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CG2作为肺癌干细胞标志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作为肺癌干细胞标志的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BCG2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系GLC-82和A549中的定位和表达。显微镜观察ABCG2蛋白表达的部位及分布,用Lei-ca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强度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 PU)进行定量测试分析。结果:ABCG2蛋白表达在肺癌细胞的胞质和胞膜;肺癌组织中肺鳞癌和肺腺癌呈阳性表达,弥漫分布;肺大细胞癌和肺小细胞癌不表达。ABCG2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在肺腺癌中表达最高,其次为肺鳞癌,肺小细胞癌及肺大细胞癌表达最低(P<0.05),且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G2蛋白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特点与原发灶一致,但转移灶中腺癌和鳞癌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36,P>0.05)。ABCG2蛋白在肺癌细胞系GLC-82和A549中呈弥漫阳性表达。结论:ABCG2单独不适合作为肺癌干细胞的标志物,但可作为肺癌分型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s-P2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颈、1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clinB1、CDK1及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B1、CDK1在宫颈鳞癌及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P<0.05),而P2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宫颈鳞癌及CIN组织中显著降低(P<0.05)。cyclinB1、CDK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cyclinB1与P27的表达、CDK1与P27的表达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yclinB1、CDK1及P27的异常表达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宫颈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3.
张丽霞  施桥发 《江西医药》2012,47(9):766-767
目的 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的表达在子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VEGF因子的表达.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几乎没有VEGF的表达,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鳞癌差异表达基因整合素α2、白细胞介素-8(IL-8)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组织芯片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α2、IL-8和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α2和IL-8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织(P<0.05),CX43的表达则相反(P<0.01)。且整合素α2和IL-8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整合素α2、IL-8和CX43与早期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促进和抑制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董洁  胡观丽  况蕾  庄涛  张蓓 《安徽医药》2019,23(10):2018-2021
目的探究 TPX2和 Aurora?A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1年 6月至 2013年 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 85例宫颈鳞癌、 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Ⅱ~Ⅲ、30例 CIN Ⅰ和 20例慢性宫颈炎四组病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TPX2和 Aurora?A蛋白在各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课题组对宫颈鳞癌病人进行随访,采用 Kaplan?Meier法以及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TPX2和 Aurora?A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病人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TPX2蛋白在宫颈鳞癌、 CIN Ⅱ~Ⅲ、CIN Ⅰ和慢性宫颈炎四组病人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0.0%、50.0%、6.7%、5.0%, Aurora?A蛋白在四组病人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53.3%、10.0%、5.0%。TPX2和 Aurora?A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宫颈鳞癌和 CIN Ⅱ~Ⅲ宫颈组织中显著高于 CIN Ⅰ和慢性宫颈炎( P<0.05)在宫颈鳞癌组与 CIN Ⅱ~Ⅲ组、 CIN Ⅰ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 TPX2与 Aurora?A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229,P=0.03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TPX2和 Aurora?A蛋白阳性表达病人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病人( P<0.05)。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 TPX2和 Aurora?A蛋白可作为宫颈鳞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 HR)=2.449,95%置信区间( CI):1.056~5.676,P=0.037;HR=2.354,95%CI:1.182~4.688,P=0.01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 TPX2和 Aurora?A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其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的预后相关,有望成为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铜转运蛋白(hCTR1)在子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23例、CIN组织94例及子宫颈鳞癌组织52例中hCTR1蛋白的表达。结果 (1)自制组织芯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成功。(2)子宫颈鳞癌组(69.2%)、CINⅡ~Ⅲ组(73.1%)的hCTR1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17.4%)及CINⅠ组(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hCTR1表达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子宫颈鳞癌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减少了实验误差,hCTR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可辅助宫颈病变诊断,术后检测hCTR1蛋白对指导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PI3 K/PTEN/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具有重要的细胞调节功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宫颈鳞癌中该通路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拟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mTOR和PTEN蛋白的表达,探讨该信号转导途径与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7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mTOR和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mTOR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显著低于宫颈鳞癌组织85.7%(P<0.01)。PTE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0%,显著高于宫颈鳞癌组织70.0%(P<0.01)。mTOR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关。宫颈鳞癌组织中随着mTOR表达的增强,PTEN表达的阳性率降低。二者呈负相关(P<0.01)。结论 mTOR蛋白的高表达和PTEN蛋白的低表达对宫颈鳞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2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标本中CD44v6、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CD44v6mRNA的表达高,而在正常宫颈几乎不表达;E-cad的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高而在宫颈鳞癌表达低,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表达增高而E-cad蛋白表达降低,且在有转移和无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E-cad通过改变早期宫颈鳞癌细胞的黏附力而分别发挥了促进和抑制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DM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20例正常宫颈(NC)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 结果 MDM2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3.33%(6/45)、43.75%(7/16)及43.24%(16/37).与正常宫颈及CIN组相比,MDM2蛋白在AUC、SCC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在不同分级的CIN、鳞癌及腺癌中MDM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结论 MDM2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DM2蛋白表达可能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化疗对宫颈鳞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 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40例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及汉族妇女宫颈炎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RT、ERP57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炎组织69例(汉族38例,维吾尔族31例)以及子宫颈鳞癌组织124例(汉族36例,维吾尔族88例)中CRT、ERP57蛋白的表达.结果 CRT、ERP57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90.32%,90.32%)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织(50.72%,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中ERP57的阳性表达率(94.32%)显著高于汉族(80.56%)(P〈0.05).维吾尔族宫颈鳞癌患者中CRT与ERP57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性(χ2=4.9,r=0.229,P〈0.05).结论 CRT、ERP57蛋白的表达上调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ERP57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R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早期宫颈鳞癌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这些因子在早期宫颈鳞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3例无淋巴结转移,23例有淋巴结转移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MIF、IL-8、MMP-9的mRNA表达水平;收集126例新鲜及归档早期宫颈鳞癌组织蜡块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IF、IL-8、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MIF、IL-8、MMP-9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P<0.01),各因子的表达均与早期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r=0.48;r=0.495)。MIF和IL-8、MMP-9之间均有等级相关性(r=0.272;r=0.54);IL-8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9)。结论 MIF、IL-8、MMP-9在早期宫颈鳞癌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这些因子可能参与早期宫颈鳞癌的淋巴转移;MIF可能是调控IL-8和MMP-9表达的上游因子。  相似文献   

13.
