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降钙素原(PCT)水平预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46例HLA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与血清sRAGE、PCT水平的相关性及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sRAGE、PCT水平对HL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血清sRAGE、PCT水平均高于轻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sRAGE、PC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sRAGE预测HL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PCT(P<0.05);BMI>28 kg/m2、sRAGE>552.53 ng/ml、PCT>552.53 ng/ml、通便时间>72 h是导致HLAP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RAGE、PCT水平预测HLAP不良预后的截点值分别为552.53 ng/ml、1.69 ng/ml。结论HLAP患者存在血清sRAGE、PCT水平异常的现象,且血清sRAGE、PCT水平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患者中血清chemerin、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82例HLAP患者,按其病情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8例),以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hemerin水平,采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仪测定血清PCT水平。应用t检验对健康对照者和MAP组、SAP组患者的血清chemerin、PCT水平,HLAP死亡患者和未死亡患者的血清chemerin、PCT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应用Pearson法对HLAP患者血清chemerin、PCT水平的相关性,HLAP患者血清chemerin、PCT水平与血生化指标、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健康对照者和MAP组、SAP组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依次增高[(303.7±106.9)μg/L、(472.9 ± 158.6)μg/L、(653.4±229.3)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健康对照组、MAP组、SAP组血清PCT水平依次增高[(1.78±0.95)μg/L、(5.29±2.54)μg/L、(8.21±4.23)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LAP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和PCT水平呈正相关(r=0.325,P=0.018)。HLAP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血TG、总胆固醇、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1,0.378,0.423,P=0.003,0.005,0.005),与血淀粉酶、乳酸脱氢酶无相关性(r=0.154、0.215,P均>0.05);血清PCT水平与血CRP、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0.420,0.430,P=0.004,0.004),与血TG、总胆固醇、淀粉酶无相关性(r=0.182,0.144,0.210,P均>0.05)。HLAP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370、0.428,P=0.024,0.013);血清PCT水平与24 h APACHE Ⅱ、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376、0.320,P=0.018,0.021)。SAP组死亡患者6例,死亡患者血清chemerin、PCT水平与未死亡患者比较[(770.6±182.3)μg/L vs (678.3±246.5)μg/L,(10.60±3.87)μg/L vs (7.45±3.58)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HLAP患者血清chemerin、PCT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hemerin和PCT可作为潜在的评估HL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AP患者367例,按照病情危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187)及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n=180),并选择同期健康者18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清PCT和sTREM-1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别研究PCT、sTREM-1与急性生理性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CT严重程度指数(CTSI)评分、Ranson评分、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的相关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SAP的诊断意义.[结果]AP患者在入院后d1、d3、d7的PCT及sTREM-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在入院后d1、d3、d7的PCT及sTREM-1浓度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Ranson评分和BISAP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CT与sTREM-1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62及0.843(P<0.05).[结论]AP患者的血清PCT和sTREM-1水平均显著升高,且AP的病情越重,PCT和sTREM-1水平越高,是两个理想的早期诊断SAP的炎症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状态;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分(BISAP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乳酸脱氢酶1(LDH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明显降低,血钙、血白蛋白明显升高(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比对照组低,血钙、血白蛋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的CRP、IL-6、TNF-α、IL-8明显降低(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P、IL-6、TNF-α、IL-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的CK-MB、c Tn I、LDH1、AST明显降低(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CKMB、c Tn I、LDH1、AS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明显降低(P 0. 05);研究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血流灌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进一步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对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α-MSH、TNF-α、PCT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1 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其中轻症组36例、重症组32例.所有患者取入院后第1、3、5、7天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α-MSH、TNF-α、PCT水平.结果 与轻症组对比,重症组患者血清α-MSH质量浓度较低(P<0.05),而血清TNF-α及PCT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在病情严重度评估方面,α-MSH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88.24%、准确性为87.5%;TNF-α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82.35%、准确性为81.25%;PCT敏感度为70.59%、特异度为76.47%、准确性为75.00%;PCT+ TNF-α+ α-MSH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94.12%、准确性为93.75%;PCT、TNF-α、α-MSH及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0.696、0.768及0.885.结论 血清α-MSH、TNF-α、PCT含量监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α-MSH在病情评估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后两者,而且外周血α-MSH含量较低预示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此外,三者联合检测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清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MPP患儿15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104例及重症组47例,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D-D、PCT及CRP水平。