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铀矿勘查领域,依据各种方式实施的铀矿省(区)规划,在铀矿地质勘查过程中发挥了纲领性的巨大作用,随着新一轮的铀矿攻深找盲的深入,新技术新方法的投入,本文分析了采用基于GIS的方法来实现省级铀矿区划管理优势,促进了铀矿地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结合目前全国各地铀矿开发情况和其经营机制的研究,对我国铀矿开发现有的经营机制的效率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现有的铀矿开发的经营机制远不能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转变。最后对我国未来铀矿开发经营机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1]缺油少气、环保压力巨大,而核电是一种极为清洁的能源,因此,大力发展核电乃大势所趋。这就需要更多的铀资源,单一的国家投入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为此,需逐步改革目前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融资机制。本文从江西铀矿资源勘查状况入手,分析了江西铀矿勘查工作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建立江西铀矿勘查工作融资机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条件。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研究其成矿条件对今后找矿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构造背景、物质条件、断裂构造和保矿条件这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砂岩型铀矿勘探中,为摸清地下浅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和地下铀矿在地表所显示的异常铀矿化信息,常使用不同的物化探方法.在解决浅层砂体展布特征中,使用的方法有电法、电磁法、浅层地震、EH4等能反映埋深较浅的砂岩展布情况.在研究地表铀矿化异常信息时,使用的方法有P210法、分量化探法、活性炭吸附氡测量法和氡及其子体测量方法等.在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探中,主要使用了浅层地震、物探EH4、分量化探、活性炭吸附氡测量等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可为砂岩型铀矿勘探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地电化学测量数据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东胜地区进行寻找隐伏铀矿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知隐伏铀矿体上方显示清晰的因子得分异常,说明在地电化学法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在该区寻找隐伏铀矿是有效的。运用因子分析阐释该地区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比传统的数据处理更为直观,根据分析结果圈定出 4个有利靶区,并对下一步在该区寻找隐伏铀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找到了各种类型的铀矿床。上世纪90年代,砂岩型铀矿就已成为我国四大铀矿类型之一。从核工业系统四十多年在盆地中找矿走过的道路来看,北方中新生代盆地仍应是今后的主攻目标。我国有多个地区存在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东胜铀矿提出了物源、地层、古气候等3种成矿因素。岩相学与成矿矿物学研究表明,铀矿石中含有 大量的方解石,并且长石与高岭石含量呈正相关,铀矿化与有机质也有一定的联系。结合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 析认为,东胜铀矿是在氧化带铀元素以碳酸铀酰络合物搬运,在酸性介质条件下,还原带长石碎屑蚀变为高岭 石,并有钙离子析出。当碳酸铀酰络合物从氧化带迁移到还原带,遇有大量钙离子时发生分解,出现铀矿石与方 解石同时沉淀现象,有机质的还原作用也是铀矿沉淀的主要因素,经漫长的地质作用富集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小波分析理论,并将其应用到砂岩型铀矿氡气弱异常提取中。通过实际数据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一维小波分析去噪方法与传统去噪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维小波分析去噪方法优越于其他传统去噪方法;在氡浓度平面异常去噪中,引入了二维小波分析。经处理后结果表明:氡浓度异常与已知铀矿点或铀成矿有利地带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绝大部分已知铀矿点分布在氡浓度异常的过渡带上。最后得出结论:小波分析技术在砂岩型铀矿氡气异常提取中能够有效去除噪声,突出矿致异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有利地带与氡浓度异常均值向高值过渡带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HD-4002系列铀矿勘查综合测井仪 技术开发单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地质研究院 技术简介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地质研究院开发的铀矿勘查综合测井仪突破和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选用适合高温环境工作的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电子元器件,以及耐高温、高压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绝缘材料,使其能够在100℃高温和30MPa水压下稳定工作,可准确测定高达1%的铀含量,适用于各种铀矿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铀矿勘查工作,包括针对北方砂岩型铀矿勘查的HD-4002车载综合测井仪、针对南方热液型铀矿勘查的HD-4002A轻型综合测井仪、针对3000m超深度科学研究的HD-4002B深井综合测井仪等产品.  相似文献   

11.