饶云霞  陈新生 《安徽医药》2022,26(5):908-913
目的探究宫颈鳞癌组织中泛素偶联酶E2(UBE2C)、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表达水平及其与病人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鳞癌病人73例、宫颈上皮瘤变病人62例、因子宫肌瘤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54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分别收集宫颈鳞癌病人宫颈鳞癌组织、宫颈上皮瘤变病人瘤变组织和子宫肌瘤病人正常宫颈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UBE2C、ECRG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中UBE2C mRNA[(1.01±0.29)、(1.97±0.63)、(3.64±1.21)]表达水平、UBE2C 蛋白高表达率(20.37%、51.61%、68.49%)依次显著升高(P<0.05),ECRG4 mRNA[(1.02±0.31)、(0.75±0.26)、(0.51±0.19)]表达水平、ECRG4 蛋白高表达率(66.67%、43.55%、26.03%)依次显著降低(P<0.05)。UBE2C、ECRG4蛋白在低、中、高分化宫颈鳞癌病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2C、ECRG4蛋白在Ⅰ~Ⅱ、Ⅲ期FIGO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UBE2C mRNA与ECRG4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UBE2C蛋白高表达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UBE2C蛋白低表达组,ECRG4蛋白高表达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ECRG4蛋白低表达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0%比65.22%,73.68%比33.33%,P<0.05)。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UBE2C高表达、ECRG4低表达均是影响宫颈鳞癌病人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UBE2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CRG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病人5年总生存率低有关,可能是影响宫颈鳞癌病人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DM2、PTEN及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集50例宫颈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50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M2、PTEN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鳞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MDM2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DM2、PTEN及P53在宫颈黏膜从良性病变到癌前病变到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erbB-2、p53两种癌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并选择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CerbB-2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6.7%、66.7%;p53分别为0、13.3%、68.9%.从正常宫颈上皮到CIN到宫颈鳞癌,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脉管浸润和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仅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CerbB-2和p53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和p53的表达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沈建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603-1604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Fas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和Fas在45例宫颈癌和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鳞癌COX-2的表达率(64.4%,29/45)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的表达率(42.2%,19/45)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84.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Fas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有淋巴结转移Fas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癌(P<0.05).COX-2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01,P<0.05).结论 COX-2和Fas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P16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3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ER-2、EGFR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ER-2、EGFR及P16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60.00%和73.33%。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16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P〈0.01);HER-2和EGF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00,P=0.0201)。结论联合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HER-2、EGFR及P16蛋白的表达能更清楚地了解宫颈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对宫颈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TI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46例宫颈鳞癌,34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正常宫颈上皮(NCE)组织中TIMP-1、TIMP-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原位癌和正常宫颈上皮中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3%(25/46)、73.5%(25/34)和20.0%(4/20)。TIMP-2为60.9%(28/46)、50.0%(17/34)和20.0%(4/20)。TIMP-1和TI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鳞癌组及原位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宫颈鳞癌患者中,TIMP-1和TIMP-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在宫颈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较有转移患者高(P<0.05),而TIMP-1未发现此现象。结论:TIMP-1和TIMP-2在子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生物性行为中的意义,以期对宫颈癌的预后评估和指导临床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bF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微血管密度及bF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有关;bF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微血管密度较高组的存活率低于微血管密度较低组(P<0.01),bFGF的表达对存活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bF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组,说明bFGF有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作用,二者的表达均与预后有关,提示肿瘤微血管化的评估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预测宫颈鳞癌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2008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宫颈病变诊治的患者,其中包括慢性宫颈炎,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SCC)的患者分别21、33、30、73例,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宫颈组织中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果 TopoⅡα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CINⅠ、CINⅡ、SCC中的表达率分别是5%,12%,90%,97%,表达率逐渐增加,高级别CIN和浸润性鳞癌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高级别CIN与浸润性癌之间、低级别CIN与正常宫颈上皮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opoⅡα蛋白表达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因此TopoⅡα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上皮的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