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1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提高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 ,并对术式进行改进。 结果  15例随访 4~ 2 9个月 ,3个月后贮尿囊容量 45 0~ 6 5 0ml,平均 5 5 0ml,充盈状态下平均囊内压 (11.4± 4.3)cmH2 O(1cmH2 O =0 .0 98kPa) ,贮尿囊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 ,IVU示上尿路无积水和输尿管狭窄 ,排尿控制良好 ,插管容易。 结论 改良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 ,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 ,并发症少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膀胱全切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30例。结果 30例随访8-40个月。1年后贮尿囊容量360-580ml,贮尿囊内最大压力19.5-78.5cmH2O。白天完全可控28例,可控率93%;夜间完全可控27例,可控率90%。贮尿囊造影及IVU显示单侧输尿管狭窄并肾脏轻度积水1例,无输尿管返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 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3.
女性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女性患者膀胱全切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改良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治疗女性膀胱癌4例。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3例采用保护阴道前壁方法,1例采用切除阴道前壁方法。结果 随访6~30个月,4例患者白天均可控制排尿,3例夜间能控制排尿,1例夜间有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显示贮尿囊容量305~438ml,最大囊内压18~45cmH2O(1cmH2O=0.098kPa),剩余尿量0~30ml,最大尿流率15.1~22.6ml/s。贮尿囊造影及IVu检查未见输尿管返流和输尿管狭窄。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结论 女性膀胱癌患者行改良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可获得满意的排尿控尿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膀胱全切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治疗膀胱癌20例。结果:随访9~42个月,白天均可控制排尿,14例夜间能白控排尿,6例夜间有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12个月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350ml,平均最大囊内压3.16kPa,剩余尿量为16ml,平均最大尿流率19.2ml/s。贮尿囊造影及IVU显示2例有双侧输尿管反流,无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或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法,方法:对2例全盆顺切除和1例全膀胱切除患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结果:随访4~16个月,贮尿囊平均容量450ml,平均内压为(1.96±0.49)kPa,无输尿管反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排尿控制良好,结论:去带盲结脾性可控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8例膀胱癌患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施行了去带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结果 获访17例,平均随访16(6-28)个月。16例能完全控制排尿,1例夜间轻微溢尿。插管均容易。术后12月膀胱容量平均415ml。充盈压力平均22cmH2O。无输尿管狭窄及反应。肾功能、 血生化、尿液化验正常。结论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具有手术简便、容量大、内压低、无反流、可控排尿、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应用末段回肠及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正位膀胱重建术.结果:17例中15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5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均无瘤生存;术后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日间排尿可控率为93.3%,1年夜间尿失禁22.2%.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336 ml、最大尿流率13.7 ml/s、剩余尿量42 ml,而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输尿管反流1例,但无尿道、输尿管狭窄,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8.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20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简化手术操作,探索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的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10月~1997年12月,采用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治疗全膀胱切除患者20例。结果20例平均随访177个月,完全可控19例,可控率95%。出院时贮尿囊容量为250~350ml,1年后为400~700ml。无输尿管返流,肾功稳定。结论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实,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9.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23例回结肠膀胱术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3例随访4~126个月,平均59个月。白天可控率为100%,夜问可控率96%。贮尿囊容量350~640ml,平均560ml,贮尿囊内压力9.30~32,08cmH2O(1cmH2O=0.098kPa),平均19.20cmH2O。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贮尿囊造影显示:单侧输尿管狭窄并肾积水1例。贮尿囊结石2例。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式。  相似文献   

10.
可控性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评价不同术式可控性膀胱术及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 6 8例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 4种可控性尿流改道及回肠新膀胱术式 ,术后对患者控尿、导 (排 )尿 ,贮尿囊容积、内压 ,影像学及血生化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回肠套叠式输出道 3例中有 2例部分脱套致术后尿失禁 ,需再次手术 ;缩窄末端回肠式输出道 44例控尿均良好 ,除 1例插管困难外余均能用 16~ 2 0F尿管自行导尿。去管折叠式贮尿囊 39例 ,其中回肠贮尿囊 3例、结肠 2 2例、回结肠 14例 ,能达到低压贮尿囊要求 ,但早期有 8例发生贮尿囊过度扩张 ,容量 1470~ 16 5 0ml;去带结肠贮尿囊 8例 ,容量 430~6 0 0ml,充盈压 30~ 45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有蠕动波 ,术后早期有 2例尿漏。回肠新膀胱2 1例 ,容量 35 0~ 46 0ml,充盈压 12~ 2 0cmH2 O ,日间尿失禁 1例 ,夜间尿失禁 2例 ,其余无尿失禁。 结论 盲升结肠 30cm剖开对折成形可控性膀胱可满足低压贮尿囊要求 ,去带结肠贮尿囊由于易发生术后尿漏或粘连 ,内压较高 ,不够理想。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控尿效果好、内腔大、插管顺利、并发症少 ,明显优于回肠套叠输出道。回肠新膀胱术贮尿排尿功能良好 ,术后生活质量高 ,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