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具有很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势,诸如地理优势、政策优势、文化优势等。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解我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农村老年弱势群体与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1月至3月在黑龙江省做了本次调查,以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为龙江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当前的共同呼声。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是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构建农村弱势群体多重支持网络,让农村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仅能增加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深入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以大学生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尊重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差异性,从政府支持、信息支持、市场支持、社会支持、高校支持和家庭支持等六个方面,寻找具有针对性的系统化解决对策,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顶层设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社会支持,将社会支持转化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内驱力,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及其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探讨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是对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视角.统计资料显示,弱势群体的网络规模小,密度高、同质性强,关系种类少,这种状况致使弱势群体拥有的资源较少,社会承受力脆弱,向上流动困难,发展受约束.因此,应该通过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培育市民社会群体,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实现社会性相互作用,积累社会资本等途径,重建弱势群体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5.
农村空巢老人以其自身的主动性适应着转型中的农村劳作,其生存状况异于其他一般群体。调研发现,该群体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压力较大、基本照顾缺乏、医疗救助不全、精神供给缺位、教育孙辈乏力等问题。分析研究后认为,发挥现代科技惠农效应、尝试社会保障代际转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时间储蓄制度、设立村内托老所、建设村中老年活动中心、传扬民俗文化活动、发挥媒体教育功能、构建留守儿童帮扶园地等措施的有机结合,将为农村空巢老人构建起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到了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新农保的养老金金额以及来自家庭、社区、国家层面的生病照顾、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的影响。其中,包含新农保在内的经济支持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P市Q社区的“为老服务”项目为个案,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在分析与确定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及其需求的基础上,从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两方面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探讨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旨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工程.它对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近年来湖北农村社区发展的实例可见,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发展,应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区领导、协调机构和组织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强社区成员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等方法,逐步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速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和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9.
来自江西某县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支持、生活照料支持、精神慰藉支持等方面调查研究表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不足,严重威胁到留守老人的生活。他们的养老支持目前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但许多留守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又无其他社会支持,晚年生活境况凄凉。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由政府、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家庭和个人构成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省M镇135位农村独居老年女性和44位独居老年男性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可从性别角度对农村独居老年女性的社会支持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独居老年女性的社会支持水平整体低于男性。经济支持方面:农村独居女性对基础养老金的依赖性强,自我经济保障能力差,经济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普遍偏低,自评经济状况"很差"比例大。生活照顾方面:身体差的农村独居老年女性的日常自我照顾水平低,女儿是其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精神慰藉支持方面:农村独居女性老年人的孤独感不强烈;邻居对独居女性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身体差的独居老年女性的精神慰藉支持状况较差。因此,应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将强调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政府需要提高对农村独居老年女性的救助帮扶力度,进一步扩大其慢性病和农村低保的保障范围。政府应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给予农村独居老年女性更专业性的帮扶,同时根据家庭需要适时改变其居住安排等一系列举措,以此解决农村独居老年女性面临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在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安全环境等方面均呈现出一系列问题。主要存在着农业化学投入不合理、乡镇企业污染问题加剧、缺乏有效的排污设施、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以及治安混乱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政府应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发展、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等建议,从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在农村的运行是以个体关系间的社会网络为软性变量,而其显性的表现是以农村各类组织的活动为基础变量.通过对农村社会资本功能的分析,文章认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结合社会资本的建设,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社会资本途径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只有包含了农产品物流、农用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等,才真正算是"农村物流"。分析了农产品配送、日用消费品配送、农用物资配送等物流配送模式;认为连锁经营是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应有之意,而物流配送则是提升连锁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将三种物流配送整合到一个配送中心,在建设农村配送网络时,既应考虑原有网络,又应该重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福建省农村智力回流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农村智力回流的相关政策建议:(1)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2)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3)营造良好的引智环境;(4)加快科技推广转化;(5)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于减轻贫困农民负担、节约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资源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问题更为突出。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出发,对布局调整以后农村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的现实基础达到一个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差序格局下的基于亲缘、血缘和地缘的,以参与网络为载体的公民互惠合作等形式展现的农村社会资本出现了流失和匮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农村社会资本不足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软制约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满意的成效,必须在农村中重新建构以参与网络为载体的公民互惠,信任和合作等维度的新型农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巨大、富余劳动力多,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体制、政策、观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应着重从投资、教育、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强化措施,促进农村人力资源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亲情缺失、教育缺位、行为失范与安全隐患,都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稀疏与单一的表现,应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内涵,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多角度的社会支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支持需求问题日益凸显。依据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不能自理比例高于全国,且空巢比例较高,养老与照料需求较多。从农村老年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来源来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城镇仍有一定差距,农村老年人获得的子女经济支持水平不高,照料与情感支持有限。基于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困境,建议从政府、社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完善老年人社会支持,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完善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充分运用农村社区平台,增加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来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汶川地震中人员财产损失巨大,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也造成了重大影响等实际情况,通过对理县、映秀、北川以及都江堰等灾区安置点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在突发灾害之前,该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以初级关系为基础,在民族心理及宗教价值观影响下,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支持作用,分析了在地震中,人们的社会网络遭到破坏,原有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抚慰功能出现障碍,认为政府等正式组织所提供的正式支持较好地弥补了物质支持的欠缺,人际支持网络也完成由初级向次级的一次跃升,正式支持暂时性地代替了原有的非正式支持,提出了应在巩固政府正式支持网络的同时,大力促进当地非正式支持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