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正交试验法与响应曲面法,针对山西某铁矿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粒级产率低的问题,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磨矿时间、磨矿浓度和介质充填率对中间易选粒级产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优化细磨中间粒级产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曲面法得到的最优中间易选粒级产率分别为81.27%和81.80%.响应曲面法优化后得到的最佳磨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某高岭土矿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了XRD、化学多元素、铁物相分析后,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存在,决定采用磁选除铁达到增白的目的.由于高梯度磁选探索试验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还原磁化焙烧法进行试验研究.以碱性竹炭法作为还原焙烧剂,NaHCO3作为降低焙烧温度的添加剂,硼酸作为增加高岭土磁性物质转变的活性剂,通过大量试验发现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硼酸用量对质量磁化率的影响最大,通过Design-expert 10.0软件进行优化模拟该3个因素,确定焙烧时间69 min,焙烧温度465.7℃,硼酸用量2.173wt%进行试验.磁选除铁的高岭土矿增白后能得到白度为89.37%的可用于陶瓷等工业的高岭土产品.  相似文献   

3.
对辽河油田某联合站原油进行室内电脱水试验,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基于Box-Ben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理论,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试验,建立电场强度、温度、脱水时间及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对原油含水率影响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以电脱水后的原油含水率最低为目标响应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电场强度1719.25 V·cm-1,温度60.94℃,脱水时间45.56min,与验证试验结果高度拟合,表明模型准确,优化结果可信。该方法为进一步优化油田电脱水工艺参数调整提供科学稳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硫酸铵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却结晶和筛分法研究了响应曲面法设计下pH值、Fe3+浓度、搅拌速率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平均粒径和变异系数影响程度,构建了平均粒径2次回归模型和C·V·值2FI回归模型,深入探究了各影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各因素对平均粒径和C·V·值影响程度为母液pH>搅拌速率>Fe3+质量浓度;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晶体平均粒...  相似文献   

5.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槲皮素与醋酸锌络合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体系的pH值对槲皮素锌的产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典型分析得到优化的络合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3℃,反应时间72min,pH9.3,在此条件下产率的理论值达86.7%。验证实验最大产率为82.93%。且槲皮素-锌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11.20μg/mL比原槲皮素的溶解度增大了169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并建立了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的模型.研究并探讨了单因素的变化对粒径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筛选出的实验条件为基础,根据响应曲面法设计了实验.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二次回归拟合以及方差分析,删减不显著项并重新拟合,使得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实际情况.根据拟合后的模型,分析了交互作用的影响,预测溶胶凝胶法的适用范围及特定粒径的合成条件.与实际对比,发现误差值在100 nm以内,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锡为原材料,温度、碱质量分数、氧化剂质量分数和氧化剂滴速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锡酸钠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并建立关于锡转化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锡反应转化率(Y)=16.02-1.53A+1.58B-6.91C+2.64D-0.0067AB-0.021AC+0.021AD+0.085BC-0.014BD+0.047CD+0.0022A2-0.022B2+0.21C2-0.019D2,模型决定系数R2=0.7291,拟合度较为显著。锡酸钠合成最佳反应工艺参数为温度79℃、碱质量分数17%、氧化剂质量分数16%、氧化剂滴加速度4mL/min,此条件试验锡转化率达到99.17%。因素分析表明:温度和碱质量分数对锡酸钠合成锡的转化率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初始含水率70%的MgO涂层进行微波干燥实验,采用响应曲面法中心组合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料功比、干燥时间、初始含水率对微波干燥涂层的相对脱水率都有影响。影响的显著程度顺序为:干燥时间料功比初始含水率。结合响应曲面优化及产品质量评分的方法得到了第一阶段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280 W,干燥时间30 min,涂层厚度2.0 mm干燥效率最高,预测的相对脱水率为37.87%,而实测的相对脱水率为37.55%,实验值与预测值偏差为-0.32%,响应曲面优化有效。  相似文献   

