迫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5.
L-抗坏血酸肉桂酸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L-抗坏血酸和肉桂酸为原料,采用酰氯法合成得到了L-抗坏血酸肉桂酸酯。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酯化产物的稳定性、清除羟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能力,并与Vc和常用的油溶性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合成的L-抗坏血酸肉桂酸酯与Vc相比,稳定性得以明显改善,其清除DPPH?的EC50值为63.96 μmol/L,清除能力与Vc相当,清除?OH的EC50值为7.84 mmol/L,在浓度较高时优于TBHQ。  相似文献   

16.
化学氧化法制备壬二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松  严金龙 《皮革化工》2003,20(6):31-35
以工业油酸为原料,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实验条件的优化,用显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得到制备壬二酸较优的工艺条件:油酸:高锰酸钾为0.50:1,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1.0g,硫酸用量为10ml,超声波乳化10min,温度50℃,得到白色壬二酸,产率达到57%左右,具有产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技术,通过全扫描,确定了测定枣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检测模式、碰撞能量等质谱参数,与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开发了测定枣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表明,在取进样量0.5 ng~50 ng线性范围内,线性系数分别为r齐=0.998;r熊=0.998。同时确定最低检出限均为0.05 ng,最低定量限均为0.25 ng。在加标水平为15 ng干重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17%(RSD=9.54%)和95.93%(RSD=2.87%)。  相似文献   

18.
味精粗料作为聚谷氨酸合成前体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聚谷氨酸生产成本,采用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编号为CGMCC No.1250。考察了不同的谷氨酸钠替代品,味精粗料最佳,并考察了味精粗料的含量、碳源和氮源及其浓度、NaCl浓度、装液量以及温度等对-γPGA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菌株,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在含有70 g/L蔗糖5、0 g/L蛋白胨、30 g/L NaCl,pH7.0,含味精粗料体积分数为26.6%(含谷氨酸120 g/L)的发酵液中,37℃,220 r/min培养24 h,-γPGA的产量达到41.7g/L。  相似文献   

19.
以鲜切苹果为试材,分别用曲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浸泡3 min,于4℃存放9 d,对鲜切苹果的硬度、色泽、总酚、可溶性醌、多酚氧化酶活性、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鲜切苹果的硬度和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褐变、总酚和维生素C影响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3种有机酸均对鲜切苹果褐变都有抑制效果,而曲酸明显优于柠檬酸和抗坏血酸,说明曲酸是一种潜在的鲜切苹果保鲜和护色剂。  相似文献   

20.
蔬菜腌渍发酵乳酸菌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初筛出了适合生产发酵蔬菜的SⅠ 、LI、M5、M8、M4 五株乳酸菌 ,以不同组合发酵蔬菜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菌剂为 2株乳酸杆菌LⅠ 、M8和 2株乳酸球菌M5、SI 按 1∶1∶1∶1组合。在实验条件下 ,接种该发酵菌剂M5M8SILI( 1∶1∶1∶1 )的蔬菜 ,发酵速度快 ,生产出的酸白菜口感适合 (总酸为 0 83%) ,菜色正常 ,特别是在发酵期间未检测出亚硝酸盐 ,菜中也无亚硝酸盐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