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别采用O3、H2O2、UV及其联用技术降解饮用水中的含氮消毒副产物三氯硝基甲烷(TCNM),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对TCNM的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单独O3、H2O2和UV工艺对TCNM的去除效果不理想,而UV/H2O2和UV/H2O2/O3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去除TCNM。当TCNM初始浓度为20μg/L、紫外光强为31μW/cm2、H2O2投加量为15 mg/L、臭氧投加量为10 mg/L时,反应150 min后,UV/H2O2、UV/H2O2/O3组合工艺对TCNM的去除率分别为82.26%和97.28%,两种工艺对TCNM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基于在酸性介质中过氧化氢(H2O2)与钛离子(Ti4+)生成橙色络合物的原理,采用硫酸钛光度法测定含强氧化剂(O3)体系中的低浓度H2O2。考察了硫酸钛用量、显色时间、溶液酸度、共存无机离子和氧化剂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在以实际水体(滤后水)为本底的O3/H2O2高级氧化体系中,对DPD法和硫酸钛光度法测定H2O2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DPD法相比,硫酸钛光度法能有效克服体系中残留氧化剂带来的影响,可作为O3/H2O2高级氧化体系中低浓度H2O2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典型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低剂量UV-C/H_2O_2联用工艺的快速除藻效果并与单独H_2O_2处理进行对比,通过测定藻细胞光合活性及胞内氧化压力以分析杀藻机制,通过测定胞外MC-LR浓度以评价藻毒素释放风险,并考察了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对低剂量UV-C/H_2O_2杀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 m J/cm2的UV-C与≥100μmol/L的H_2O_2联用具有6 h内快速杀藻效果,藻细胞灭活率1-lg,UV-C和H_2O_2表现出协同效应,所需H_2O_2剂量显著低于单独H_2O_2处理的。低剂量UV-C/H_2O_2处理引起光合活性降低及胞内氧化压力升高,应是藻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快速杀藻过程中伴随胞外MC-LR浓度升高6~9倍的风险。水中的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将显著削弱低剂量UV-C/H_2O_2的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O_3/H_2O_2—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进行中试,分析该组合工艺控制溴酸盐生成的能力,同时考察组合工艺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UV_(254)、COD_(Mn)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O_3/H_2O_2—BAC组合工艺控制和去除溴酸盐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O_3—BAC联用工艺。在相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投加少量的H_2O_2即可明显控制及去除溴酸盐。在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方面,与仅投加O_3相比,加投H_2O_2能够明显提高硝基苯去除率,当臭氧投加量为2.0 mg/L、H_2O_2投加量为0.2 mg/L时,O_3/H_2O_2单元对硝基苯的去除率仍然略高于单独投加2.5 mg/L臭氧的,降低了给水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采用UV/H2O2降解水中的痕量NDMA,考察了水中NDMA初始浓度、H2O2投量、pH、天然有机物及常见阴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NDMA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在UV辐照度为1 000μW/cm2、NDMA初始浓度为0.1 mmol/L、H2O2投量为20 mg/L、pH值为4的条件下,UV/H2O2对NDMA的降解效果较好(反应5 min后对NDMA的去除率接近100%);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和Cl-、SO42-、NO3-、HCO3-等阴离子对NDMA的降解均有抑制作用,腐殖酸浓度越大其抑制作用越强,阴离子的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HCO3-、NO3-、SO24-、Cl-;NDMA的主要降解产物为二甲胺和硝酸盐,此外还有少量亚硝酸盐、甲酸盐和甲胺生成。  相似文献   

6.
