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DNA修复基因在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NSCLC铂类药物化疗患者石蜡包埋病灶组织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基因1(PARP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错配修复同源型2基因(MSH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态。分析NSCLC患者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判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中NSCLC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是否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结果ERCC1、PARP1、BRCA1、MSH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临床TNM分期的相关性(P均>0.05)。在NSCLC腺癌组中ERCC1、PARP1、BRCA1、MSH2均不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鳞癌组中ERCC1、PARP1是预后判断独立因素(P=0.019,0.031)。 结论ERCC1、PARP1是基于铂类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6,(8):1105-1107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的表达与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68例,采用m 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4个周期以上。分别检测患者结肠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的表达。分析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别对比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对比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08,P<0.05);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ERCC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32.14%),P<0.05;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阴性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29.41%),P<0.05;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RCC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表达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的表达可影响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并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肿瘤的临床个体采化用药和耐药逆转措施的选择提供直接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就ERCC1在恶性肿瘤中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研究已经发现该因子与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而且与肿瘤的多药耐药、治疗疗效的预测以及治疗预后的判定关系密切.因此进一步深入阐释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肿瘤的临床个体化用药和耐药逆转措施的选择提供直接的依据,从而可能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结论]ERCC1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治疗、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有必要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抑癌基因p53(p53)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并制备组织芯片,进行ERCC1,p53和bcl-2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其血清中ERCC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RECIST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因素及3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81%和25.58%(P<0.01);bcl-2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5.28%和25%(P<0.05);p53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3.85%和29.79%(P<0.05)。以ERCC1阴性,同时bcl-2阴性和p53阳性表达的患者人数为最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RCC1阴性表达同时bcl-2阳性表达和p53阴性表达的患者采用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最高,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C1,bcl-2和p53基因均为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最差,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C1,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加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食管癌预后与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 有跟踪随访资料的手术加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食管癌手术标本10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结果联合分析.结果 ERCC1阴性组和阳性组的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8.8%、61.5%和58.3%、42.1%,提示ERCC1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在接受铂类化疗的食管癌中,其高表达预测了不良的预后.结论 化疗前检测ERCC1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接受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患者对化疗反应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ERCC1蛋白表达及对草酸铂细胞毒作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表达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集团1(ERCC1)蛋白细胞系,评价ERCC1表达对草酸铂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由人肠癌肿瘤组织提取RNA,合成cDNA,扩增ERCC1基因片段,Gateway定向克隆技术转染UV20细胞后,细胞抑制率测定(SRB)评价草酸铂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获得转染成功的UV20-ERCC1细胞,West,emblot证实ERCC1的表达,细胞抑制率测定(SRB)分析表明,ERCC1表达水平增加与草酸铂敏感性降低密切相关。结论Gateway可成功构建包含ERCCl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提供体外研究ERCC1基因功能平台。草酸铂细胞毒作用与ERCC1基因表达水平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RCC1和TYMS的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替吉奥(S-1)联合铂类药物化疗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随访68例接受姑息性肺癌切除治疗,同时采用替吉奥联合顺铂化疗的晚期(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ERCC1和TYMS的表达,经Pearsonχ2检验分析比较各基因表达与对应药物化疗疗效相关性,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 ERCC1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TYMS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S评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以及ERCC1和TYMS的表达水平均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RCC1和TYMS表达与采用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的表达及其与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晚期MM患者中ERCC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替莫唑胺化疗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检测30例患者中ERCC1 mRNA的高表达率为56.7%(17/30),其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中无明显差异。在ERCC1 mRNA低表达组替莫唑胺化疗有效率为46.2%,而在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29.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4个月,ERCC1 mRNA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6个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 mRNA高表达的MM患者较其低表达患者在使用替莫唑胺化疗方案时疗效差,提示ERCC1mRNA高表达的MM患者对替莫唑胺具有耐药性。