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味黑布膏对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加味黑布膏预防痤疮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参照Kligman法建立大鼠复合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予0.025%维A酸乳膏外涂,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加味黑布膏外涂,空白组、模型组不涂抹任何药物,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耳郭皮损变化情况,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0、IFN-γ的含量。结果加味黑布膏能明显改善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耳郭皮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明显升高,IFN-γ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药物组之间比较,加味黑布膏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味黑布膏可通过抑制IL-10的过度分泌,升高IFN-γ的含量,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达到预防痤疮瘢痕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三黄凝胶对耳郭痤疮模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的影响,探讨三黄凝胶预防痤疮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将36只6~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低、中、高剂量组6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大鼠右侧耳郭导管开口处均匀涂抹油酸0.5~1.0 m L/次,每日1次,隔日于大鼠耳郭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菌液,连续抹药3周,肉眼见囊肿即可停止造模,随机抽取2只模型组大鼠,分别剪下鼠耳,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实验第22天,阳性对照组以5 g/kg剂量外涂维A酸乳膏;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0.08,0.04,0.02 g/kg剂量外涂三黄凝胶;空白组和模型组外涂三黄凝胶基质。给药部位均为大鼠右耳郭造模处,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分别于造模第1,2,3周及用药第1,3周观察大鼠耳郭皮损变化;末次用药24 h后,大鼠心脏取血,离心,取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PDGF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VEGF、PDGF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血清VEGF、PDGF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三黄凝胶低剂量组比较,三黄凝胶中剂量组血清VEGF、PDGF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凝胶预防痤疮瘢痕形成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和减少VEGF、PDGF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三黄凝胶对耳郭痤疮模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的影响,探讨三黄凝胶预防痤疮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将36只6~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低、中、高剂量组6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大鼠右侧耳郭导管开口处均匀涂抹油酸0.5~1.0 m L/次,每日1次,隔日于大鼠耳郭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菌液,连续抹药3周,肉眼见囊肿即可停止造模,随机抽取2只模型组大鼠,分别剪下鼠耳,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实验第22天,阳性对照组以5 g/kg剂量外涂维A酸乳膏;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0.08,0.04,0.02 g/kg剂量外涂三黄凝胶;空白组和模型组外涂三黄凝胶基质。给药部位均为大鼠右耳郭造模处,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分别于造模第1,2,3周及用药第1,3周观察大鼠耳郭皮损变化;末次用药24 h后,大鼠心脏取血,离心,取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PDGF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VEGF、PDGF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血清VEGF、PDGF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三黄凝胶低剂量组比较,三黄凝胶中剂量组血清VEGF、PDGF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凝胶预防痤疮瘢痕形成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和减少VEGF、PDGF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对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痤疮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63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53只采用Kligman法建立大鼠右耳郭复合痤疮模型,3周后随机抽取3只造模大鼠进行病理学组织形态观察,确认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剩余的5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予三黄凝胶基质、夫西地酸乳膏、不同剂量的三黄凝胶外涂,连续4周。肉眼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耳郭造模处皮损情况;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8及MMP-9含量;剪下右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组织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8、MMP-9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黄凝胶高剂量组比较,三黄凝胶低、中剂量组血清IL-8、MMP-9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凝胶可改善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耳郭皮损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8、MMP-9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加味八正散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加味八正散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加味八正散低、中、高剂量组6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在腹股沟处皮下及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建立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加味八正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加味八正散溶液36,18,9 g/(kg·d),阳性对照组灌胃肾炎康复片混悬液0.6 mg/(kg·d),空白组与模型组均灌胃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6周。末次给药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HGF、VEGF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GF、VEGF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八正散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HGF、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加味八正散可升高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血清HGF、VEGF含量,促进肾脏间质血管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痤疮合剂对金黄地鼠皮脂腺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全部4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清热暗疮胶囊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等效剂量的3、6、9倍剂量给药,每日1次。清热暗疮胶囊按照人和金黄地鼠等效剂量给药,连续治疗14 d。于实验第14天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皮脂腺显微结构下重叠叶数、皮脂腺斑面积、血清睾酮、雌二醇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改善明显。