分析血清D-D、PCT及CRP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清D-D、PCT及CRP水平,分析D-D、PCT及CRP单一、联合对MMP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重症组血清D-D、PCT、CRP水平及CPIS评分均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D、PCT、CRP水平均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D-D、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D-D+PCT+CRP检查灵敏度为0.932,特异度为0.901,AUC=0.856(95%CI:0.846~0.935),均高于D-D、PCT及CRP单一检查(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床边严重指数(BISAP)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严重程度、病死率、并发症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48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Ranson'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CTSI相比较,探讨BISAP评分系统对AP病情严重程度、病死率和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s≥3分及CTSI≥4分AP患者的SAP发生率、胰腺坏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ISAP≤2分、APACHEⅡ≤7分、Ranson’s≤2分及CTSI≤3分者(P均0.05)。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s和CTSI评分标准预测AP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的准确性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BISAP评分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0.812-0.897),高于APACHEⅡ、Ranson’s、CTSI评分。Ranson’s评分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12(0.829-1.000),高于BISAP、APACHEⅡ、CTSI评分。CTSI预测胰腺坏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0.876-0.978),高于BISAP、APACHEⅡ、Ranson’s评分。结论 :与Ranson’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CTSI相比较,BISAP是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及判读预后简单有效的临床指标,具有早期预测价值,且简便易行,可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急性肾盂肾炎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重症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入院第1、2、7天以及出院或转往重症监护室(ICU)最后1次的CRP、PCT、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按照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21例)、预后不良组(11例),进行动态观察,并做APACHEⅡ评分与CRP、PCT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第1天CRP和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第2、7天和最后1次,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RP和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28,P0.05;r=0.672,P0.01);CRP和PCT之间呈正相关(r=0.703,P0.01)。结论 CRP、PCT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动态观察CRP和PCT对评估重症急性肾盂肾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明  于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0):1413-1416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5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为轻症组75例,重症组50例。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IF-1α、VEGF、PCT水平,分析其对重症COPD,以及重症COPD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HIF-1α、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HIF-1α、PC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VEGF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F-1α、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21,P=0.027;r=0.603,P=0.035),VEG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63,P=0.035)。HIF-1α、VEGF、PCT联合检测预测重症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联合检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该院ICU病房260例老年重症患者,分为2组,感染组135例(一般感染77例、脓毒血症58例),非感染组125例。空腹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以细菌培养和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指标在重症感染的阳性率。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脓毒血症亚组患者血清各指标也高于一般感染亚组(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血症亚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一般感染亚组(P0.05)。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7.04%)高于单项检测(91.11%、88.15%),且漏诊率最低(2.96%)。结论血清PCT、CRP在重症患者细菌感染中均具有诊断意义,且联合诊断具有高灵敏度;APACHEⅡ评分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血清PCT、CRP与APACHEⅡ评分联合检测对老年重症患者病情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炎症介质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9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IRP、L-FABP及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根据研究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SAP组81例,轻症胰腺炎(MAP)组115例,比较MAP组、SAP组患者血清CIRP、L-FABP、炎症介质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预后SAP患者血清CIRP、L-FABP、炎症介质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SAP患者血清CIRP、L-FABP水平与炎症介质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IRP、L-FABP、IL-6、TNF-α及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患者血清CIRP、L-FABP、IL-6、TNF-α、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MAP组患者(P0.05)。根据SAP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24例,存活组57例,死亡组患者血清CIRP、L-FABP、IL-6、TNF-α、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P患者血清CIRP、L-FABP水平与IL-6、TNF-α、HMGB1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SAP患者血清CIRP、L-FABP、IL-6、TNF-α、HMGB1水平异常升高,且血清CIRP、L-FABP均与炎症介质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对其水平进行检测可辅助评估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使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来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取52例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因急性胰腺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入院的病例,参考《2008年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对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类,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有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有32例,选取同期18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组。52例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的24h之内进行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并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CT浓度。按照PCT浓度分为3个组:正常组(PCT0.5ng/mL),轻度升高组(PCT 0.5~2.0ng/mL)和明显升高组(PCT≥2.0ng/mL)。连续动态检测患者PCT浓度,观察PCT浓度动态变化直至出院,并记录死亡数。分析PCT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血清PCT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之间,轻症急性胰腺炎与对照组之间血清PCT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CT浓度均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0.984,均P0.01]。