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髋臼骨折的X线及CT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123侧髋臼骨折的Judet-Letoumel分类表现。比较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患者109例,其中14例为双侧髋臼骨折,共123侧髋臼骨折,全部经手术证实并行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其中36例行CT三维重建。由有经验的医师分别单独依据X线资料,单独依据CT检查资料,或依据X线结合CT资料对骨折进行分析并依据Judet-Letoumel分类法分型,然后由2位手术医师共同根据手术中所见作出最终诊断,比较诊断符合情况。同时对髋臼内能否发现碎骨块进行记录比较。结果:单独依据X线平片诊断符合112例(91.1%),依据CT资料诊断符合114例(92.6%),依据X线平片与CT结合诊断符合120例(97.6%)。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线平片与CT结合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髋臼内骨折碎块判断:本组123例患者中有77例手术发现髋臼内合并有碎骨片,平片发现32例,显示率为41.5%。CT显示73例,显示率为93.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X线检查与CT检查对于髋臼骨折Judet-Letoumel分类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区别,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CT检查对髋臼内骨折碎块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影像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方法 对30例经手术证实的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CT扫描(23例)、脊髓造影(10例)、CT扫描加脊髓造影(8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X线平片加物理检查、CT扫描、脊髓造影、CT扫描加脊髓造影与术后诊断相符率分别为66.6%、91.3%、90.0%和100%。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应首选CT,对少数诊断确有困难,需要排除椎管内其它病变时可加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椎间盘的髓核或部分纤维环、纤维软骨向周围组织突出,引起相应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诊断方法随着新器械技术的应用而日趋完善。为了使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手术准确,笔者针对127例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经X线平片、脊髓造影及CT、MRI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影像检查为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16例139个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均因下腰背及下肢疼痛而行常规L3-S1椎间盘轴位CT平扫,扫描层厚5mm,层距4—5mm。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L5—S1两个椎间盘,133个(占95.7%),两个椎间盘并发突出以L4-5和L5-S1常见,占91.3%(21/24)。伴黄韧带肥厚13例,侧隐窝狭窄16例,骨性椎管狭窄8例,椎间盘真空征20例。结论:CT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主张凡CT能明确诊断者可不必行脊髓造影检查,为避免漏诊、误诊,检查前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7例小儿纵隔肿瘤的X线与CT检查结果,重点讨论胸部平片与CT检查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7例患儿的年龄为11个月~14岁,全部做了胸部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并均经临床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结果:X线胸部平片对纵隔肿瘤的检出率为14/17,其中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为57.1%;CT检查的检出率为17/17,定性诊断符合率达82.4%。结论:胸部X线平片作为初步筛选的常规检查是必要的,能够显示大多数纵隔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但对显示隐藏于纵隔内的较小肿瘤以及肿瘤的内部结构受到一定的限制。而CT检查对显示病灶细节及肿瘤周围结构更具优势。因此,X线平片发现纵隔肿块需进一步做CT检查,以尽可能地做出定性诊断,对具有临床表现、B超或胸部检查可疑的患者,也应作CT扫描,以提高检出率,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6.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非创性影像诊断及相关问题。材料与方法;报告200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7例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摄有X线平片及CT扫描,2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对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MRI和CT显示优于传统X线检查。但MRI在鉴别诊断方面又比CT稍胜一筹。结论:MRI虽然敏感性高,但检查费用昂贵,故对本症的诊断,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asion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i,PLI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84例患者分别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对比CT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符合率可以发现CT检查的符合率(95.24%)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符合率(52.3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9.41,P=0.000)。结论 16排螺旋CT由于扫描时间更短,扫描容积数据更丰富,CT扫描的诊断效果好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病(LCH)骨骼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LCH4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CT扫描。14例分别于1个月~2年内随访。结果:本组中颅骨破坏32例,占80%;脊柱破坏9例,占22.5%;长骨破坏13例,占32.5%;扁骨及不规则骨破坏4例,占10%。嗜酸性肉芽肿以颅骨、长骨和脊柱多发,其他类型以颅骨多发。结论:LCH骨骼病变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X线平片是本症诊断的基本手段,CT对隐蔽部位病变及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平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诊断骶管硬膜外囊肿。方法:临床中腰骶部疼痛,经X线片或CT检查,腰椎有或无椎间盘突出症,但不能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者,采用MRI检查。结果:经腰椎CT检查有椎间盘突出症,但与临床症状很不符合,发现36例骶管硬膜外囊肿。结论:当临床腰骶部疼痛,经X线片或CT检查其诊断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相符时,可采用MRI检查明确诊断,也可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手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病例。方法 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腰腿痛患经病史,临床检查,腰椎X线平片检查.CT及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病例,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治疗为主,辅予中药热敷的非手术综合疗法予以治疗。结果 26例临床治愈,6例疗效差,临床治愈率为81.25%。