结论:痤疮合剂能明显减少金黄地鼠皮脂腺叶数,减少皮脂腺斑面积,降低金黄地鼠血清中的睾酮水平,增加雌二醇水平,从而达到防治痤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皮损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简称"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复制慢性湿疹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均经皮外涂相应药物,比较各组大鼠的皮损评分及血清IL-4、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皮损评分及血清IL-4含量均明显降低,INF-γ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凝胶中、高剂量组大鼠皮损评分及血清IL-4含量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凝胶低剂量组,INF-γ含量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凝胶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能明显改善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皮损,降低大鼠血清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其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外敷剂消痹膏对牛Ⅱ型胶原诱发的大鼠关节炎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牛Ⅱ型胶原溶液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配制的乳剂注射于Wistar大鼠诱发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扶他林乳胶剂)及消痹膏低、中、高剂量组;另外设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与阴性对照组于腹部剔毛处外敷黄凡士林,其余各组分别予外敷相应药物。考察各组关节炎指数及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痹膏各剂量组给药7 d大鼠足趾容积明显减少(P0.01或P0.05),中剂量组给药2 d大鼠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0.05),低、高剂量组给药3 d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0.01或P0.05);消痹膏高剂量组对CIA大鼠组织病理变化分级的改善疗效显著增强(P0.01),血清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TGF-β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消痹膏低剂量组大鼠组织病理变化分级R值显著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评分、足趾容积、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痹膏有明显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毛囊皮脂腺导管的抗角化作用及对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消痤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清热暗疮丸组、模型实验组、正常对照组,采用Kligman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饲消痤胶囊、清热暗疮丸和纯净水2周。通过肉眼和镜下病检观察皮损的角化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E2含量。结果消痤胶囊各剂量组和清热暗疮丸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兔耳痤疮模型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对血清T的含量有降低作用、对血清E2含量有升高作用,并呈量效关系。结论消痤胶囊可改善兔耳痤疮模型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对兔耳实验性痤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对胃癌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化瘀解毒方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剔除死亡及离群值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分别给予低、高剂量化瘀解毒方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2周结束后取材,测定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观察大鼠胃癌组织p53、STAT3、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后,中药高剂量组血清中IL-6、IL-10、TNF-α、Ig G、Ig M、Ig A、CD3+、CD4+含量显著下降,CD8+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剂量中药组p5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p53、STAT3、VEGF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解毒方抗癌的作用机制与其能够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减轻胃癌大鼠炎症反应,降低p53、STAT3、VEGF等肿瘤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0.36 g/kg)和枳葛解酒保肝方高、中、低剂量(18、9、1.8 g/kg)组。以浓度为50%的无水乙醇(以蒸馏水稀释)灌胃6周,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复方蛋氨酸胆碱片为阳性药,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液中SOD的活性明显低于空白组,肝组织和血液中MDA、GSH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GSH含量(P0.05)、提高SOD活力(P0.01)和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MDA含量(P0.01)及提高GSH含量(P0.01);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P0.01)。结论枳葛解酒保肝方具有一定的增强SOD、GSH等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松针提取液促脱发模型大鼠毛发生长及其对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平衡调节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20只用松香和石蜡混合物按照1∶1比例制造脱发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松针提取液高剂量组、松针提取液中剂量组、松针提取液低剂量组各20只,观察背部毛发生长情况,切片观察新生毛囊数及血管增殖情况;同时末次给药禁食12 h后麻醉动物,从后腔静脉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E_2,并计算T/E_2。结果:与模型组对比,阳性对照组、松针提取液高剂量组、松针提取液中剂量组、松针提取液低剂量组毛发生长长度显著增长,毛囊数(个/l00倍视野)、毛细血管数(个/200倍视野)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组大鼠体内存在着明显的性激素失调,松针提取液可使紊乱的T/E_2趋于正常,增加局部供血量,改善微循环,强化毛囊营养,有效促进毛发生长,加强毛囊细胞,减少脱发。  相似文献   

13.
黄荫浩  吴翔  陆齐  耿海华 《海南医学》2013,24(24):3589-3592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手术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假手术组各12只。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一氧化氮(NO),取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行病理分析及分级。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缺血心肌VEGF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 mRNA表达变化。结果给药组心肌坏死病理积分较组单纯手术明显降低,手术组和给药组大鼠血清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药组血清CK-MB均较单纯手术组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单纯手术组大鼠血清NO明显低于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高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手术组VEGF及其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增加,给药组缺血心肌VEGF及其mRNA表达较单纯手术组增加(P〈0.01),高剂量组缺血心肌VEGF及其mRNA表达高于低剂量给药组(P〈0.01)。结论瓜蒌皮注射液能够减轻心梗大鼠缺血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增加心肌损伤大鼠心肌VEGF表达,与血清NO的含量有关,且作用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观察枇杷清痤胶囊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按体重均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金花消痤丸,1.08 g/kg)及枇杷清痤胶囊高(1.296 g/kg)、中(0.648 g/kg)、低(0.324 g/kg)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右耳耳廓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制造大鼠耳廓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耳廓厚度、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睾酮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枇杷清痤胶囊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耳廓肿胀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枇杷清痤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α含量(P<0.01),枇杷清痤胶囊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也能降低血清中IL-1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sIL-2R和睾酮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不会影响大鼠血清中sIL-2R和睾酮含量.