9.
聂雨奇  谢朝新 《当代化工》2021,50(10):2305-2311
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制备正渗透膜的不同原材料配比对正渗透膜性能的影响,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吡咯烷酮、间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5种影响因子对正渗透膜的渗透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优化配方为聚砜12.1 g、聚乙烯吡咯烷酮4 g、甲基吡咯烷酮70 g、间苯二胺质量分数为2%、均苯三甲酰氯质量分数为0.13%.用此配方制备的正渗透膜的水通量为7.58 L·m-2·h-1、反向溶质通量为5.85 g·m-2·h-1、特殊反向溶质通量为0.77 g·L-1;模型的模拟预测值与实验测试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硝酸法生产磷酸工艺,探讨硝酸浓度、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对磷矿分解率的影响,对优化实验结果进行多项回归拟合分析,建立反映硝酸浓度、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及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对磷矿分解率影响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5 h、硝酸w(HNO3)45%、液固质量比14、反应温度65℃,此条件下磷矿分解率的模型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平均值的偏差很小,说明模型预测与优化的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1.
王晶  罗敏  林志强  徐亭亭 《化工机械》2020,47(5):652-656
考虑导向筛管的材料非线性和横缝之间的接触非线性,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单节导向筛管双重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导向筛管应力分布状态和危险截面位置。采用响应面法对导向筛管的主要结构尺寸(横缝宽度、竖缝长度、竖缝宽度和两竖缝中心线的夹角)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导向筛管强度满足要求,整体应力水平与原结构相比有所降低,转过的弧长增加了90.8%。  相似文献   

12.
铜矿尾砂制备土聚水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铜矿尾砂的性质研究的基础上,以其为主要原料,经煅烧后加入一定量的NaOH、Na2SiF6、(Na2PO4)3、水玻璃和适量的水经搅拌成标准水泥浆体,振动成型,制备土聚水泥.试验结果表明:用铜矿尾砂制得的土聚水泥,硬化浆体为类沸石型胶凝材料,具有早强、耐高温、耐酸性能.用XRD、SEM和DAT等手段,分析了土聚水泥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文胜 《广东化工》2013,(23):80-82
探究甘蔗渣为还原剂在硫酸存在下浸取软锰矿中锰工艺条件,通过响应曲面试验,考查了甘蔗渣用量、液固比、硫酸浓度、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浸出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取l0g软锰矿进行试验时,浸锰最佳工艺条件为既甘蔗渣用量为5 g,液固比取20∶1,硫酸浓度为3 mol/L,温度为80℃,时间为150 min,其浸出率达到95.03%.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中心复合设计(CCD)法设计了3D打印石膏粉末流动性优化试验,考察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和可溶性淀粉掺量对3D打印石膏粉末流动性的影响,并对优化效果下制备的3D打印粉末进行打印机铺粉、表面形貌和流速的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在疏水性纳米SiO2掺量为1%(质量分数)、可溶性淀粉掺量为3%(质量分数)的条件下,石膏流动性能改善效果最佳,相较于未改性的石膏提高了38%,得到了响应变量粉末流动性与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和可溶性淀粉掺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流动性最佳优化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仅为0.31%;最佳优化条件下,改性石膏粉末流速为3.16 g/s,可连续流动,粉层表面均匀无明显缺陷。本研究提高了石膏基粉末3D打印的精确度,有利于石膏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grain size on the grinding response, i. e., grinding forces, surface roughness, and grinding-induced subsurface damage, is investigated in a series of alumina ceramics with the average grain size ranging from 3 to 35 μm. The grinding forces a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depth of cut in surface grind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grinding forces decrease as the grain size is increased from 3 to 9 μm. But at larger grain sizes, the grinding force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grain size. Subsurface damage in grinding is observed using a bonded-interface sectioning technique. The subsurface damage is found to consist of intragrain twin/slip bands and intergranular microcracks. The density of grinding-induced subsurface microcracks increases with the grain size. In addition to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on the sections of the ground specimens, a nondestructive thermal wave measurement technique is used directly on the ground surfaces for the detection of grinding-induced subsurface microcracks. The grain size dependence of the microcrack density estimated from the thermal images is found to agree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e bonded-interfac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块不同尺寸的散热片进行散热性能测试,找到散热片板厚、翅片间距和翅片厚度之间的优化比例.在优化比例的基础上,对散热片进行二次加工,在散热片的底部加上散热翅片,成功找到散热效果较好的散热片,并通过试验证实该自制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优于原装散热片.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