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出血合并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主要死亡原因,预防和早期诊断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包含低压性复苏、止血性复苏和损害控制外科的"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明显改善了创伤后凝血病的救治结局。本文主要针对创伤后凝血病的临床救治,给创伤外科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施的时间与地点,对创伤患者的急救与复苏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院前复苏、急诊室复苏、后期复苏.近年来,创伤复苏的策略与观念取得了较大发展.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为代表的后期治疗策略的改变显著提高了危重创伤患者的存活率[1].但目前仍有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死亡还在入院后的早期即急诊室复苏阶段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3.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于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与大量快速液体复苏可导致血液丢失增多、凝血功能障碍及死亡率增高,新近提出了许多新的复苏策略,如延迟复苏、低压复苏和血管加压素复苏等。  相似文献   

4.
骨科损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损害控制是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为了避免进入"死亡三角"即低体温、凝血病、酸中毒而采取的分步骤救治策略,主要有初期简单有效的救命手术,然后ICU复苏及后期的确定性手术.随着损害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逐渐被引入到创伤骨科领域.本文针对该理论在创伤骨科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低血压复苏治疗出血未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低血压复苏在出血未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意义。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不复苏组、传统复苏组和低压复苏组,于创伤前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肝、小肠、骨骼肌的组织氧分压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存活时间。结果显示,传统复苏组休克期出血量显著多于其他两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而低压复苏组可显著改善组织氧分压,延长存活时间。提示低血压复苏治疗更能改善出血未控制的创伤性休克大鼠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失血性休克复苏治疗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统的复苏方法和目标对于出血尚未被有效控制的失血性休克可能是有害的。存在的证据支持对该类伤员采取低度干预的策略,直到进行决定性手术。对复苏液体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晶体液和胶体液联合使用看来更合理,并能够被多数医生所接受。应该注意,新的复苏策略不适用于合并某些类型创伤的休克,如合并创伤性脑损伤的休克。另外,新复苏策略对预后的长期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创伤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创伤大多数伤情严重,失血量大。早期输血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尽快输血,改善组织微循环,可取得理想的救治效果。Schulman等报告美国每年创伤患者的数量庞大,仅1996年就有173900人死于创伤,2782400人因创伤而入院接受治疗,他们当中15%入院时即处于休克状态,为挽救其生命就需要输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患者逐年增多,输血在创伤救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有关创伤输血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对创伤患者输血相关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因严重创伤而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系指机体受外界有害致病因素和(或)受机械性创伤,而引起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和神经一体液因子失调,以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使重要器官组织灌流不足,导致以急性缺血、缺氧为特征的全身性伤害。目前,对采用何种液体复苏治疗,如何选用合适的复苏液体等问题,业内意见尚不一致。近日,我们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近年研究进展进行了疏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度交通伤患者中多达20%的患者被诊断有严重腹部创伤,并且有高达20%的病死率。严重出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目前腹部创伤引起的出血被认为是潜在的可预防性死亡。本研究以“战伤救治理念体系”为依据,集合了包括创伤重点超声评估、腹腔内止血复苏、院前输血等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诊疗干预措施,制定院前集束化救治策略,更好地指导严重腹部交通创伤患者的院前急诊救治,以期望延长其有效救治时间窗,为后续的院内治疗创造条件,并且提高患者在院内手术时的耐受力,从而降低创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