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葡萄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方式(原料水分含量、粉碎细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等因素对葡萄籽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是:葡萄籽粉碎度40目、水分含量4.5%、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CO2流量10L/h,在此条件下,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98.32%。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高级食用油。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对薜荔籽中薜荔籽油的萃取工艺进行探讨.研究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0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薜荔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薜荔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粉碎度40目、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C02流量25L/h、萃取时间90min,薜荔籽油的出油率最高,达到20.93%.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孜然油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孜然油.研究了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等因素在不同萃取时间下对孜然油萃取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孜然油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2.0h、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40℃、原料粉碎度40目、CO2流量25kg/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50℃.在此条件下,孜然油提取率达到13.56%.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石榴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超临界CO2对石榴籽中石榴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粉碎度、装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对石榴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石榴籽油的工艺参数是粉碎度40目、装料量200g、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15L/h、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35℃,萃取率23.55%。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粉碎度40目、水分含量4.5%、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CO2流量10L/h;分离器Ⅰ压力9~10MPa、温度45℃,萃取率98.32%。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沙棘籽油及热敏性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临界CO2萃取沙棘籽油及热敏性物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18kg/h、萃取时间120min、分离压力8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沙棘籽油出油率为52%。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沙棘籽油中α-VE含量为2.6%,经超临界CO2萃取后热敏性物质α-VE损失3.7%,胡萝卜素含量为100850μg/100g。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油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研究从生姜中提取生姜油的最佳生产工艺,着重探讨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02流量等参数对出油率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试验探讨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h,C02流量380kg/h等工艺条件,可使干生姜粉的出油率达1.81%.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黑莓籽出油率及品质,增加黑莓附加值。方法以黑莓籽为原料,冷冻干燥脱水、冷冻粉碎细化、超临界CO2流体提取黑莓籽油。考察了CO2流量、提取压力、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分离温度和分离压力对黑莓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提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提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将黑莓籽经冷冻干燥至含水量3.43%~5.35%,冷冻粉碎过60目筛,选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压力30 MPa,温度40℃,CO2流量25 L/h,提取时间60 min,分离压力7 MPa,分离温度35℃。在此条件下,出油率达到18.6%。结论此工艺提取的黑莓籽油品质优良,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五叶瓜藤种子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釜Ⅰ压力、CO2流量等参数对油收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佳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 ℃、分离釜Ⅰ压力9 MPa、分离釜Ⅰ温度55 ℃、分离釜Ⅱ压力5 MPa、分离釜Ⅱ温度40 ℃、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2 h.最佳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的五叶瓜藤种子油的收率为28.35%;油的理化指标为:折光率1.468 1、酸值(KOH)9.65 mg/g、碘值(Ⅰ)66.74 g/100 g、过氧化值14.56 mmol/kg、不皂化物1.93%、水分及挥发物0.28%.GC-MS分析显示五叶瓜藤种子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占6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琉璃苣籽油,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琉璃苣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CO2流量45 L/h。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28.08%。气相色谱对琉璃苣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琉璃苣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  相似文献   

11.
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麦胚芽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麦胚芽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VE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筛选出的5株对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独特风格(粮香、糟香、窖香)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作为目标菌株,研究其代谢风味物质,确定多菌种混合发酵培养模式。结果表明,发酵液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为10 L/h,分离压力为7 MPa,分离温度为50℃,解析釜分离压力为4.5~6.0 MPa,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考察温度、压力、CO2 流量和分离Ⅰ压力等参数对油脂萃取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 流量25kg/h、分离Ⅰ压力9MPa 为最佳参数组合,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可达30.53%,影响油脂萃取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油样中游离脂肪酸较少,有害的过氧化值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无臭味。  相似文献   

14.
孜然精油及其熟制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孜然精油,通过研究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孜然油萃取率及品值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另外,采用熟化工艺对孜然原料进行前处理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获得具有熟香风味的熟制孜然精油。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孜然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30目,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h,精油得率约为13.97%,精油中枯茗醛质量分数高达32.75%。熟制孜然精油熟化工艺中最佳焙烤温度为180℃,超临界CO2最佳萃取条件为原料粒度30目,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h,精油得率约为11.38%,精油中枯茗醛质量分数高达31.95%。  相似文献   

15.
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了茅台酒糟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呈香呈味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通过验证性试验,确定在装料系数为0.5,萃取釜压力为30 MPa,萃取釜温度为47 ℃,二氧化碳泵频率为21 r/min,分离釜Ⅰ的温度为47 ℃,分离釜Ⅰ的压力为8 MPa的条件下,萃取率最高,可达到18.35%。  相似文献   

16.
以筛选出的5株对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酒体独特风格(粮香、糟香、窖香)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菌株进行风味物质的生产,确定了多菌种混合发酵的培养模式。对发酵液进行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为10L/h,分离压力为7MPa,分离温度为50℃,解析釜分离压力为4.5~6.0MPa,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17.
童汉清  顾京君  刘秋鹏 《食品科技》2012,(2):261-264,268
对龙眼核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并确定了适宜的萃取条件:萃取压力20 MPa、龙眼核粒度60~ 80目、萃取温度40℃、解析温度3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龙眼核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共检测出22种化合物。研究了龙眼核油对花生油和猪油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龙眼核油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猕猴桃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猕猴桃籽油的分离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分离工艺条件对萃取毛油的分离效果,并对二级降压分离工艺的分离Ⅰ、分离Ⅱ的压力和温度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采用二级降压分离,其中分离Ⅰ压力9MPa、温度42℃,分离Ⅱ压力6MPa、温度为室温(20~30℃)时,所制得猕猴桃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2%,酸价1.2mg KOH/g,可不需精炼即能达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萃取沉香叶挥发油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沉香叶中挥发油提取的最优工艺进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为30℃、萃取压力为18MPa、萃取时间为2h的条件下,挥发油萃取率1.296%为最高值。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沉香叶挥发油与传统的水蒸气法提取方法相比,萃取效率更高,分离效果更佳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欣  陈庆华  李元瑞 《食品科学》2007,28(7):249-251
在利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蒜风味成分的研究中,以正交试验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浸提时间、循环时间等对大蒜有效成分萃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比较了萃取温度对萃取产物可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加料量和预处理条件下,萃取压力19MPa,萃取温度35℃,静态浸提50min,动态循环50min后,在分离温度为35℃,分离(I)压力8MPa,分离(II)压力6MPa下分离。萃取率较高,萃取物中大蒜精油的可分离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