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峡部不连、椎体退行性改变等导致腰椎滑脱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椎弓根系统和界面固定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腰椎滑脱的手术疗效明显提高.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DRFS系统复位固定并配合针灸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腰椎滑脱和腰椎滑脱症(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5 腰椎滑脱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应该明确的是大多数的腰椎滑脱是没有症状的 ,常在体检时无意中发现。临床上以下腰痛来就诊的患者 ,即使X线片上发现有峡部崩裂或腰椎滑脱 ,也不一定是引起该症状的原因。在Scott的报告中 ,先天性腰椎滑脱约占滑脱患者中的40 % ,退行性腰椎滑脱占 45% ,峡部病变等占 1 5%。先天性腰椎滑脱临床上少见 ,成人中常见的是腰椎峡部病变和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腰椎滑脱的类型、脊柱的稳定情况、滑脱程度及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5.1 各种类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特点5.1 .1 先天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 …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 3 2例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在成人腰椎滑脱症中的治疗作用 ,阐述滑脱复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收治成人滑脱症 3 2例患者 ,其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40~ 67岁 ,平均 5 2岁 ;滑脱类型 ,发育不良伴峡部裂 2 3例 ,退行性 8例 ,创伤性 1例 ;滑脱程度 °~ °,滑脱角最大 10°。临床均有半年以上腰痛、跛行、神经根性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体融合术 ,使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结果 :本组 3 2例病人随访 3~ 2 4个月 ,平均 12个月 ,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均维持复位 ,椎体融合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 2 9例 ,仍有部分症状 3例 ,患者术后症状满意率 90 .6%。结论 :成人腰椎滑脱使用腰椎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 ,行经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 ,椎体间复位 ,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 ,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腰椎滑脱症的回顾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腰椎滑脱是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正常情况下,腰椎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相互交锁,防止了椎体向前滑动。由于先天性、创伤性或退行性变等因素,关节突关节失去交锁作用,就会形成腰椎滑脱。“脊柱滑脱”概念最早是Kilian在1854年提出,由希腊文spondylo(椎体)和Listhesis(滑移)集合而成。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发病率约为5%。  相似文献   

5.
退行性腰椎不稳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突骨关节炎以及椎体滑脱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行腰椎MRI及站立位过伸过屈侧位片检查,观察L1-S15个运动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退变以及有无椎体滑脱。腰椎不稳分为前水平位移不稳.后水平位移不稳和角度不稳。椎间盘退变分四度。小关节突退变分为4级。腰椎滑脱分四度。将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前向水平不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负相关,与椎体滑脱呈正相关;后向水平不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与椎体滑脱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退行性腰椎不稳与多种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腰椎滑脱不一定有不稳。  相似文献   

6.
腰椎滑脱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一词是由希腊文的脊柱(spondylo)与滑脱(1isthesis)2个字组合而成。其是指脊椎椎体间因各种原因造成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最常发生腰椎,尤其是L5、S1节段前滑脱,颈椎或胸椎滑脱也有个别报道。现将近几年腰椎滑脱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的现状与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指椎弓的完整性没有破坏,由于腰椎的退行性变引起的相邻椎体之间的滑移,导致下腰痛、神经根性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临床表现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退行性腰椎滑脱外科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退行性滑脱也称“假性滑脱”,是由于腰椎椎间盘和腰椎关节退变引起的存在完整神经弓的椎体滑移.多数行保守治疗有效,大约30%的滑脱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持续性或反复的腰骶部疼痛或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最少3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影响生活、休息、睡眠或学习等;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有膀胱和直肠症状等.现就其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腰椎崩裂和滑脱症   总被引:112,自引:0,他引:112  
腰椎崩裂和滑脱症腰椎崩裂系指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有缺损失去连接,也称峡部不连。多见于L4或L5。双侧椎弓崩裂不都伴有滑脱,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腰椎滑脱或又称真性滑脱。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  相似文献   

10.
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主要方法,能促进脊柱力学恢复,维持脊柱稳定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腰椎植骨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均为临床常用融合术式[1-2] ,但不同椎间融合术的适应证及疗效各不相同.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以评估其临床特点,并分析3 种融合术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为其诊疗提供新思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PLIF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22例.结果 本组随访10~24个月,临床疗效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9%.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2±1.6)mm增加至术后(9.4±1.4)mm,滑脱角由术前(27.5±10.5)°改善至术后(16.2±7.8)°,ODI由术前(35.4±6.8)分降至术后(18.6±6.2)分.结论 采用PLIF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下腰椎退行性病变常见有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滑脱、退行性椎管狭窄等,是引起脊柱下腰椎不稳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以来。用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共3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以及滑脱复位是难点,目前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应用广泛,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康复更快.目的:分析微创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0例,依据随...  相似文献   

