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米老排苗木质量性状评价及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老排总生物量、总干物质、苗高、地径等22个苗木性状关系矩阵及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植株总生物量指标的特征向量值最大,能体现苗木质量水平,是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除生物量指标以外,特征向量值次之的是地径和苗高。植株生物量鲜重、地径、苗高3个因子是米老排苗木评价的主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给毛瓣金花茶苗木繁育和应用提供服务和科学依据,对毛瓣金花茶温室大棚扦插苗的叶鲜重、苗高、地径等9个性状指标及其关系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毛瓣金花茶扦插苗高指标的特征向量值达96.09%,能体现苗木质量水平,是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特征向量值次之是叶鲜重和茎鲜重,苗高是毛瓣金花茶扦插苗木评价主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2022,(1):117-120
采用主成分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福建省2012—2017年间繁育的红锥1年生容器苗的地径、苗高、生物量比、根幅比、成苗率和种子千粒重6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苗木质量主要性状指标,并分析相关量化标准。结果表明:影响红锥苗木质量的主要性状指标是苗木地径、苗高、生物量比和种子千粒重;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苗木繁育生产实际,选定苗高和地径作为红锥容器苗质量分级的性状指标,制定得出Ⅰ级苗质量标准为:苗高≥35 cm,地径≥0.30 cm;Ⅱ级苗质量标准为:苗高≥25.0 cm,地径≥0.20 cm。研究结果可为红锥良种优苗的选择及苗木繁育生产上的苗木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犍为地区引种栽培的互叶白千层扦插苗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x¯±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苗木质量进行评价和苗木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评定互叶白千层苗木质量可以苗高(H)、地径(D)和全株生物量作为表型指标,结合主根数量,并辅以根系长度作为辅助参考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互叶白千层扦插苗的3级分级标准,Ⅰ级苗木:苗高>17.66 cm,地径>1.98 mm;Ⅱ级苗木:苗高为11.48~17.66 cm,地径为1.36~1.98 mm;Ⅲ级苗木:苗高<11.48 cm,地径<1.36 mm。可为互叶白千层苗木分级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配方对红豆树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筛选适宜红豆树容器苗生长、提高苗木生理质量的基质配方,为培育红豆树优质苗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泥炭、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配制成9种育苗基质,以无纺布袋作为容器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试验,分析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测定红豆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  相似文献   

6.
红豆树苗期的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树L9(34)的氮磷钾正交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中,对红豆树苗木的苗高、植株鲜重、茎鲜重、叶鲜重4个生长因子的重要性次序均为磷→氮→钾,表明该圃地土壤的磷肥欠缺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氮和钾次之;该育苗圃地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红豆树苗木的地径、植株鲜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5项生长因子的效应具有一致性,氮、磷、钾3种植物生长元素的最优组合都为氮肥100 g 磷肥40 g 钾肥50 g,表明氮、磷、钾的合适施用量比例为2.5∶1∶1.25.  相似文献   

7.
红豆树苗木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郑天汉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71-73,90
红豆树1年生苗木质量评价标准为:Ⅰ级苗的临界值:总鲜重≥56.9 g,地径≥34.2 cm,苗高≥46.7 cm;Ⅱ级苗的临界值:56.9 g>总鲜重≥17.1 g,0.98 cm>地径≥0.67 cm,43.0 cm>苗高≥23.2 cm;Ⅲ级苗的临界值:17.1 g>总鲜重≥11.9 g,0.67 cm>地径≥0.56 cm,23.2 cm>苗高≥16.9 cm;Ⅳ级苗的临界值:总鲜重<11.9 g,地径<0.56 cm,苗高<16.9 cm。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照处理对臭辣树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透光率的遮荫网进行遮荫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臭辣树(Evodia fargesii Dode)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初至8月中旬为苗高生长速生期,7月初至9月底为地径生长速生期;60%光照下苗高最高、主根长最大,分别与除40%、5%之外的处理差异显著;100%光照下地径最大、3种生物量最大、质量指数最大、高径比最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最小,皆与其他处理皆显著差异。综合以上形态指标,100%光照培养下的当年生臭辣树容器苗苗木质量最好,1年生苗高可达34.5cm,地径为5.45 mm,主根长15.89cm,总生物量4.89g,茎生物量1.73g,根生物量1.84g,高径比和根茎比值最小,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质量指数更合理。因此,建议选择100%光照环境进行培育臭辣树容器苗。  相似文献   

