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Ardakani和Stevenson提出的测定络合物稳定常数的离子交换平衡法作了改进。Th(Ⅳ)与风化煤富里酸络合物的测定,证明这种改进了的方法是可行的。结果表明,在pH=6.0及离子强度为0.1mol·L~(-1)的条件下,生成1∶1及1∶2类型两种络合物。在不同富里酸浓度下,1∶1类型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7.37及7.45(logβ_1),1∶2类型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为9.68(logβ_2)。  相似文献   

2.
杨绍斌  于杰 《大学化学》1997,12(4):41-44
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准确的计算方法代替《络合物组成和不稳定常数的测定———等摩尔系列法》实验中分三种情况计算不稳定常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带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修正单纯形优化法处理平衡移动法实验数据,计算了单核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对几个体系的计算结果如下:Ca-苦酮酸体系,组成为Ca(苦酮酸)_2,lgβ'=8.24;Zn-PAN体系,组成为Zn(PAN)_2,lgβ'=13.03;Pd-PAN体系,组成为Pd(PAN),lgβ'=8.21。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苯甲酸的正丁醇溶液对高氯酸氧铀的萃取,测得苯甲酸在正丁醇和水相间的平衡常数(A=58),苯甲酸在鲍和正丁醇的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K_a=6.2×10~(-5))和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K=6.4×10~(-5))。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相中除UO_2~(2+)外,倚有UO_2A~+,UO_2A_2,UO_2(OH)~+和UO_2(OH)A共四种格合物(A~-表示苯甲酸根),其稳定常数经测定分别为:β_(10)=8.0×10~2,β_(20)=1.8×10~5,β_(01)=2.0×10~9,β_(11)=5.2×10~(12)。以上常数除K_α及β_(01)与文献值一致外,其余似尚无报告。交中提出一种较简便而较严谨的用萃取法测定混合型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数据处理法。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水溶液中硫氰酸钨(V)络合物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405 nm。在盐酸浓度为3.56 mol/L、离子强度为0.088 mol/L的溶液中,硫氰酸钾溶液浓度在0.018~0.088 mol/L范围内,与硫氰酸钨(V)络合物的平均摩尔吸光系数Δε呈函数关系。测得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4。计算出络合物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β_1=40.73,β_2=1.10×10~3,β_3=2.40×10~4,β_4=4.16×10~5,Δε_1=9.33×10~3,Δε_2=9.64×10~3,Δε_3=9.93×10~3,Δε_4=1.10×10~4(t=17.7℃)。  相似文献   

6.
以Tween-20为增溶剂,用直接光度法研究了汞与双硫腙络合物的组成,以及该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测得络合物的最大配位数为4,积累稳定常数分别为:β_1=3.77×10~4,β_2=8.03×10~6,β_3=7.75×10~9,β_4=5.60×10~(12)”。相应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1=3.98×10~4,△ε_2=4.18×10~4,△ε=4.25×10~4,△ε_4=4.35×10~4。  相似文献   

7.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开辟了《基础知识讲座》。有机试剂、掩蔽剂等的解离常数和络合物稳定常数对它们的合理使用有很大指导意义,因而愈来愈引起分析化学工作者的重视。不过,测定方法种类繁多,繁简难易相差极大,似乎无所适从。为此,本刊约请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王夔教授撰写了酸“解离常数和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一文,试图向分析化学工作者介绍电位法及光度法测定有关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全文分五部分:(Ⅰ)电位法测定酸解离常数和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Ⅱ)电位法测定多元酸解离常数;(Ⅲ)电位法测定络合物稳定常数;(Ⅳ)光度法测定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Ⅴ)几种特殊情况(易水解金属络合物、混合配体络合物、极稳定络合物等)。本刊将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8.
李北罡  王义 《分析化学》2000,28(1):102-105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技术(ASV)──伪极谱法研究了铅在氟化物体系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当Pb~(2+)浓度为2×10~(-7)mol/L,pH=8时,铅在NaF体系中以PbF~+、PbF_2、PbF_3~-、PbF_4~(2-)形式存在,并测定了形成这些络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分别为:β_1=5.0,β_2=1.8×10~2,β_3=2.6×10~3,β_4=1.2×10~3。  相似文献   

9.
离子交换法测定溶液中络合物稳定常数是近十几年来才开始的,溶解度法是测定络合物稳定常数的经典方法之一,均有专论。溶液中混合型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也是近十几年才开始的,国内有过评介。但用阳离子交换法和溶解度法测定溶液中混合型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还未见报导。最近徐光宪等用萃取法以作图外推法测得混合型络合物稳定常数。本文尝试推导了用阳离子交换法和溶解度测定单核双配位体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有关公式。  相似文献   