结论 枇杷清痤胶囊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所致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和减少IL-1α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参通冠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VEGF表达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双参通冠低剂量组(2.5 g/kg)、中剂量组(5 g/kg)、高剂量组(7.5 g/k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灌胃给药2周后,取大鼠的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的心肌组织VEGF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IL-1、IL-6、TNF-α、CRP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表达增高,心肌组织匀浆中IL-1、IL-6、TNF-α、CRP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VEGF表达增多,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IL-6、TNF-α含量均降低,双参通冠方中剂量和高剂量组IL-1、IL-6、TNF-α、CRP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参通冠方中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IL-1、IL-6、CRP含量增高和VEGF表达降低,高剂量组TNF-α、CRP含量降低和VEGF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参通冠方可减轻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缺血部位血管新生,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VEGF的表达和抑制心肌的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渗湿汤对哮喘大鼠血清和BALF中IL-10及VEGF含量的影响,探讨柴胡渗湿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定喘汤组、柴胡渗湿汤低剂量组、柴胡渗湿汤中剂量组、柴胡渗湿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卵蛋白制作大鼠哮喘模型,予相应药物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IL-10及VEGF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和BALF中IL-10的含量明显<正常组(P<0.05),VEGF的含量明显>正常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各治疗组血清和BALF中IL-10的含量明显升高,VEGF的含量明显降低,其中尤以地塞米松组、柴胡渗湿汤中剂量组和柴胡渗湿汤高剂量组的作用更明显。结论:柴胡渗湿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与上调IL-10、下调VEGF的水平有关;其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并随给药剂量的增加有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通心颗粒对腹主动脉狭窄诱导心衰模型大鼠心肌重塑的作用及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六味通心颗粒低剂量组、六味通心颗粒中剂量组、六味通心颗粒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法诱导复制心衰大鼠模型,造模后4w开始给药,连续给药8w,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后血清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水平和心脏系数。结果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六味通心颗粒中、低剂量组相比无差异,与六味通心颗粒高剂量组相比有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心衰模型大鼠血清BN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干预药物能够降低心衰模型大鼠血清BNP、CRP及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通心颗粒可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能够减轻腹主动脉狭窄诱导心衰模型大鼠心肌肥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益肝活血方对大鼠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作用及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54只,随机分成模型组45只及空白组9只,模型组采用右后膝关节腔注射4%木瓜蛋白酶溶液进行诱导膝骨关节炎模型。经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再次随机分组,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组各8只大鼠。3个中药组分别予以补肾益肝活血方煎煮液(低剂量组5 g/kg,中剂量组10 g/kg,高剂量组20 g/kg)灌服,阳性对照组予以双醋瑞因胶囊溶液0.027 g/m L浓度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均以0.9%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体积为10 m L/kg,共4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并通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肉眼及光镜下观察软骨组织、软骨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等进行探讨。结果:(1)血清炎症因子检测: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较模型组低(P0.05);随给药浓度增加,IL-1β、TNF-α降低明显(P0.05)。(2)肉眼及光镜下观察: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在肉眼和光镜下观察,软骨的退变程度相比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3)软骨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在各组软骨组织中MMP-3、EFEMP-1均有不同程度阳性表达;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MMP-3、EFEMP-1阳性表达均高于空白组;MMP-3的阳性表达在中药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要低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EFEMP-1阳性表达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补肾益肝活血方能有效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能改善关节软骨退变,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健胃清肠合剂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血浆内毒素(ET)以及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112只SPF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健胃清肠合剂高、中、低剂量组7组,每组16只。采用回肠末端结扎法建立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灌胃3 d。于末次灌胃1 h后股动脉取血,分别采用鲎试验偶氮基质显色法、酶偶联显色法、比色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ET含量以及血清D-乳酸含量、DAO活性、TNF-α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血浆ET含量以及血清D-乳酸含量、DAO活性、TNF-α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健胃清肠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健胃清肠合剂高、中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胃清肠合剂各剂量组之间比较,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清肠合剂能够降低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血浆ET含量及血清D-乳酸含量、DAO活性,有效抑制TNF-α的释放,具有肠黏膜机械屏障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福康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造模前取尾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尿素氮(BUN)含量测定,按BUN水平均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肾福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肾福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灌服腺嘌呤致大鼠CRF模型,同时肾福康组连续给大鼠灌胃肾福康胶囊40 d,分别按低、中、高剂量[0.225、0.45、0.9 g生药/(kg·d)]进行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灌胃尿毒清颗粒[6.7g/(kg·d))]共40 d。造模后12、24 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BUN、血清肌酐(SCr)含量;造模后第40天测定各组大鼠心、肾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BUN、SCr及心、肾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SOD含量较空白组显著性降低(均P<0.01)。阳性对照组、肾福康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BUN、SCr及心、肾组织中MDA含量(P<0.05),明显增加心、肾组织匀浆液中SOD含量(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肾福康中、高剂量组在降低大鼠血清BUN、SCr含量,升高肾组织匀浆中SOD含量方面与肾福康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优势(P<0.05)。结论肾福康胶囊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保护CRF大鼠心、肾等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