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理性规划"的发展展开文章,简要阐述了"理性规划"的发展背景、发展脉络以及遭到批判的原因.文章以"理性规划"的特点为切入点,点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大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城市规划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与实践,进而引出"理性规划"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海波 《四川建筑》2006,26(5):22-24
抓住现代理性规划发展的时间线索,将其理论发展变化划分为萌芽时期、发展时期、极至时期和反思及修正时期四个阶段,理清了现代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的具体情况阐述了现代理性规划发展和演变规律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梅  孙旭阳 《山西建筑》2008,34(18):60-61
从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方面把握理性规划的内涵,并展开对其发展脉络的分析,最后阐述了理性规划对中国城市规划实践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不可能三角"模型,提出高度的市场经济、充分的社会民主和稳定的规划秩序构成了规划的"不可能三角",其内在逻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市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以及这对矛盾的协调界面——规划秩序。围绕这一模型,可以对规划地位、规划理性、规划价值、规划实践展开新视角下的讨论,主要观点包括:(1)对于城市发展,规划秩序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对等的影响权重,而不是简单地随动、从属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因此,规划地位应予以加强并在空间秩序的构建中回归人的本质。(2)规划理性首先应知"有不可为",要把握好"度";其次,秩序的要义是"各适其位,各尽其才"。(3)规划价值体现在明确"是非"问题、不较"长短"问题、慎对"有无"问题,要构建一个兼具原则性、程序性和包容性的规划秩序。(4)在规划实践中必须重视规划的技术制度二象性,加强空间规划与政策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理性规划是在社会进步而城市发展遇到阻碍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的理性思考本文分析了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论述其从注重工具理性到强调价值理性的演变,并指出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温锋华 《规划师》2011,27(3):15-19
城市规划体制创新的发展路径从强调城市空间功能和指令性规划的技术理性,到强调公众参与和空间引导的价值理性,再到强调生态文明时代的公共理性,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制的创新方向将是基于公共理性的公共规划.公共规划具有学科综合化、规划系统化、主体多元化和治理精细化等特征,是国外城市规划的主流模式和我国生态文明时代规划体制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王琳 《四川建筑》2005,25(1):9-10,12
在界定理性规划的概念之基础上,论述了在西方现代规划理论中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理性规划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及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在这些方面仍然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规划既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责难,主要的争议源于对城市规划的理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城市规划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理性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规划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为此,在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综合规划模式的角度将规划运作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城市规划的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是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规划运作过程是一个有限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指出理性城市规划在西方城市规划发展脉络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方法论角度入手,对西方理性城市规划模式及其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进行了评析,提出应以时代的发展眼光全面看待理性规划模式的看法,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理论一直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徘徊,此文从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入手分析了城市规划思想史的发展,提出了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并且将民主集申制的思想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阐述了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对传统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性规划理论的批评,以及通过以建立和追求共识为核心要素的沟通式规划,对在市场经济中能更有效地实现发展的目标,能够适应竞争环境的实用主义的规划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效能理论和评估城市规划效能的四原则体系.这些评估原则体系包含了不同规划理论的一些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2.
按照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三代论的划分办法,在经历了理性规划模型、倡导性规划后,规划理论已经步入协作性规划阶段,即更关心规划过程的集体理性,强调规划是基于集体理性建立共识的决策过程。将协作性规划的思想引入了城市设计领域,有可能就是日本京都大学北尾靖雅博士写成此书的重要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13.
张虎 《城市住宅》2021,28(8):147-148
以历史维度演绎的基本方法探讨理性功能主义的演化,以及其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早期功能主义受到政治家、规划师的过度追捧,城市规划更多是以政治家、规划师的"作品"形式呈现.而《马丘比丘宪章》对这种倾向进行了尖锐批判,功能主义也开始从理性的角度思考"人"的规划,并认识到城市是系统治理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理性功能主义的思想开始从规划理论、规划管理方面渗透并影响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理论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理论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国内规划界却缺乏对其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发展。本文从简述规划理论定义和模型,到介绍理性综合规划(ComprehensiveRationalPlanning)、渐进式规划(IncrementalPlanning)、倡导性规划(AdvocacyPlanning)和联络性规划(CommunicativePlanning)等几种城市规划理论的要点,建立起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同时对规划师的角色转换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界经历了规划理论的嬗变,系统理论、理性规划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新右翼规划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和协作式规划理论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规划理论的主要思路是应对经济增长、应对区域竞争和应对改善需求。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要从应对转型发展、应对社会治理、应对城市分化和应对规划体制变革等方面入手分析和构建。  相似文献   

16.
罗瑜斌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1):161-165
回顾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发展,总结了现行保护规划技术流程的主要类型及存在问题,结合规划新理念进行理性思考和适应性归纳,提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系统的技术流程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规划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分析"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行为所具有的"政府"和"经济人"双重特征,指出地方政府规划价值取向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形象改善最大化,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规划价值理性存在一定偏差,进而剖析地方政府规划价值取向和具体的规划行为,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借助地方政府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在美好的规划价值理性与切合实际的规划行为之间寻求平衡点,是"行政区经济"格局下规划理想与客观需求结合的一条现实途径,地方政府规划行为虽然受其双重行为特征影响而存在一定偏颇,但地方政府规划意识的加强及在公众参与、法制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有助于推动规划价值取向由"国家本位"通过"地方本位"、进而走向"公众本位"的演进,从而最终实现规划的价值理性--维护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8.
校园规划修编是在原先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与学校发展需要提出规划整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园关键区域的空间治理、景观生态修补与建筑功能完善。这需要有的放矢的理性思考与策略。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绿色空间指数测控的策略可为以上修编目标提供可操作性的理性尝试。  相似文献   

19.
彭坤焘  赵民 《城市规划》2012,(9):9-17,22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规划实践中,法定规划体系逐步完善,非法定规划也不断涌现,规划编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态势。这种状态与政府发展观、制度和政策,以及经济增长、民生需求等密切相关。规划在空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具性"需求日趋增强,客观上促进了规划行业的蓬勃发展。但规划的"工具理性"并不必然导致规划"价值理性"的实现。因而,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城乡规划,既要体现规划的"工具理性",更要追寻"价值理性";由此就必须鼓励和容忍"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20.
秦海兵 《山西建筑》2009,35(31):40-41
针对目前村镇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正规划”编制制度与方法的缺陷,介绍了“反规划”思想的内容和理论基础,具体阐述了村镇规划工作中“反规划”理论的工作方法及应用,以期实现理性规划,使整个规划各要素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