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物理隔离是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网攻击的有效手段,这种隔离却严重影响了内网中业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用户的使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无反馈纯单向信息传输系统,该系统由外网服务器、内网服务器和单向传输通道三部分组成。阐述了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前向纠错方法、链路层设计和业务层结构等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当信道误码率为10-5时,系统单向通信的误码率为6.3×10-24。该系统是一套完整的低密级网络到高密级网络的单向数据通信解决方案,具有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安徽电力调度数据网采用两级分层IP技术,在高可靠性的光纤传输通道上建立了高带宽、高性能的数据通信网络,可满足安徽电力调度生产相关业务的数据传输需要。对安徽电力调度数据网网络设计的网络拓扑、IP规划、MPLS VPN、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3.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GPRS网络的电力流动收费系统结合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等于一体,提出了面向电力行业电费缴费业务的解决方案。方案通过发展电费代办网点的模式,基于强大的GSM/GPRS通信网络,缴费网点可以灵活部署,从而实现"电费营业网点进社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是电力、自动化和信息通信三大技术的综合,统一、高效、灵活和高生存性的通信平台是智能电网的必要支撑。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未来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将转向大颗粒IP业务,业务传输所需的带宽将迅速增长。针对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对光通信网络的新要求,提出在电力通信系统中采用PTN技术的必要性。文章根据电力系统通信的特点,分析了建立基于分组的统一通信平台的必要性,提出PTN技术更适应电力系统通信业务IP化的需求;介绍了作为IP网络发展趋势的PTN的历史和特点;特别是对PTN的实时通信支持能力和时间同步能力给予关注;论述了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方案,对使用PTN建立统一分组电力通信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网络融合实现全业务接入已经成为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EPON技术在接入速率、带宽效率、分光比和全业务承载能力以及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因而成为光纤接入时代的优选技术.EPON网络以光纤为传输媒质,使用以太网协议作为网络传输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数据、语音及视频的综合业务接入.  相似文献   

6.
MPLS技术及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LS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实现IP over ATM的较好方案,就MPLS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框架结构,关键技术等展开叙述。MPLS的技术融合了IP技术和ATM技术的各自有点,可以保证如语音传递,视频服务、多媒体信息传输等新应用业务按各应用的特性正确予以传递,MPLS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靠标签引导,标签是固定长度的,无结构的值。采用MPLS流量工程可以避免引起网络阻塞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该文最后针对电力系统关键业务对传送性能的要求,阐述了如何在电力通信网中利用MPLS技术传送关键业务。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掌握电动汽车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系统。下位机有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器实现电池电机信息的采集,整车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实现车内数据通信,数据由CAN转为RS232。采用了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经数据传输单元传输,借助移动信号和Internet网络传至上位机。利用动态交换技术实现组态王和MATLAB及VB联合,然后利用MATLAB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和VB调用MAPX控件,扩展了运算能力和定位功能。实际应用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QoS需求和网络路由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满足各种不同QoS业务传输需求的先决条件是网络需要提供可以实现并发分流传输的差异化的传输资源。当前网络采用的单下一跳路由机制只能提供单一的传输资源,两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制约当前各种QoS方案通用化的根据原因。结合多下一跳路由可提供大量并行传输资源的先决条件,文章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网络层普适上层各种业务传输需求的新型QoS通用解决方案,它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分服务,为网络运营商的差别收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常用的视频监控系统传播方式的缺陷以及电力网络广泛分布的特点,采用PLC(powerline communication)技术和嵌入式多媒体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视频传输模式,该方案采用OMAP5912为主控芯片、Montavista Linux为操作系统、PLC模块为传输介质来实现视频数据的传输。介绍了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软件平台的搭建,并重点阐述了USB摄像头驱动设计、ARM和DSP的双核通信、PLC模块的数据传输。该系统为安防监控提出了一种新式便捷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采用ARINC664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网(AFDX)构建主干数据通信网络,该网络具有通信带宽高、传输延迟确定、扩展能力强等特点。AFDX交换机采用流量管制技术检测虚链路的数据传输是否满足流量规则约束,能避免虚链路超限使用带宽,有效保证不同虚链路传输带宽隔离和通信确定性。文章基于ARINC664规范,提出了一种AFDX交换机流量管制的设计与验证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正常、Account共享的场景下,对输入AFDX交换机的流量进行有效管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电力通信运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隧道技术的工作原理和VPN技术.鉴于电力通信系统多以封闭式的专线连接为主,当网络从事运营性质的服务时,重点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本文在传统组网技术的基础上对隧道技术加以应用,谋求在电力通信管理网建立基于隧道技术的运营体系,实现数据的安全和可靠传输,从而满足电力通信网络在新的市场条件下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力通信系统现有串口技术设备 ,实现电网内多个变电站之间电源互为备用的远方备自投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将通信串口技术、数字传输技术、信号转换技术及备自投技术应用于远方变电站 ,实现远方备自投功能 ,满足快速、可靠的高质量供电要求 ,同时也拓展了电力系统通信的业务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缺少明确的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定义和定量的测度判据,仅用通信通道中断衡量通信网的可靠性不科学,不能客观反映通信网的真实运行情况. 前人的研究并没有考虑非线性影响,对传输性能的估计十分粗糙,也没有考虑自相位调制和色散导致的性能劣化影响. 因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线性和非线性影响,采用光脉冲展宽作为评估指标,通过理论计算接收端光脉冲的展宽来估计系统传输代价. 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传输性能评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线网络的电能质量监测与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监测数据的传输方式选择、加强电力用户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电能质量监测与管理系统,通过新颖的电力线载波方式传输和传统的电能质量数据采集器相结合的监测终端、用户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将数据信息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以及电力用户与远程监控中心信息共享,可查询相关数据信息.该系统符合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的各项要求,并能很好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无线通信方式传输速率低、功耗大、成本高、易受干扰等问题,提出了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中,利用GSM公共移动通信网的GPRS网络新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GPRS无线接入网络技术和GPRS数据采集系统方案,并从系统组成、通信过程等方面对其应用做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亳州电力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亳州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多,光纤保护、远动数据传输等使用通信通道的业务越来越多,通信网络结构日趋复杂。通信综合监控系统能够提高网络管理水平,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电力通信快速发展的需要,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电力接入通信网络的建设,更好地满足电力应用的需求,依托电力系统已有专用光纤和无线通信资源,并借鉴分布式基站在公网通信中的建设模式,提出基于分布式基站池的电力光载无线通信系统。将基带处理单元以池的形式进行划分管理,并以分布式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同时,从远端单元侧、传输通道侧及基站池侧三个方面来实现基于认知的资源优化调度使用。理论分析表明,新系统可充分利用电力专用通信资源,适应电力通信接入网网架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电力通信网络具有极高可用性和风险规避的特点,使传统通信网在关注故障影响程度上有很大不同.针对遗漏通信网络故障可能导致电力事故的问题,提出了可信参数最小损失故障定位算法.算法基于加权概率二分图模型,在分析故障对症状的覆盖和贡献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遗漏故障所造成影响,通过加入可信参数来优先选择给定影响度之上的假设故障集.仿真实验表明,最小损失故障定位算法能够在有效考虑删除故障可能影响的同时,兼顾对已观察症状的合理解释,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相对其他算法有较小的误判率和较短的算法平均运行时间,可以更好地适应于电力通信网络中的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