同时ERCC1 mRNA低表达的患者在使用替莫唑胺化疗时有效率更高,提示我们应用ERCC1 mRNA进行检测时,患者可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RCC1)和原癌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K-ra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手术时采集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ERCC1和K-ras表达情况,分析ERCC1、K-ras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比较ERCC1、K-ras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预后差异。结果癌组织中ERCC1、K-ras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CC1、K-ras阳性表达情况与患者的病理分型、TNM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RCC1、K-ras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明显短于ERCC1、K-ras阴性表达患者;ERCC1、K-ras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均低于ERCC1、K-ras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RCC1、K-ras阳性表达、病理分型为腺癌、TNM分期为Ⅲ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K-ras阳性表达率较高,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用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都呈上升趋势。化疗是有效的全身治疗方法,目前疗效最好的联合治疗方案有效率仅为20%35%。要进一步提高疗效就需要更合理、更准确的用药,而能否针对不同分子生物学特点的NSCLC进行药物疗效预测是关键。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R)M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 3,TUBβ 3)、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水平与化疗药物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因素。另外,有研究发现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e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NSCLC疗效判断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与腹腔积液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3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与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腹腔热灌注顺铂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外周血ERC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腹腔积液中的表达,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热灌注顺铂疗效显著相关,有效组呈低水平表达。外周血ERCC1 mRNA表达与热灌注顺铂疗效无关(P>0.05)。结论: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有助于晚期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顺铂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12.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低下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芯片对196例大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大肠切缘组织进行ERCC1和TS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其中129例术后患者行FOLFOX4方案化疗,随访3年。结果:在结直肠癌中ERCC1及TS表达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部位无关(P〉0.05),TS阳性表达率及两者双阳性表达率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及TNMⅢ期、Ⅳ期患者中明显升高。ERCC1、TS阴性表达者3年DFS均分别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较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关。ERCC1和TS蛋白阴性者可从FOLFOX4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4例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ERCC1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而与性别有关。ERCC1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33.3%(8/24),ERCC1低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60.0%(12/20),ERCC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ERCC1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提示ERCC1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无关。ERCC1基因在胃癌中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集团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转染细胞模型,为体外研究基因多态性功能提供平台.方法Gateway定向克隆技术构建ERCC1表达载体,包含不同ERCC1 codon 118 SNP表达载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缺陷型UV20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RCC1蛋白表达,焦磷酸短序列测序PSQ检测ERCC1 118 SNP基因型.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ERCC1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各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并可在G418培养基选择生长;ERCC1在UV20细胞中表达分子量为38 kDa蛋白,ERCC1SNP基因型正确,2种转染细胞ERCC1的SNP基因型不同,分别为C/C或T/T.结论 ERCC1 codon 118 SNP细胞转染模型构建成功,为体外研究ERCC1 codon 118 SNP不同基因型提供了实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l在肺癌细胞修复苯并(a)芘所致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ERCCl反义RNA的重组质粒,Lipofectin转染肺癌A549细胞,潮霉素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噻唑蓝法检测24h细胞生存力;Northern Blot分析细胞ERCCl基因mRNA表达水平;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程度,每组计算50个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筛选出表达ERCCl反义RNA的7个阳性克隆,其生长特性与亲本细胞差别无显著性;内源性mR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降低,为亲本细胞的12%-86%;DNA损伤修复速度减慢,10μmol/L苯并(a)芘作用24h后再孵育24h,修复程度为亲本细胞的29%-71%;相关分析表明DNA损伤修复程度与ERCClmRNA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ERCCl反义RNA降低肺癌细胞对苯并(a)芘所致DNA损伤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CYP2E1基因多态性和DNA损伤修复酶表达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CYP2E1基因型与不同肺组织中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蛋白(ERCC2)、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CYP2E1基因多态性对DNA稳定性和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3种生物标志物在不同肺组织中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PER-RFLP方法进行CYP2E1分型。[结果]在3种CYP2E1基因型(ww、mw、mm)中,ww和mm基因型对ERCC2的表达有明显影响,mw基因型对UDG的表达有明显影响,3种基因型均与PCNA的表达有关。交互分析结果显示CYP2E1多态性与UDG的表达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不同个体CYP2E1遗传多态性与DNA切除修复功能有关,并存在CYP2E1与UDG的交互作用,两者在肺癌易感性中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响应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NSCLC患者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本EGFR基因突变以及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2/50(24.0%)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检测出EGFR基因激活突变,且在女性、腺癌、无吸烟史患者中的突变比例较高,分别为33.3%、28.1%、39.1%;未检测到耐药突变。ERCC1表达量的中位值为42.9(范围为7.5~124.8)。EGFR基因发生突变患者的癌组织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FR基因为野生型的患者(P<0.01),但ERCC1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EGFR基因突变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能是EGFR基因突变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响应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