结论 手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选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cT在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2。08年6月~2012年9月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患者72例,将其普通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x线平片显示72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30例,椎体后缘唇样肥大增生16例,脊柱生理曲度变直或侧弯26例。诊断率64%(46/72)。cT显示72例患者中共有83个椎间盘突出,其中椎管内突出75个,椎管外突出8个。诊断率1.0%(72/72)。二者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效果明显优于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X线平片、CT、MRI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Ficat分期标准0~Ⅱa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结果:2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X线平片仅发现Ⅱa期病变3个,阳性率15%。CT发现0~Ⅱa期病变13个.阳性率65%。MRI发现0~Ⅱa期病变20例,阳性率100%。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最高,CT次之,X线平片最差。  相似文献   

13.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32例,行MR检查者10例,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8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48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0.4~1.7cm,平均9.7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0例行MR检查者均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48例X线平片仅37例显示瘤巢,3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77%(37/48)和100%(32/32)。10例MR检查者均可作出正确诊断,其中8例能直接判断出瘤巢,另2例需对照平片或CT才能肯定。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结合平片或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附1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涛  陈惠恩 《放射学实践》2003,18(7):499-501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CT确诊的121例,259个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按年龄、合并突出的椎间盘、突出的间隙、程度和类型分别分组。结果:①以L4-5合并L5-S1突出最常见,85例(70.25%),其次为L3-4和L4-5,14例(11.57%)。②轻、中度突出为主,194(74.90%);而重度和极重度突出主要见于L4-5和L5-S1,63/65(96.92%)。③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在上部腰椎间隙较多见,本组L2-3和L3-4占45.83%(11/24)。结论: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应密切结合临床设定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对小儿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证实肠梗阻23例,术前24h均拍摄腹部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14例行腹部CT扫描。结果:23例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69.6%(16/23):CT为100%(14/14)。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38.9%(7/18);CT为90.9%(10/11)。11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CT表现包括:小肠壁增厚9例;CT平扫肠壁密度增高7例和“靶征,,2例;CT增强扫描肠壁强化低于正常者6例,3例延迟扫描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水肿5例,4、肠壁积气4例,腹水6例。结论:CT诊断小儿肠梗阻,特别是显示肠绞窄,较腹部X线平片优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采用平片和CT两种检查手段,并结合手术前后与影像诊断对照分析,深入研究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种影像学表现,体现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结果:本组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CT表现为突出于椎间盘边缘的局限性软组织影,以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多见。其中中央型突出53例(27%),旁中央型突出125例(占63%),外侧型突出20例(占10%),L.3—4椎问盘突出16例(占8%),14—5椎间盘突出109例(占55%),L5一S1椎间盘突出73例(占37%),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40例(占20%)。结论:CT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和程度,同时也能显示神经根及硬膜囊,因此CT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乳腺纤维腺瘤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资料完整的乳腺纤维腺瘤影像征象,30例38个乳腺纤维腺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经X线钼靶摄片,且摄取双侧乳腺轴,侧位像,摄片时间除2例绝经妇女处,均在月经周期第10-14天摄片,对4例青春型乳腺X线片未能发现病灶而临床又高度疑为本病者,后经CT扫描检查得以明确诊断。结果:X线平片示22例病灶边界清楚锐利,10个边界部分清楚,2个边界不清,4个经CT扫描显示边界清楚,所有病灶均为中等密度,3个显示有钙化;X线平片及CT显示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占76.3%(29/38),分叶状占21.1%(8/38),不规则形占2.6%(1/38)。大小界于10-55mm之间,大部分界于10-30mm之间。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首选X线钼靶摄影,必要时辅以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CT与X线平片在诊断乳腺癌脊椎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脊椎转移83例中,在同一部位2周内分别行普通X线和CT检查,共232个部位。用随机双盲法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CT及X线平片分别进行判读。结果:(1)乳腺癌脊柱骨转移好发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胸椎、腰椎、骶尾椎、颈椎;(2)CT对脊柱骨转移的诊断较X线平片准确、客观,CT诊断脊柱骨转移的准确率为74.6%,高于X线平片的509/5;(3)X线平片诊断脊柱骨转移的准确率有随周围结构程度提高,准确率降低的趋势,在对附件转移、转移瘤是否侵及软组织和椎管的判定方面不如CT。结论:当临床诊断和X线平片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应考虑进一步行CT检查;在怀疑椎体附件或椎管有病变侵及时,应尽早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在X线、CT检查中的特点。材料与方法:本病2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均经过胸部平片检查及CT检查。结果: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单发的肺内肿块4例,波浪状胸膜肥厚及多发胸膜结节8例。肺内转移及脑转移各1例,胸腔积液6例。结论:胸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胸部X线平片仍是首选方法。CT在诊断胸部恶性间皮瘤肿瘤侵犯范围方面优干胸部X平片。因此合理的使用CT检查将会使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