(3)PCT浓度轻度升高组、明显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CT浓度轻度升高组与PCT浓度明显升高组间、PCT浓度明显升高组与PCT浓度正常组间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浓度正常组与PCT浓度轻度升高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结论结合使用APACHEⅡ、SOFA评分和血清PCT浓度对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PCT浓度大于一定值后,血清PCT浓度与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胰腺炎患者,其中包括重度胰腺炎(SAP)患者49例,轻度胰腺炎(MAP)患者49例,对比两组患者PCT、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情况;记录SAP组患者生存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1例),逆向分析两组患者P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SAP组RDW和PCT分别与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患者PCT(3.31±1.08)μg/L,RDW(17.52±4.91)%,CRP(134.58±28.94)mg/L水平及APACHEⅡ评分(18.22±7.31)分明显高于MAP组的(0.40±0.12)μg/L,(14.17±2.31)%,(12.33±3.61)mg/L,(7.82±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4.21±1.54)μg/L,RDW(18.43±3.95)%,CRP(149.21±29.63)mg/L水平及APACHEⅡ评分(19.52±9.31)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2.05±0.22)μg/L,(15.69±1.94)%,(53.44±19.62)mg/L,(13.11±4.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389和0.412,P均0.01);血清PCT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443和0.514,P均0.01)。结论 PCT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作为评价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且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重症血流感染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WBC)、血肌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WBC、CRP、PCT、TNF-α和血肌酐均水平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血流感染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疗效较好,可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型33例,中重症型49例,重症型38例,按临床转归分为康复组86例与死亡组1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PCT、MPV检测及急性胰腺炎床边指数(BISAP)评分。结果轻症型血清PCT、MPV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低于中重症型与重症性,中重症型低于与重症性;死亡组血清PCT、MPV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MPV、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检验呈正相关性(r=0.814、0.924,P0.05),MPV、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检验呈正相关性(r=0.758,P0.05);根据最大约登系数,PCT以3.85ng/mL为截断点,评估AP患者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和60.5%。MPV以12.32fL为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和53.5%。PCT联合MPV评估AP患者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8.6%。结论 PCT与MPV检测对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确诊为胰腺炎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SAP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通过APACHEⅡ、RANSON评分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探讨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SAP组患者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AP组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MAP组患者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患者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MAP组(P0.05)。SAP组患者APACHEⅡ、RANSON评分明显高于MAP组(P0.05)。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APACHEⅡ、RANSON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研究对象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和预后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MAP组和SAP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CON组(均P0.05),SAP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MAP组和SAP组急性胰腺炎患者PCT水平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PCT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其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紧密相关,可作为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presepsin及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我院诊治的120例AP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42例)、中度重症组(40例)和重症组(38例),入院后均给予内科治疗。另选取同期体检者49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后第1、3、7 d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分析上述因子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中重症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高于轻症组和中度重症组(P0.05);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生存组第1、3、7 d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第3、7 d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低于第1 d(P0.05);三者联合的AUC最大,其中D-D诊断截断值1.83mg/L,敏感度为65.22%,特异度为90.72%; presepsin诊断截断值699.4 ng/L,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82.47%; PCT诊断截断值3.36 ng/ml,诊断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62.89%(P0.05)。结论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与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通过动态观察上述因子水平可较好的评估患者预后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在ICU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ICU病房住院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6例重症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另54例非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L-6、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研究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IL-6、PCT、CRP在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上述指标联合APACHEⅡ评分在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感染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120例,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价患者的病情,并据此分组;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APACHEⅡ评分高评组(>25分)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中评组(15~25分)和APACHEⅡ评分低评组(<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r=0.685,P<0.05)。PCT<10μg/L的患者均未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MODS或死亡者PCT浓度始终维持较高水平(>10μg/L)。结论血清PCT是一个预测患者发生MODS或死亡风险的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