9.
对木荷轻基质穴盘容器育苗苗高、地径等几个苗木性状关系矩阵及主成分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1a苗龄容器苗苗高指标的特征向量值达98.09%,是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地径次之。采用标准差法对苗木进行分级:I级苗,苗高>40 cm,地径>0.50 cm,主根长>10.5 cm,根长>5 cm的I级侧根数9条;II级苗,苗高30~39 cm,地径0.40~0.49 cm,主根长9.5~10.4 cm,根长>5 cm I级侧根数6~8条。  相似文献   

10.
1年生闽楠容器苗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3个闽楠苗木生产地,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1年生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长度5cmⅠ级侧根数等生长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闽楠1年生容器苗苗木质量主要取决于苗高、地径、单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干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高径比和长度5cm的Ⅰ级侧根数可为辅助指标。结合生产实践,建立以苗高和地径为质量指标的闽楠苗木分级体系,得到闽楠合格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木:苗高31 cm,地径3.0 mm;Ⅱ级苗木:31 cm≥苗高≥20 cm,3.0 mm≥地径≥2.5 mm。  相似文献   

11.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红豆树立木的主要性状特征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豆树胸高心材出现在10 a以后,相同立地环境且同龄的红豆树立木,其心材出现有迟早和大小的差别.心材材积与胸径呈幂函数关系、心材直径与胸径呈直线关系、心材直径与树高呈对数关系、心材直径与冠长呈直线关系、心材直径比率与胸径呈自然对数函数关系;红豆树心材率达2倍以上标准差进行优树选择时,可望选出选择差较大、心材比率在90.2%的优树.Ⅰ级侧枝枝粗与胸径、冠长呈直线关系,与树高关系、枝下高不存在有实际意义的相关关系.红豆树林分中,通直的Ⅰ级木占调查样本数的33.7%、Ⅱ级木占21.1%、Ⅲ级木占24.7%、Ⅳ级木占17.5%、Ⅴ级木占3%.冠长与胸径呈直线关系、与树高呈对数关系,冠幅与胸径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红豆树根瘤的形成时间和根瘤的数量与圃地土壤的质量有关,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环境中,1 a生苗木中的根瘤少见,且根瘤个体极小;在土壤较贫瘠的圃地中,红豆树根瘤十分发达,数量多且形成时间早。红豆树根瘤能够促进苗木生长,有根瘤生长比无根瘤生长的1年生红豆树植株中,根系的干物质增长率46%、根系鲜重的增长率41.9%、茎干物质增长率40.3%、植株总干物质的增长率35.0%、植株总鲜重增长率22.4%、植株叶的干物质增长率14.8%。截根处理有助于根瘤菌感染苗木植株,苗木生长更健壮:截根处理的苗木径高比为4.1%,未截根处理的为3.4%;截根处理促进根系的发育,截根处理的侧根总长度47cm/株、未截根处理的侧根总长度为26cm/株、侧根增加率为80.8%,截根处理的须根总长度228cm/株、未截根处理的侧根总长度为102cm/株、须根增加比率123.5%;截根处理促进苗木根幅的扩大,比未截根处理的根幅增大27.3%。  相似文献   

14.
红豆树立木的主要性状特征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测量与分析了红豆树立木的胸径、树高、枝下高、胸高心材比率、枝粗系数、树干通直度系数、枝下高系数等13个性状特征及其变异程度,及各主要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材积生长与胸径、冠长、Ⅰ级侧枝粗度、树高、枝角、通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显著相关。红豆树材用性优树选择因子的重要性序列为:胸径、枝下高、树高和胸高心材比率;枝下高与通直度可择其一作优树选择的评价指标;枝粗系数可作为红豆树干材的形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收集了栓皮栎分布区内25个种源种子,在肥西县花岗镇蔡冲村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其苗期生长性状、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栓皮栎苗高、地径生长均表现"S"形曲线,7—9月中旬为速生期;不同种源栓皮栎除根长存在显著差异外,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与地径、茎、叶、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根、茎、叶、总生物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与茎、叶、总生物量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生物量和地径决定的。初步筛选出云南勐海、安徽东至、河南信阳、重庆酉阳、浙江杭州、安徽金寨2号、安徽绩溪7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闽楠造林质量,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正态分布等方法研究了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可作为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正态分布分级法,得到2种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的分级标准。通过调查统计不同育苗圃地闽楠轻型基质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1年生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35cm、D≥0.35cm;Ⅱ级苗,35H≥20cm、0.35D≥0.25cm。  相似文献   

17.
樟树种源苗期生物量变异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从我国樟树全分布区采集50个樟树种源种子,1997年在浙江省余杭市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对1年生樟树苗生物量及相关性状进行调查观测,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樟树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生物量和中源间差异显著,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与苗期单株生物量相关最为紧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