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选取了7辆车进行噪声舒适性主客观评价试验,客观评价指标为驾驶员耳边噪声值,主观评价指标为滚动噪声、边棱敏感性等5个,评车师根据试验情况对试验车各指标进行打分并给出总分值。比较了不同试验车速车辆前后排的噪声值,并对主、客观数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地确定汽车动力性能主观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熵值法进行研究。介绍了熵值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过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构建主观评价体系,确定主观评价的试验道路以及试验工况。选取3位评车师,对5辆乘用车进行主观试验,结合十分制评分法对评价指标打分,得到各指标评分值,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加权得到5辆车的主观评价总得分。结果表明,熵值法完全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能够很好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具有良好的客观性;对于同一辆乘用车而言,3位评车师的评价权重值存在差异,分析比较得知,权重差异性与熵值法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有关,同时也与评车师的个人喜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动态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常运用主观评价方法或客观评价方法对操纵稳定性进行验证和评价。文章进行了基于驾驶模拟器的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关联技术研究。首先基于驾驶模拟器,运用试验数据标定后的车辆模型,生成了用于主客观关联研究的大量车辆性能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运用岭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主客观关联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优化车辆性能开发流程,提升车辆开发效率,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开发、评价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宗长富  郭孔辉 《汽车工程》2000,22(5):289-292,309
本文介绍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方法,探讨了影响主观评价的因素。利用吉林工业大学的开发型车辆驾驶模拟器进行了汽车稳定性的主观评价试验,采用一对一即时比较法实现了14个车辆方案易操纵性的驾驶员主观评价排序,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与主观评价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乘坐舒适性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阐述了乘坐舒适性国内外主观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体系中的优、缺点.在借鉴国外成熟的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基础上,对国内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建立完备的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项目与体系、加强乘坐舒适性主客观评价一致性研究及加强国内评车师培训工作等.  相似文献   

6.
主观评价作为汽车开发研究的必要手段,已经被国外汽车生产厂商广泛认同,尤其对于诸如汽车操纵稳定性这类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情况,主观评价将作为最终检验标准被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们对车辆驾乘的主观感受好坏仍然是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指标。通过主观评价的方法,对相同尺寸规格不同结构方案的轮胎的操纵稳定性及舒适性进行选型匹配。通过与基准胎的对比评价,筛选出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相对平衡的轮胎,并分析轮胎不同结构对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影响,为车辆底盘性能的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ADAMS软件在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为例,说明采用ADAMS对车辆操纵稳定性进行研究评价的方法及过程。利用AD-AMS软件可以进行不同车速、不同载荷下的操纵稳定性仿真,能够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做出预测,为设计提供参考,这对于车辆开发前期对车辆性能的预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路面单侧凹坑为研究对象,基于振动台架进行了舒适性主观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打分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反应了总体的舒适性感受。测量了台架评估车辆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了离散包络分析,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舒适性客观评价模型,基于此模型计算了不同车速下的舒适性打分。通过将计算的舒适性打分与台架主观评估打分进行对比和一致性分析,验证了舒适性客观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该评价模型能够为智能驾驶车辆通过单侧凹坑时的舒适性车速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近十年来很多国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这就是统计驾驶员主观评价和汽车客观参量间的相关性,找出相关系数或回归系数高的参量作为评价指标,以下简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悬架K&C特性试验数据、整车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客观评价数据库资源、车轮和悬架几何定位参数测试数据及CARSIM参数化仿真技术,针对麦佛逊式前悬架的设计开发,运用试验统计学中的DOE方法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整车操控性客观仿真试验,并对虚拟试验结果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了麦佛逊式前悬架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参数及其...  相似文献   

12.
张兴龙  孙汯  彭剑 《上海汽车》2011,(9):17-22,45
讨论了汽车道路耐久性试验中主观评价原理及与客观评价的区别,并提出一种动态主观评价模板.阐述了主观评价体系在静态感知、操纵稳定性、噪声品质、舒适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乘用车开发FT阶段乘坐舒适性太差的问题,在该车型底盘调校过程中,通过灵敏度分析对底盘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减震器阻尼特性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多个优化方案,其次通过多体动力学建模及分析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实车的主、客观测评验证了参数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调校后的车辆在保证操控性的前提下,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4.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评价数据的一种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是汽车技术的重要课题。提出了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评价数据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客观参数,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相关性模型,验证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了一些对汽车操纵稳定性产生影响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赫圣杰  陆飞 《天津汽车》2013,(10):27-28,32
针对传统汽车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方法中评价指标间存在的相关影响和评价过程繁琐等问题.文章将多元统计分析理论中的主成分分析应用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客观评价中,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该方法以降维为核心思想,消除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SPSS软件实现评价过程,简化了评价步骤;评价结果以综合得分形式给出,一目了然.新方法虽较好的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遗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作为传统评价方法的补充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的联合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自由度汽车操纵动力学模型和汽车开环系统操纵性、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加权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以及考虑各种车速重要性的加权均匀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应用复合形法,对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的联合优化实例表明,利用所提出的加权均匀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地实现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在所有车速范围内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模拟器闭环评价与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闭环评价为目的,利用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发型驾驶模拟器(ADSL驾驶拟器)进行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闭环试验研究。提出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应是包含驾驶员在内的闭环系统评价,并建立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模拟器闭环试验方法,利用模拟器试验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对装备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整车操纵稳定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装备EPS的整车操纵稳定性评价的具体内容。给出装备EPS的特锐样车原地转向轻便性、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瞬态响应特性(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的试验方法和标准,对其操纵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