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浇道是木模不可缺少的组件之一,传统浇道制作的连接方式多采用手工扒槽镶嵌结构,制作比较费时.现采用等分角度对接结构,制作比较方便、省时,对于单件铸件的模型制作,选用泡沫型材进行等分角度对接结构制作浇道,更是方便.  相似文献   

2.
“Z”型加强筋常用于增加铸造砂芯的强度,其制作规范、制作效率难于把握,手工制作其形状不一,效率低下。本文通过设计一种专用夹具来使“Z”型加强筋制作规范化,并且通过专用夹具使“Z”型加强筋制作效率快速提高,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保障制作过程安全,满足客户大批量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了某机场航站楼项目复杂双X形节点倒三角桁架的制作加工要点,重点从制作难点分析、构件的装配焊接顺序、制作要点控制等方面着手,经过合理的制作工艺制订,解决了桁架整体制作难度大、焊接难度高、质量要求高的难题,保证了构件整体的制作质量,为后续此类构件的制作提供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桁架结构在建筑钢结构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类型也比较复杂,而桁架结构当中的节点设计是保证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通常体现桁架节点设计的复杂性,作为工厂加工制作,桁架节点制作的技术质量管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天津津塔工程为例,着重对结构中的桁架复杂节点从加工制作角度进行了工艺剖析、阐述,通过对桁架节点制作重点、难点的深层次分析,确定最优化的加工制作方案,保证了桁架节点制作的可操作性以及在结构中的可靠性,并通过工程实践,对桁架节点加工制作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与应用,可作为同类工程节点制作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鹏  周长忠 《无损探伤》2023,(3):23-25+29
介绍了HFW焊管串列式超声波探伤样管的制作技术。要求该样管校验平底孔位于壁厚中间40%、50%、60%位置,制作时不能直接刻伤,这就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制作样管。笔者创新性地将需制作平底孔的区域切割下来,对其进行定位,在瓦块上制作平底孔,而后再焊接到原样管,解决了样管制作成功率低的问题,使得制作成功率由原来的30%提升至100%,降低了由于样管问题对产线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汽车开发流程,系统地研究了样车试制阶段非金属快速样件的制作工艺,详细介绍了仪表板快速模具的制作过程,展示了硅橡胶和环氧树脂软硬结合快速模具制作工艺在大尺寸内外饰样件上的应用,指出快速模具制作工艺不但可以节约整车开发过程中PT样车阶段汽车内外饰样件的制作成本,而且还能有效缩短整车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高强钢厚板焊接技术在钢结构构件焊接中愈发重要,而桁架结构在建筑钢结构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因此,对于工厂加工制作,厚板高强钢复杂桁架节点制作工艺尤为重要。以宁波环球航运广场工程为例,分别从焊接理论方面对Q420C厚板高强钢的焊接进行焊接性分析,从实际加工制作方面对桁架节点的制作进行了工艺剖析、阐述,通过深层次分析节点制作重点和难点,确定最优化的加工制作方案,保证了桁架节点制作的可操作性以及焊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焦柞电厂上大压小厂房大跨度、大截面、厚板屋面梁工厂制作,特别对大跨度、大截面、厚板屋面梁制作工艺及制作要求等方面进行较详细阐述,为今后同类工程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汪鹏 《电焊机》2016,(12):69-74
以某工程管廊圆管柱为例,详细分析该类型制作与焊接的特点和难点,结合工厂实际制作能力制订有针对性的工艺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从焊接工艺原理的角度,合理、科学地设计出各主要焊缝的形式、主结构装配顺序、焊缝焊接顺序和工艺要求,攻克了制作和焊接的重难点,保证了节点结构受力性能以及结构的尺寸稳定,整个工程的构件制作质量达到优良的标准。通过该类型构件的制作,也为建筑钢结构工厂制作的工艺技术赋予了新的涵义——以工厂制作实际能力为本,打破常规,推陈出新,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10.