以2-甲基异莰醇(MIB)为嗅味物质的代表物,采用过氧化氢/臭氧氧化(O3/H2O2)工艺去除水中嗅味物质,考察了O3/H2O2工艺对水中2-MIB的去除效能与主导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投加H2O2显著提高了单独O3氧化对2-MIB的去除效能,H2O2与O3最佳物质的量比为0.3∶1,且2-MIB去除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叔丁醇对2-MIB的去除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O3氧化2-MIB过程中,除O3分子氧化2-MIB外,O3在水中自分解产生的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HO.)也具有协同氧化作用。不同浓度的天然有机物(NOM)对2-MIB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同,较低浓度的NOM促进了2-MIB的去除,但随着其浓度的升高,2-MIB去除率明显降低。O3/H2O2工艺对水中2-MIB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是强化去除水中2-MIB等致臭微量有机物的重要工艺。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地层除铁是一项全新的地下水除铁工艺,在国外已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也相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但从国内外的资料报道来看,绝大多数是采用充氧回灌地层除铁法。唯有苏联在使用此法的基础上,开展了采用投加H_2O_2于地层中进行地下水除铁的试验研究。鉴于资料报道过简,我们曾就此法的可行性作了初步的论证。在此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试验室试验,得出了生产试验所需的有关参数值。同时还对此法的除铁机理及其经济效益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O3及O3/H2O2工艺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对实际水体中痕量阿特拉津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低温(5℃)条件下,O3分解相当缓慢,单独O3氧化工艺对阿特拉津的去除能力有限,而O3/H2O2工艺优势明显;常温(25℃)条件下,O3分解较快,单独O3氧化工艺就能有效降解阿特拉津,O3/H2O2工艺优势较弱。理论分析认为,O3完全分解条件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CT值与O3投量相关,而与H2O2投量无关。因此,H2O2投量应使O3在氧化接触时间内恰好完全分解为最佳,可以用剩余臭氧浓度作为指示参数来控制H2O2的投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UV/H_2O_2工艺降解磺胺甲恶唑(SMX)和环丙沙星(CIP),研究了H_2O_2投加量、反应溶液初始pH值对SMX和CIP降解效果的影响,测定了UV/H_2O_2降解SMX和CIP过程中对TOC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UV/H_2O_2对SMX和CI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UV/H_2O_2对CIP的降解效果好于对SMX的降解效果;反应溶液初始pH值分别为3和7时,UV/H_2O_2对SMX和CIP的降解效果最好;在UV/H_2O_2对SMX的降解过程中,TOC的去除率均随着反应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UV/H_2O_2对CIP的降解过程中,反应溶液初始pH值对TOC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从分子结构角度分析可知,SMX的异恶唑环N-O键和磺酰胺键的变化难于CIP中脱氟作用和哌嗪环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上海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一~四期提标改造工程,出水水质由上海市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的二级提高到一级排放标准。生化线改造规模为3. 25×10~4m~3/d,原采用混合均化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气浮池+臭氧接触氧化池工艺,改造后深度处理工艺采用V型滤池+臭氧接触氧化池(臭氧与H_2O_2结合)+FLOPAC生物滤池;另外,用于处理高盐低有机污染废水的活性炭线改造规模为0. 4×10~4m~3/d,采用增加活性炭罐数量、降低处理负荷的方式,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实际运行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给水厂传统工艺难以有效处理高藻、高臭味原水的问题,采用中试探究了UV/H_2O_2高级氧化法对土臭素(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IB)这两种典型臭味物质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H_2O_2剂量为6 mg/L、UV功率为2.0 kW、进水流量为2.9 m~3/h时,UV/H_2O_2系统对GSM和2-MIB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99.52%和99.26%,相应浓度均可降至5 ng/L以下,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另外,对单位耗能参数(E_(Eo))与H_2O_2投加剂量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该系统在去除水中臭味物质时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12.
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和紫外/过硫酸盐(UV/PS)均可有效降解纯水体系中的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且UV/PS的降解效果更优。重碳酸根和天然有机物均可以显著抑制UV/H_2O_2和UV/PS降解2-MIB和GSM的效能,但对UV/PS体系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对UV/H_2O_2体系的抑制作用,结果导致UV/H_2O_2在重碳酸根或者天然有机物存在时降解2-MIB和GSM的效果优于UV/PS体系。由于实际水体中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重碳酸根和天然有机物,因此UV/H_2O_2降解松花江水体中2-MIB和GSM的效果优于UV/PS体系。通过此研究可知UV/H_2O_2相对于UV/PS更适于实际水体中2-MIB和GSM的去除。  相似文献   

13.