富硼渣是含铀硼镁铁矿经高炉分离之后得到的产品之一 .通过将富硼渣作为二次资源、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铀的实验研究 ,认为从富硼渣的硫酸浸出液中提取铀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朱强      李建国      苗培森      司庆红      赵华雷      肖鹏      张博      陈印      赵博文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675-690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油气、铀等资源的重要勘查基地,东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先后发现了数个超大型、大中型砂岩型铀矿床,西南部地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则一直是该盆地铀资源勘查的难点。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地层结构、岩性岩相、水文地质、古气候等基本特征开展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下白垩统洛河组具备有利于砂岩型铀成矿的地质条件,包括早白垩世以来适宜流体运移的构造背景,洛河组风成相砂岩厚度稳定、渗透性较好,泥-砂-泥或泥-砂-钙(钙质砂岩)/泥的地层结构,蚀源区和盆地盖层较高的U含量,连通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干旱—半干旱为主的古气候条件,丰富的油气还原介质等。通过对铀矿物类型及赋存状态研究,提出研究区主要为沥青铀矿,部分为含钛铀矿物。铀矿物赋存状态与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与针状磷灰石、长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白云石、黄铁矿等伴生,与炭屑等还原介质没有直接的伴生关系。其中砂岩型铀矿与磷灰石伴生关系尤其重要。通过成矿条件的分析,指出断裂构造控制的油气上升部位可能是下一步的有利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13.
在相山矿田发现富矿体中铀矿物与磷灰石紧密共生,U含量与P2O5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磷灰石先形成,铀后被吸附而富集成矿。运用静态法研究磷灰石对铀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时间、温度及铀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磷灰石吸附铀的影响,并对吸附前后的磷灰石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性—弱酸性条件下,磷灰石可以在10 min内自发地迅速吸附大量铀,吸附过程中无新的矿物相生成,铀呈非晶态吸附在磷灰石表面;磷灰石对铀的吸附同时符合Boyd液膜公式及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磷灰石对铀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4.3×10-3,吸附半衰期为33.97 s。揭示的磷灰石吸附铀的规律有助于探讨磷灰石对相山矿田铀富集成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媒体的热点新闻之一和大家较关注的铀与铀浓缩问题,基于物理与历史知识等,从多个侧面做了较宽泛地介绍,意在让大家对铀与铀浓缩以及原子弹等问题,有一个较全面、较好的了解,进而对铀与铀浓缩等问题有一科学的认知,并能正确地看待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砂岩型铀矿床中,可以发现铀与有机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对有机质在后生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初步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矿化与有机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研究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集中国北方某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含铀矿石样品,共进行7组土柱模拟实验,分别探究氧化-还原条件、HCO-3浓度、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铀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对铀迁移转化会产生重要影响,含氧入渗水带来的氧化环境使含水介质中沉淀态铀大量氧化溶解; HCO-3的促解吸作用及铀酰络合物的强迁移能力对地下水中铀迁移转化影响较大; 有机质会参与含水介质中矿物吸附点位竞争,从而造成铀的解吸; 微生物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在氧化剂氧化沉淀态铀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氧化作用、解吸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地下水中铀迁移转化的贡献比例分别为65.28%、23.91%和10.81%。  相似文献   

17.
传统地球化学理论认为火山岩型铀矿的热液铀矿床中的铀都是通过氧化溶液搬运的,并由六价还原成四价而沉淀成矿;或者是是碱交代作用形成的。但大量的文献表明,铀的成矿不仅与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还与深源的中基性岩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偶氮氯膦Ⅲ(CPAⅢ)作为显色剂,研究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含偕胺肟基功能高分子膜螯合电极对铀酰离子的吸附量的实验方法。确定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铀酰离子吸附量的实验条件:吸收光波长670 nm,CPAⅢ标准溶液(0.001 mol.L-1)的用量3mL,测定体系的最佳pH值1.0,室温下显色时间2 min。在此实验条件下,绘制了铀的工作曲线,并得到摩尔吸光系数为ε=29 750 mol-1.L.cm-1。对比电子能谱法所测定的脱附铀前后的螯合电极表面的铀含量(脱附前后亮区铀含量分别为38.12%和6.29%,暗区铀含量都为零),得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的铀含量并不是螯合电板表面的真实铀含量,但却是脱附下来的铀的真实量,这肯定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铀的吸附量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