珠海歌剧院主体结构中径向杆件为弧形构件,环向杆件为弯扭构件.弧形构件和弯扭构件的加工制作质量、尺寸精度等要求高,珠海歌剧院工程弯扭构件制作采用先进的无模成型技术,根据构件的制作总结制作技术经验,提出了弯扭构件及弧形构件加工制作难点和关键技术要点,并总结了弯扭构件的制作技术.所采用的技术对相同或相似的工程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特别是焊接程序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极航行的发展及极地资源开发的需要,如何提高极地海洋环境服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愈发重要。在极地海洋环境中,碎冰、冰层和海水中的腐蚀性物质会使材料受到摩擦磨损、腐蚀及其耦合的影响;低温潮湿环境会增加材料的脆性、使材料表面覆冰、改变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强紫外线会加速涂层老化;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材料的耐磨性能,最终导致材料失效。因此,极地海洋环境服役材料的摩擦学与材料的性能、服役寿命息息相关。本文介绍了极地探索所面临的摩擦磨损问题;阐述了极地温度、极地海洋大气及海水成分、海冰运动和极地微生物等极地海洋环境特点及其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在极地海洋环境下的摩擦学进展;探讨了提升材料在极地海洋环境下的耐磨防腐技术,如改性、表面修饰等;最后,结合极地海洋环境服役材料摩擦磨损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对未来极地海洋服役材料的摩擦学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转炉出钢过程常伴有钢水回磷现象,导致钢水磷含量上升甚至出格,影响钢材成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为有效控制转炉出钢过程回磷,通过现场取样、数据采集、模拟试验及FactSage软件分析了出钢过程钢水回磷机理,研究探讨了渣中FeO、SiO2、出钢温度、钢包渣碱度对回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钢过程下渣,渣中FeO含量与出钢温度过高,钢包渣SiO2含量与碱度不在合适范围均会增大钢水回磷率,最高达41%。结合水钢生产实践,出钢温度控制为1 625~1 640 ℃、转炉终渣FeO质量分数为15%、钢包渣碱度为3.6~4.1、控制含硅合金加入、控制出钢过程下渣量的条件下,可高效调节出钢过程回磷,将回磷率降低至15%以下。通过控制出钢温度、终渣FeO、碱度等,可有效降低因下渣导致的回磷。  相似文献   

13.
邓绍云  邱清华 《表面技术》2019,48(8):239-246
钢材生物腐蚀是钢材腐蚀形式的一种,是当今最为关注和热门的研究话题。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生物腐蚀及生物对钢材腐蚀及其防护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准确地界定,回顾了我国钢材生物腐蚀的研究历程。对钢材生物腐蚀及其预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总结,概述了我国钢材生物腐蚀的机理研究。梳理了我国钢材生物腐蚀及其预防的方法:现场观察描述法、陈述研究法、评述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实证分析研究法、文献综述法、原因分析研究法、预测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综述了我国对钢材生物腐蚀的几个主要研究内容:钢材生物腐蚀的分类、钢材生物腐蚀原因、钢材生物腐蚀机理、钢材生物腐蚀行为和钢材生物腐蚀防护等。对照国外研究现状,客观评价我国研究与国外相比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指出了研究的切入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深入探究多种腐蚀因子的耦合作用机制;二是生态环保且长效的防护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后,展望了我国钢材生物腐蚀及其预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液滴的冻结、积聚往往会对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降低设备的运行功效,甚至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相较于需要借助外力的主动式防除冰技术,超疏水表面优异的拒水性使其能够实现被动式防除冰,且无需消耗外部能量,从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光热超疏水表面结合了主动防除冰和被动防除冰两方面的优势,能在结冰过程的各个时期发挥作用。比如,在结冰前促进液滴的自清除,在结冰时升温表面、延缓成核,在结冰后加速融冰、快速除冰,从而实现节能且高效的固体表面防除冰。概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润湿特性和防除冰机理,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光热材料的光热转化机理,包括基于分子热振动的碳纳米光热材料,基于纳米粒子等离激元效应的光热材料,以及基于电子?空穴对非辐射弛豫的半导体光热材料。总结了常用的提高光热转化效率的思路方法,并对比了各类光热超疏水表面在结冰、防冰、除冰及光热响应等方面的性能。最后,针对光热超疏水材料在制备和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面临的挑战,为光热超疏水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是一种兼具高导电、高耐磨、低摩擦、耐高温和强韧化于一体的功能涂层,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滑动电接触部件的表面性能提升。近年来,电子通讯、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该类涂层的研究与应用。首先重点综述了常用的几种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的制备技术,包括冷喷涂技术、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磁控溅射技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和电镀技术,并总结了各类技术的特点。随后,分析了影响涂层材料导电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理,进一步从能量角度探讨了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从原子角度与相变角度揭示了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机制,介绍了有望用于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的潜在材料体系(MAX相和Magnéli相等)。最后指出,优化涂层质量、研发考核实验设备和探究涂层导电耐磨自润滑机理是该综合防护涂层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原子层沉积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阐述了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发展背景,然后概括了原子层沉积技术原理、技术特征和优势,并对化学吸附和顺次反应两种自限制机制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着重介绍了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工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在纳米催化剂、电池、半导体器件、光学、生物医学和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相关应用。其中将原子层沉积在电池、半导体器件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电池方面包括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器件方面分为高k电介质、电容器、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和光、电二极管。生物医学领域分别介绍了其在生物相容性、抑菌抗菌涂层和微观组分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原子层沉积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聚苯胺在防腐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霞  侯丽  张代雄  周雯洁  古月 《表面技术》2019,48(1):208-215
