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经典方式 ,但其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 ,对呼吸机产生依赖而导致撤机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1]。随着医学的发展 ,无创人工通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尤其是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bi_levelpositiveairswaypressure,BiPAP)及其中同步控制、漏气补偿技术(Auto -trak)使无创通气在临床应用上取得很大进展。本研究通过对COPD合并呼吸…  相似文献   

2.
刘淑  徐跃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3):285-286
我们于1997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经鼻 (面 )罩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伴呼吸衰竭和高碳酸血症病人 ,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病死率。1资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RICU)因COPD伴呼吸衰竭和高碳酸血症急性加重需机械通气的病人43例 ,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订的COPD的诊治标准 ,所有病人至少接受4小时的机械通气并排除以下情况 :COPD同时伴有急性肺损伤 ;有拒绝复苏请求的病人 ;短期预后不良拒绝插管或情…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宏庆  邹建东 《江苏医药》2000,26(3):223-223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它能帮助患者渡过呼吸衰竭期 ,挽救患者生命 ,但呼吸衰竭纠正后如何选择脱机时机及怎样脱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易对呼吸机产生依赖 ,脱机较为困难。现就本科近 5年来收治的 32例COPD加重期使用呼吸机患者的脱机时机、依赖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科 1993年 10月~ 1998年 9月收治COPD加重期行机械通气患者 32例 ,其中男性 2 7例 ,女性5例 ,年龄 54~ 76岁 ,平均年龄 6 2 3± 7 4岁。诱发因素 :下呼吸道感染 2 5例 ,全麻手术后 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最佳时机、方式与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在对呼吸功能与全身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撤机时机,对照组撤机方式为同步间隙指令法(SIMV),观察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对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撤机前后血气变化及再插管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治愈率与再插管率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撤机前后各血气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在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同步间隙指令法与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压力支持通气撤机成功率均较高,在撤机前应对患者呼吸功能与全身状况进行评估,选取最佳撤机时机,选用最佳撤机方式是确保成功撤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至2011年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临床资料分析,收集各项与应用机械通气适应证、通气模式、撤机方法及影响撤机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1例中76例成功一次撤机,5例一次撤机失败后重新插管。结论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通气模式、撤机方法及撤机时机。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是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病人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为治疗其基础疾病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当基础疾病趋于好转后及时撤机。恢复病人的自主呼吸是必然的过程。然而,由于患存在原发疾病严重、营养不良、高龄、呼吸机相关肺炎等诸多因素。从而导致撤机困难或失败。本对我院ICU病房近两年机械通气治疗撤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与运动时通气与气体交换指标的变化。探讨其运动耐力及呼吸功能损害的机制。方法 非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行坐式脚踏功率车运动于次极量水平,连续检测其通气与气体交换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OPD组最大运动负荷(WR)减低,最大耗氧量(VO2)、最大潮气量(VT)均减低,;最大能气量(VE)与对照组无差别,但通气储备量(BR)降低;两组运动中死腔量  相似文献   

8.
韩玉顺  赵金荣 《河北医药》2001,23(5):386-387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在美国 1966~ 1986年 ,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病死率分别下降了 45 %和 5 8% ,而COPD却增加了 71% ,欧洲COPD病死率为2 .3~ 41.6 10万人 ,国内程显声等[1 ] 报道的COPD患病率占 15岁以上人口的 3 .0 % ,肺心病的发病率占COPD 2 2 %。近年来全球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因此对COPD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课题。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所引起的疾病。气流阻塞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姜军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26-327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严重呼吸衰竭时,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成功的撤机是呼吸机治疗成败的关键[1,2]。在机械通气中,护理与治疗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呼吸科在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5例成功撤机的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小平  刘建英 《贵州医药》2001,25(8):757-758
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是由气道和肺的上皮、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合成和释放的一对相互拮抗的生物活性因子 ,与多种呼吸疾病及其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资料报道 ,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是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1] 。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形成低氧血症 ,导致肺动脉高压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血浆ET 1和NO在COPD引起肺动脉高压中有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因此 ,我们就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血中ET 1和NO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和标…  相似文献   