14.
腰椎退变性疾病(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 退变性腰椎滑脱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 体向前或向后滑动;若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称为退变性腰椎 滑脱症。 3.1 病理 由于腰椎椎间盘和两个小关节突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 关节囊及棘上、棘间韧带松弛,腰椎不稳,导致小关节突的相 互制约能力逐步减弱,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 但与峡部崩裂导致的椎体滑脱不同,退变性滑脱通常不超过 椎体前后径的30%,Ⅰ°为主,占90.5%,Ⅱ°仅占9.5%;后 者是椎节间丧失了制约关系,随着剪应力的加大,上位椎体前 滑脱可达Ⅱ°、Ⅲ °,甚至位移至下位椎体的前面。 发生退变性滑脱的椎节通常有节段性椎管狭窄,当两侧 关节突退变破坏不对称时,上位脊椎相对下位脊椎发生旋转, 导致侧隐窝和椎管变形和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15.
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索以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1997年7月~2000年8月,我们收治了各类腰椎滑脱症65例患者(男32例,女33例.年龄28~58岁,平均43岁).其中,峡部型滑脱症(Ⅰ~Ⅱ°)26例,退行性滑脱症25例,腰椎后路减压术后滑脱症7例,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症5例,外伤性滑脱症2例.均有一年以上的下腰痛和/或下肢根性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在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节段的单枚螺纹式椎间融合器(BAK)的后斜向植入并附加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65例中有59例平均随访达18月,皆达到临床融合.临床效果评价优42例,良14例,无改善3例,差0例.患者主观评定满意41例,基本满意15例,可3例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的移位及椎弓根螺钉松动,患者主观满意率93%.结论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并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适用于滑脱程度严重、滑脱倾向大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各种腰椎滑脱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脊柱退行性变使腰椎椎体失稳而引起的疾病,是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据流行病学统计~([1]),退行性腰椎滑脱在50岁以前很少发生,男女发生比例大约为1∶6,大多发生在L_(4/5)椎体,且滑脱的位移很少有超过椎体宽度的30%。一般来说,能引起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因复杂且尚不完全明确,但年龄增长和腰椎前凸与退行性腰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1):1035-103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9月在本院行腰椎滑脱复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解影响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患者术后滑脱椎体复位情况,分为完全复位组35例,未复位或复位不理想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滑脱节段、滑脱原因(峡部裂或退行性)、矢状面下位椎体椎弓根钉与终板角度、矢状面滑脱椎体椎弓根钉与终板角度、提拉钉规格、椎间融合方式、双侧纵棒角度、双侧纵棒直径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滑脱节段、滑脱原因(峡部裂或退行性)、矢状面滑脱椎体椎弓根钉与终板角度、提拉钉规格、椎间融合方式等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为双侧纵棒角度、双侧纵棒直径;差异最为显著(P=0.001)的因素为矢状面下位椎体椎弓根钉与终板角度。[结论]下位椎弓钉置钉角度、纵棒的弧度及粗细等因素与腰椎滑脱术中复位有一定相关性,腰椎滑脱手术中需注意此类因素,以利于滑脱椎体复位。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里,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和腰椎椎管狭窄的方法一直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单纯腰椎减压融合术逐渐被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腰椎椎间融合术所取代.该文主要对单纯腰椎减压融合术、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腰椎椎间融合术等3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和腰椎椎管狭窄中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综合症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综合症36例报告毕树祥,邹士文,丁文彩腰椎滑移是腰腿麻木、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因椎弓根峡部不连(真性)及退变(假性)滑脱或小关节新鲜,陈旧性损伤、脱位,表现失稳,造成椎体向前或向后滑移,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狭窄,压迫或刺激脊髓与神经...  相似文献   

20.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临床最常见的脊椎滑脱。目前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包括手术还是非手术保守处理,腰椎融合还是非融合,以及开放还是微创术式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治疗的研究进展,从循证医学证据的角度,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