聚苯胺(PANI)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经掺杂后,具有导电性及电化学性,可作为填料应用于金属防腐领域。但其分子链骨架刚性强、分子间作用力大,不易加工成型,不溶于常规的有机溶剂,当其作为填料应用到防腐涂料中存在溶解性、分散性差且与金属基底附着力不强等缺点,如能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改性,则可解决上述问题。简要探讨了溶液聚合法、反相微乳液聚合法、模板聚合法以及电化学聚合法等PANI的制备方法,并针对PANI在防腐涂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PANI的质子酸掺杂改性及复合改性等不同改性方法,通过掺杂不同的质子酸对PANI进行化学改性,可降低PANI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溶解性、导电性和防腐性能。将不同性能的材料与PANI进行复合改性,改善分子间作用力,能提高其加工性,从而更好的应用于金属的腐蚀防护工作。最后介绍了PANI在腐蚀防护过程中的作用、在防腐蚀涂料中的应用及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PANI防腐涂层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退火温度对Fe-Mn-Al-C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OM、SEM、TEM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19Mn-2Al-0.6C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试验钢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由于回复再结晶的完成程度不同,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先减小再增大。同时,退火孪晶的数量逐渐增加,抗拉强度持续降低,但总伸长率先升高然后降低。当施加一定的外部载荷时,在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变形孪晶和位错。高密度位错在晶界或孪晶界处的缠绕和塞积阻碍了位错的进一步运动。一次孪晶和二次孪生的交割产生的动态Hall-Petch效应,以及位错和孪晶的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试验钢的高加工硬化能力。Fe-19Mn-2Al-0.6C钢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的退火温度约为900 ℃,其抗拉强度为947.61 MPa,强塑积为49.30 GPa·%,伸长率为52.03%。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成膜机理,论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的特点。基于铝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氧化时间、占空比、电压、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基体粗糙度、纳米颗粒添加剂以及复合工艺等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如电流密度会影响涂层的生长机理,使膜层的表面结构和内部缺陷产生较大的差异;采用不同的电解液所得到的膜层的厚度和粗糙度有明显的区别;在不同的电压参数下膜层的均匀性及膜层中微孔的尺寸大不相同;制备微弧氧化复合涂层以及采用纳米增强颗粒可使膜层的结构和性能有大幅提升。通过改变以上影响因素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和结构加以调控,从而实现了对膜层性能的优化,如膜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能的提高。最后对铝合金微弧氧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Use of hydro-abrasive jet machining (HAJM) for machining a wide variety of materials—metals, poly-mers, ceramics,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metal-matrix composites, and bonded or hybridized mate-rials—primarily for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cutting and also for drilling, turning, milling, and deburring, has been reported. However, the potential of this innovative process has not been explored ful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process control,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AJM to establish a plat-for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l-time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ACC), adaptive control optimiza-tion (ACO), and CAD/CAM integration. It presents the approach followed and the main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uto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 HAJM cell and its computer-ized controller. After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variables and model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o identify process variables and to define a process model suitable for HAJM real-time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to correlate process variables and parameters with machining results, and to avoid expensive and time-consuming experiment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machining conditions, a process predic-tion and optimization model was identified and implemented. The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HAJM cell, architecture, and multiprogramming operation of the controller in terms of monitoring, control, process result prediction, and process condition optimization were analyzed. This prediction and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election of optimal machining conditions using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an economy function and a productivity function, with suitable constraints relevant to required machining quality, required kerfing depth, and available resource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test cases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