10.
溶液中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是络合物化学的重要部分,已有的方法很多,如溶解度法、电势法、pH 法、光密度法、极谱法、萃取法、离子变换法等。离子交换法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若用放射性指示剂只需痕量元素已足。若溶液中只生成一种络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分配法研究了二甲基亚砜-丙酮-水溶液中硫氰酸钼(V)络合物的性质。三个络合物MoO(SCN)~(2+),MoO(SCN)_2~+和MoO(SCN)_3的稳定常数分别为β_1=46.1,β_2=1040,β_3=12259,其各级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是△ε_1=0.59×10~4L·mol~(-1)·cm~(-1),△ε_2=0.94×10~4L·mol~(-1)·cm~(-1)和△ε_3=1.4×10~4L·mol~(-1)·cm~(-1),研究了该络合物的生成机理,发现以CCI_4,为萃取剂效果不好,如在CCI_4中加入少量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后萃取效果与前人使用CHCI_3相类似。  相似文献   

12.
在含金属离子M及配体L的体系中,如果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络合物ML_n:M+nL(?)ML_nβ_(MLn)=[ML_n]/([M][L]~n)当ML_n的光吸收性质(吸收峰位置)与M和L有明显差异时,就可以利用不同组成的M+L系统的光吸收性质以确定稳定常数β_(ML_n)。这些方法对于从事光度分析研究工作者来说是常用的,因此本文不拟一一介绍,仅对两类方法作一评述,供读者参考。详细方法请参考有关文献。总的来说,光度法比电位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处理很稀的溶液,因此适用于溶解度小的络合剂。但光度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测定天然水中液-固界面三元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基于“S-型曲线左-右摆动规律”,由此得到“交换率E(%)-有机物浓度关系的峰型曲线”,再进一步应用“峰型曲线”分别提出用(1)[H_2A]=[H_2A]_0时E(%)相等法和(2)[H_2A]_(max)极大值法求得(~(?)(SAM)/~(?)(SM))值. 已知~(?)(SM)值后,即可求得液-固界面三元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两法求得的6个体系的~(?)SAM值很好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和评价了测定络合物稳定常数的离子交换平衡法,特别注重了腐殖酸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以双(2-氨基乙基)醚为骨架的氨羧螯合剂类作为选择性螯合剂,更迭镧系元素的螯合物稳定常数序列,改进用阳离子交换法分离锕-镧系混合物的新设想。报道了该类络合剂DETAPN,N,N′-三乙酸-N′-3-丙酸-双-2-氨基乙基醚的合成方法、阴离子质子常数、它和镧系元素的络合物稳定常数。讨论了该离子交换法在分离锕-镧系元素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罗宗铭 《化学学报》1980,38(5):433-440
本文研究了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及氟化铵对Ta(V)-H2O2-PAR三元络合物的影响.在这些辅助络合剂中,发现只有适量酒石酸才能使络合物在较宽的pH范围(4~7)内稳定存在,并有利于钽的分光光度测定.提出了在酒石酸介质中,于pH5.6,在波长530nm处,用Ta(V)-H2O2-PAR三元络合物分光光度测定钽的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用CyDTA、NTA及六偏磷酸钠作掩蔽剂,对18种阳离子的干扰进行了研究.钽在0~9微克/毫升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pH5.6及波长530nm处测定,钽的三元络合物的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1×104.用等克分子系列法、平衡移动法、三元相图法及电泳法测得络合物组成为[Ta(O2)2PAR]-.计算得到表观稳定常数为5.9×105.此法用于矿石中钽的测定,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其精确度在±7%以内.  相似文献   

17.
张大伦 《大学化学》1988,3(3):40-43
已研究过用汞电极作指示电极,用EDTA作滴定剂,测定各种金属离子的电位滴定法。利用控制酸度的办法,还可连续滴定稳定常数相差较大的金属离子混合物。但EDTA络合物稳定常数极相近的金属离子混合物(如Ca~(2+)、Mg~(2+)离子及Cu~(2+)、Zn~(2+)离子等),不能用控制酸度法分别测定。用分离或掩蔽法分步滴定,操作较烦,准确度亦不够高。因此寻求简便、准确的方法,测定此类混合物,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TAM与Fe(Ⅱ)的显色反应,测定了试剂的离解常数,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比为2:1,稳定常数β=1.04×10~(12)。结果表明;TAM与Fe(Ⅱ)在pH6.0—9.5范围内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在558nm、752nm处有两个吸收峰。以752nm为工作波长,可选择测定铁,方法简便,灵敏度比邻二氮菲法高3倍。  相似文献   

19.
用电位滴定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顺二氨二水合铂(Ⅱ)离子与半胱氨酸、蛋氨酸及谷胱甘肽的络合反应.用电位滴定法测定[(NH_3)_2PtA](A 为氨基酸)型混合配体络合物的形成常数β,测得 A 为半胱氨酸及蛋氨酸时,1gβ分别为7.55及8.70.按(?)=0.5处 pA 计算谷胱甘肽络合物的最可能1gβ为9.00.用 Job 分光光度法测得结果与之符合.据此讨论了络合物的可能结构.在所有情况中,硫可能是优先配位原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研究铜(Ⅱ)、9种有代表性的氨基酸及其络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着手,探讨了络合物的组成,用计算校正的方法获得了络合物的吸光度,并进一步测定了络合物的组成比及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