11.
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治疗为很多危重患者创造了延长生命和恢复健康的机会,但是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并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因此及时撤机相当重要。呼吸机撤机是指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逐步恢复患者自主呼吸而最终脱离呼吸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改良自主呼吸实验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8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自主呼吸实验撤机,观察组采用改良自主呼吸实验撤机。比较两组患者撤机前呼吸指标、自主呼吸实验结局、撤机结局、ICU停留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撤机前氧合指数、最大吸气负压、呼吸浅快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实验成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成功通过自主呼吸实验的患者中,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ICU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自主呼吸实验应用于COPD患者有创通气撤机,可提高撤机成功率,且不会增加ICU停留时间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RF)患者的机械通气撤机时机选择、撤机方式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COPD合并RF患者52例,实施机械通气,充分评估全身情况以及呼吸功能,在严密病情观察及护理下选择最佳撤机时间,以过渡撤机法以及间断撤机法进行撤机。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顺利撤机,其中,32例为过渡撤机法撤机,20例为间断撤机法撤机。结论在严格掌握撤机指征及撤机操作技术的前提下,配合严密病情观察以及精心撤机护理,正确选择撤机时机可确保撤机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的5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撤机失败原因。结果导致撤机失败主要危险因素是心功能不全,其次是由于患者呼吸肌衰弱和肺不张。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加强原发病控制,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撤机前加强患者呼吸肌、呼吸功能等锻炼够有效降低撤机失败概率。  相似文献   

15.
24例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时的机械通气朱坤,胡福定,黄祖佑,孔晖,杨昆豫,张云辉本文对我科近2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呼衰)时行机械通气(MV)治疗18例(24例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男17例(23例次),女1例,年...  相似文献   

16.
杨永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878-1879
机械通气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氧(CPAP)是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只针对呼吸衰竭的各种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目的在于观察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机械通气的效果及如何促进撤机过程,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8月对 5 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伯派(BiPAP)呼吸机治疗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5 2例 (均符合 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 ,男 4 0例 ,女 12例 ,年龄 31~ 82岁 ,5 2例中有12例出现嗜睡 ,神志模糊等精神症状。 5 2例患者无人工通气的禁忌症 ,药物及其它治疗按临床常规进行 ,使用鼻 (面 )罩通气式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 ,其工作模式为压力支持 ,按下列条件设定参数、状态 :S/T ,备用呼吸频率 14~ 18次 /…  相似文献   

18.
张力  王燕  李月川 《天津医药》2007,35(6):421-42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高碳酸血症状况下撤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接受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撤机前血气分析动脉CO2分压[p(CO2)]水平分为高碳酸血症组[p(CO2)≥60mmHg]和对照组[p(CO2)〈60mmHg],分别为24例和38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呼吸力学及撤机前12h、6h、撤机前即刻及撤机后1h、6h、24h、48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反映通气力学的RR、Vt、RR/Vt、Crs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前后各时间段pH和p(O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2)和HCO3ˉ高碳酸血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撤机前即刻高碳酸血症组患者p(CO2)水平范围62.3~86.9mmHg。高碳酸血症组撤机成功22例(91.67/),对照组撤机成功34例(89.47/),两组撤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高碳酸血症并非撤机的禁忌。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月~2001年4月 ,我院采用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26例 ,现将观察结果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 1对象 :男16例 ,女10例 ,年龄50~76岁 ,平均68岁。均属COPD急性发作合并严重型呼吸衰竭患者。1 2方法 :入院后经动脉血气分析达Ⅱ型呼吸衰竭 ,末梢血氧饱合度<80 % ,即选用无创辅助通气 ,每次2~4小时 ,每天2~3次。采用美国Newport-Eloom型呼吸机 ,根据患者体重 ,通气状况 ,血气分析结果 ,经皮血氧饱合度 (SaO2)监测和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临床特点、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已成功撤机的18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全部撤机存活,无1例在1周内因呼吸因素再次插管上机或死亡。影响撤机困难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和心理依赖等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能否成功撤机,依赖于临床医师撤机时机的掌握,与患者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呼吸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密切关联。加强病因治疗及有利撤机等综合有效措施,可提高呼吸衰竭治疗的成功率,安全撤机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