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千山区黄瓜保护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千山区黄瓜保护地土壤的养分状况,采集土壤样品520个,对其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等8项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极其丰富.同时,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现状,提出合理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控制微量元素的施用等具体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初步建立辽宁省主要蔬菜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相对产量与土壤碱解氮、速效P、速效K含量进行方程拟合,以相对产量75%、75%~95%和大于95%为标准,得出保护地黄瓜、番茄土壤肥力等级为低、中、高对应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施用沼肥对保护地蔬菜栽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以等有机质含量的猪粪、沼渣为基肥,追肥(化肥与沼液)以等N、等P、等K进行施用,采用二裂式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沼肥、猪粪、化肥等不同施肥组合对保护地土壤pH值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收获期,各处理土壤pH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酸化现象发生;施用沼渣在防止土壤pH值下降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施用沼渣、沼液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的效果分别优于施用猪粪、化肥,沼渣与沼液配合施用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及碱解N含量方面效果显著,猪粪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对普兰店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检测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大部分处于高肥力水平,还有一部分土壤酸性较强,不适合蔬菜生长发育。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普兰店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检测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大部分处于高肥力水平,还有一部分土壤酸性较强,不适合蔬菜生长发育。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6.
滴灌水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分布和黄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滴灌水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分布和黄瓜果实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川翠13号"黄瓜品种为试验对象,在大棚内进行膜下滴灌试验,设置5个灌水量处理,分别控制土壤体积含水率在25%~30%(T1)、35%~40%(T2)、45%~50%(T3)、55%~60%(T4)、65%~70%(T5),探讨了不同滴灌水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分布和黄瓜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增加,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下渗,黄瓜产量逐渐增加,其中,T5处理的产量最高,与T1处理相比,增加了55.60%;T4处理的黄瓜果实养分积累量和吸收率均为最高,N、P_2O_5、K_2O积累量分别比T1处理增加了58.23%、46.53%和48.25%,N、P_2O_5、K_2O吸收率分别为30.95%、7.74%和57.62%。【结论】最佳滴灌水量是3 288.60 m~3/hm~2(T4处理),在黄瓜目标产量一定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高灌水量,可以提高养分吸收率,达到以水促肥,减少化肥施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宽甸县新增蔬菜保护地(2004-2007年)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检测结果表明: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保护地土壤pH值〈5.5的酸性土壤面积占新增面积的23.5%。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提高保护地土壤肥力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番茄不同生育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当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时,其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单施化肥;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随番茄生育期变化较明显,番茄旺盛生长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高,几乎都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水平,而在定植施肥前期和拉秧期含量都较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番茄不同生育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当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时,其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单施化肥;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随番茄生育期变化较明显,番茄旺盛生长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高,几乎都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水平,而在定植施肥前期和拉秧期含量都较低。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栽培黄瓜、番茄由于受条件限制,常常连作栽培,造成营养失衡,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下降,病原菌积累的数量增加,灰霉病、枯萎病、疫病、菌核病、早疫病、根结线虫病等各种病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黄瓜、番茄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分、电导率传感器的黄瓜有机栽培灌溉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序灌溉决策为对照(CK),设置基于水分传感器的单因子灌溉决策处理T1和基于水分、电导率传感器的双因子灌溉决策处理T2,监测基质含水率及灌溉液、回液的电导率决策灌溉量,测量黄瓜生长指标、叶片SPAD值、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果实品质、产量和灌溉量,分析灌溉液生产效率,研究黄瓜椰糠有机栽培的营养液灌溉决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决策下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量差异不明显;处理T2的总灌溉量较CK、T1减少了49.08%和31.85%,灌溉液生产效率与CK、T1相比分别提高了103.92%和60.59%。基于水分、EC传感器的双因子灌溉决策为黄瓜椰糠有机栽培提供了较合理的营养液灌溉制度,适用于设施黄瓜椰糠有机栽培的营养液自动灌溉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黄瓜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两种浓度铅污染土壤中不同组配改良剂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黄瓜果实中铅积累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0、1 200 mgkg两种浓度铅污染土壤施用组配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4.02%和25.96%,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5.25倍和4.93倍,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7.86%和233.33%,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2.72倍和4.32倍,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施用组配改良剂后,两种浓度铅污染土壤黄瓜果实铅含量分别降低54.85%和30.17%,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24.59%和23.61%,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59.52%和42.16%,并显著提高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及可溶固形物含量,黄瓜果实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显著提升,说明该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判断重庆花椒种植区土壤肥力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重庆花椒地土壤质量状况及空间特征,采集重庆主要花椒区45个土壤样品,测定pH值、容重、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共13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各指标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14.8%~171.4%,该区域养分含量分布很不均衡;有效磷、有效铁、有效硼、有效硫的空间相关性较弱,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影响;有效锌和有效铁的隶属度最高,其值分别为0.89、0.91,有效硼和有机质的隶属度较低,其值为0.15、0.34,说明花椒地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较丰富,但有效铁和有机质含量较缺乏;整体上该区中等肥力水平占51.1%,中等偏上肥力水平占42.2%,中等偏下肥力水平占6.7%,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的在空间上呈现球状半变异函数,拟合程度极高。  相似文献   

14.
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物质基础,不过土壤养分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成土过程、生物气候因素和施肥及农业利用方式,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其含量产生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青河县16个沙棘地块的田间采样分析,以0~10cm、10~20cm、20~30cm、30~40cm...  相似文献   

15.
宽甸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宽甸县对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宽甸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N和有效P含量上升;速效K含量虽然上升,但未达到1980年水平;耕地土壤pH值呈现中性化趋势。根据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通过拟合土壤养分与产量的方程,建立宽甸县耕地养分指标体系,找出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叶城县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四种主要养分,基于GIS运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拟合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得出的主要结果有: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1.68 g/kg、52.19 mg/kg、6.59 mg/kg、131.51 mg/kg,相较于第二次土壤普查,除速效钾含量降幅较大外其他三种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各养分整体变异系数的范围在2207%~68.19%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且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均呈现较强空间变异性,其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块基比为0.08、0.06,由结构性因素主导,有机质与碱解氮块基比为0.71、0.61,由随机性因素主导。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综合质量指数为1.73,比1982年提升0.4,整体呈优化态势。综合发现:总体呈现“缺氮、少有机质、少磷、丰钾”的格局,有机质由中部中山地带向东北呈减少趋势;碱解氮呈现出由西南、东北方向内逐渐增加;有效磷高值区表现为斑块状分散嵌入;速效钾在方向上没有较强规律性。根据叶城县的土壤母质特征注意少量多次施肥,在整体加大有机肥、磷肥、氮肥的同时根据养分含量空间分异调整区域性施肥结构,伯西克热乡等可适当增加钾肥投入,对依力克其乡等可加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茶叶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置醋糟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的5个处理:100%有机肥、70%有机肥+3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以及100%化肥,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春茶生长、产量、品质及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都有促进春茶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但处理之间差异较大。增产作用以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最显著,比对照平均增产276.91%,30%有机肥+70%化肥的处理次之,50%有机肥+50%化肥的处理居中;茶叶的新梢长、叶面积、芽密度、百芽质量等生长指标,以及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品质指标都以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为最高。茶园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有机肥在肥料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即以100%有机肥的处理最高,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次之,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70%有机肥+30%化肥的配施是值得在茶园推广应用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