以包头某焦化厂的焦化废水经生化、超滤、反渗透系统处理后产生的反渗透浓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改性活性炭/H_2O_2催化氧化法对RO浓水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原水pH值、改性活性炭与H_2O_2的质量比为1. 0、H_2O_2投加量为120 mg/L、反应时间为1 h的条件下,RO浓水经改性活性炭/H_2O_2处理后,COD、色度、A_(254)分别由103 mg/L、103. 3倍、1. 021降至44 mg/L、39倍、0. 309,去除率分别为57. 3%、62. 2%、69. 74%,出水COD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中新建企业水污染物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5)
氧化应激是断奶家畜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氧化应激的概念、机制、内外因素和H2O2对动物细胞凋亡损伤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污泥储存+调理+中转+深度脱水+除臭工艺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规模为120 t/d,原污泥含水率为80%,深度处理后污泥含水率60%,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2009)标准,并实现了处理过程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16.
煤焦H_2O/CO_2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天平和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煤焦H_2O/CO_2常压气化的反应动力学,煤气组成及无机盐或矿物质对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调节进料气中CO_2的浓度或添加Ca或Fe催化剂来控制生成气中CO/H_2比。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2)
以TiCl4为钛源,Al(CH3)3为铝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了具有高比表面积且热稳性良好的多孔TiO2/Al2O3纳米复合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XRD、S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测试及光催化性能测试。分析了焙烧温度对材料的结晶度和晶相组成、孔尺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制备出的材料在800℃高温焙烧后,比表面积仍高达50.9m2/g,同时其具有的高度连通的三维孔道结构也能很好地保持。研究发现复合材料中氧化铝的加入将氧化钛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转变温度提高了200300℃,同时对材料的孔结构也有稳定作用。其中800℃焙烧的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最好,紫外加可见光照射下,50min内对罗丹明B染料的降解率达81.7%。  相似文献   

18.
氨吹脱/SBR/砂滤工艺处理污泥调理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氨吹脱/SBR/砂滤组合工艺在高氨氮污泥调理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在进水平均COD浓度为1000mg/L、NH3-N浓度为480mg/L时,对COD、NH3-N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法制备的纳米Fe_3O_4/MnO_2是一种新型重金属吸附剂,利用其吸附含镉溶液的试验结果表明,纳米Fe_3O_4/MnO_2相较于前驱物的吸附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当镉浓度为10mg/L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纳米Fe_3O_4、MnO_2、Fe_3O_4/MnO_2对镉的去除效率分别为3.3%、63%和96%。纳米Fe_3O_4/MnO_2吸附剂可通过外界磁场作用进行固液分离,解吸方便,重复利用率高。扫描电镜(SEM)分析显示,相比于纳米Fe_3O_4,纳米Fe_3O_4/MnO_2的粒径明显减小且颗粒增多,接触面积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包覆MnO_2后纳米Fe_3O_4/MnO_2表面结构及组分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物相。纳米Fe_3O_4/MnO_2对镉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R2达到0.999 8。  相似文献   

20.
A~2/O工艺的污泥膨胀及污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状菌污泥膨胀是制约活性污泥工艺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更容易发生。以城市污水厂中最常采用的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丝状茵污泥膨胀及其诱因,并研究了膨胀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若运行不当,A^2/O工艺也可能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单纯提高好氧区的DO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污泥的沉淀特性,而增大好氧区的有机负荷对控制污泥膨胀更为重要。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粒径分布范围较广,在15μm和50μm附近也有部分分布,且大多为球菌;膨胀污泥的粒径大多在10μm以下,绝大多数为丝状菌,只有少量球菌被包埋在丝状菌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