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周晓男  谭畅  刘辛  金彤 《园林》2021,(8):39-44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中国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总结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外实践,提出公园体系的三大建设路径:(1)区域统筹,建立生态安全网络体系;(2)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全域公园体系;(3)从规划到实施的顶层管控机制.以青岛中德生态园公园体系建设为例,关注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建设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为中国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为实现公园城市美好愿景,指导各地科学有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积极响应地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组织编制了团体标准《公园城市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研究确定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  相似文献   

3.
城市历史公园三维可视化评价在当今具有现实需求和理论意义,但现有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基于视觉论证理论从逻辑层面、修辞层面和辩证层面构建三维可视化评价框架,采用Delphi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因子和权重,构建城市历史公园三维可视化评价体系。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复兴公园1926-1935年场景三维可视化结果分别进行公众评价与专家评价,检验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缺乏必要的建成环境评价方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难以准确界定保护与开发,导致一些破坏性建设的出现。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建成后的环境进行生态监测、实地调研,对其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定,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三类效益建立评价系统,通过数据对比判定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效,分析建成后3~5年相对建设前的变化态势;以此检验公园的规划方案、建设措施是否有效、合理,为城市湿地公园调整后续的管理、建设工作提供指引和依据,并为类似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魏鸽  刘雪萌  陈菲  闫钰涵 《城市建筑》2021,(14):172-174
为提升城市山地社区公园吸引力,增加市民户外活动频率,本文对城市山地社区公园的景观活力进行研究.依据居民需求,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城市山地社区公园景观活力因子18项,选取青岛市主城区内12处具有高活力度的山地社区公园进行问卷调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城市山地社区公园景观活力评价体系,构建了城市山地社区...  相似文献   

6.
赵珍 《居业》2021,(6):43-44,50
从公园城市理念解析出发,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下公园体系的建设规划策略,进而结合《襄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实践项目.从公园建设规划出发,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核心,提出公园体系规划、公园空间布局、公园层次与类别、公园主题特色等四方面的举措,以此探索公园城市理论在公园体系规划实践的表达,以达到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分析,为璧山县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湿地综合评价体系,并结合指标权重以及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来讨论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结构及优势资源,为其申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平 《城市住宅》2021,28(1):152-153
公园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设城市时能融入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大自然改善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为人民创建舒适的生活环境.玉溪公园的建设规划以"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大公园"的理念为核心,实现公园的总体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9.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内涵的演进,为我国城镇化实现低碳绿色新发展开辟了路径。以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路径的转变,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是江宁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基于此,在明确建设指标的前提下,遵循从宏观格局到微观营造,从空间布置到内涵提升的逻辑,从公园格局、公园体系、公园品质、公园形态四方面构建江宁公园城市建设策略,最终细化出六类行动落地计划。研究表明,江宁形成了境、城、园、人四个层面的公园城市建设框架,创造性地探索了POD(以公园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实践,为EOD(以生态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在城乡规划领域的运用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1.
杨锐  侯姝彧  曹越 《中国园林》2021,37(7):6-12
山水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核心,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中国古代山水营建智慧是基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核心思想,在"人与天调"的实践观下形成的实践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下的山水营建实践以人地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主要体现为"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地"和"时"分别对应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营建"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山水构造。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方案命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这条贯穿北京的轴线将自然消融于山水之间。在对传统叠山理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依势就形,巧妙安排,构造出具有浓郁中国园林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智聪  彭琳 《风景园林》2020,27(6):73-80
分区规划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处理国家公园资源保护、社区管理和访客管理等各方面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保护管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要梳理分区规划发展脉络,总结分区的多学科缘起,以及在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地领域和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应用与发展;在分析美国、德国、新西兰和日本现行国家公园分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国际上国家公园分区规划呈现出分区目标综合、分区政策细致、分区技术科学、分区决策机制灵活等特征与发展趋势,对中国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提出确定目标体系、进行价值研判、确定保护和利用强度,从而形成分区的技术路径,并强调行政管理的简化诉求与技术方法的精细趋势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西区为例,通过实际调研和文献查阅,结合国内雕塑公园现状,分析和总结了自然式雕塑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手法,为国内雕塑公园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阁  张晋石 《风景园林》2018,25(4):85-91
生态网络作为德国自然保护领域的重要战略,在《联邦自然保护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由联邦自然保护局资助的多项研究项目中,德国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统一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及技术标准,并成为各州及地方开展生态网络规划的技术框架。德国的生态网络规划强调在跨国、国家、州及地方各个层级之间的实施和并在落实方法上积极探索了自然保护与空间规划两大政策领域间的整合。通过介绍德国生态网络的相关政策、构建方法、跨界合作以及在各州及地方的实践等,以期能为中国的生态网络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丹  李雄 《中国园林》2012,28(4):29-32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在自然界中,植物以稳定的群落存在,由于气候条件及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外貌。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之前应该充分调查、熟悉并掌握项目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特点和自然群落的构成,这是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以"师法自然"作为前提,将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四者统一作为原则,来衡量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劣,力求实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陈战是  孙铁  陈妍 《风景园林》2019,26(11):71-74
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的当下,探讨国家公园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敏感而有必要。在梳理美国国家公园道路系统发展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其在前期论证、建设理念以及多部门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同时就如何统筹交通游赏需求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做了有益的探讨,对中国未来国家公园的发展建设乃至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吕琳  刘晖  杨建辉 《风景园林》2019,26(S2):29-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立足中国西部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特征,持续探索自身的培养模式与发展方向。公园设计课程依托建筑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与学科优势,结合该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办学理念,经历8年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在介绍该校公园设计课程基本概况、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课程“关注过程—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即强调一个过程(景观认知—诊断—设计)、两种思维(设计思维+规划思维)和多项能力(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并详细阐述从“承文化—重生态—融创新”的办学特色出发实施的设计选题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1):96-100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