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患者女 ,9岁。咽部疼痛 2 0d ,发现右侧颈部肿块 7d ,右侧咽后壁肿块 4d于 2 0 0 1年 3月 8日入院。体检 :右颈深上部有一 1 5cm× 2 0cm肿块 ,活动 ,质中 ,轻度压痛 ,右侧咽柱被推向前内 ,鼻咽部向右后方膨起 ,右侧扁桃体被推向前方。CT示鼻咽右后方见一软组织块影 ,约 10 0cm× 4 0cm× 2 0cm ,周围带有不均匀强化 ,中心为低密度影 ,肿块周围软组织肿胀 ,肌间隙不清 ,右侧颈血管鞘向外推移 ,咽腔变窄 ,邻近骨质无破坏。术中见肿块从鼻咽右后壁舌根平面的咽侧壁膨起 ,质硬 ,无波动感 ,切开见咽后右侧间隙中多个淋巴样组…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最佳入路。方法 :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12例 ,其中鼻咽部肿瘤 2例 ,口咽喉咽部肿瘤 5例 ,咽旁间隙肿瘤 5例。对其中的 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对咽部缺损明显的 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2例 ,胸大肌皮瓣修复 1例。结果 :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切除 ,疗效满意 ,未见明显功能受损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能充分显露深在肿瘤 ,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 ,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3.
脊索瘤是一种沿脊柱中线发生的肿瘤,大部分发生于脊椎骶尾部,也可发生在颅底,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颅底脊索瘤多发生于斜坡、鞍区,发生于鼻咽、口咽和蝶窦部的较为少见,治疗也较为棘手,我们收集近年来12例脊索瘤的病例,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先证者(7) 男,48岁,因鼻阻、头痛3月,复视1月入院。副鼻窦、鼻咽部CT扫描提示:右侧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咽旁间隙消失,颅底骨质破坏。病理学检查:低分化鳞癌。家系调查:该家系3代共21人,癌症患者6人(图1,表1)。7、1曾用放射治疗,3行截肢手术治疗。图1 患者家系图  讨论 癌家族是指有较多的成员发生同一种或几种癌肿的家族。该家系3代21人中,癌症患者6人,患有4个部位表1 6例肿瘤患者发病情况家系成员发病年龄(岁)肿瘤部位肿瘤类型病理学检查178食道中段食道癌鳞状细胞癌136鼻咽部 鼻咽癌低分化鳞癌359肝脏  肝癌 小细胞癌 748鼻咽部…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在咽喉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咽喉部疾患进行治疗取得良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995年~1996年病人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3~70岁.其中声带息肉7例,声带小结3例,鼻咽癌及声带癌各1例.息肉最大直径0.8cm,结节最小直径0.15cm,均位于声带前联合或前1/3,为间接或直接喉镜下暴露不良、病人难以合作而治疗失败.Ⅰ例疑鼻咽癌2年,3次经鼻腔鼻咽活检为炎症.使用Olympus BF-P20纤维支气管镜配FB-15C鳄齿钳.术前15~20分钟用2%利多卡因喷喉充分麻醉,同时肌往阿托品1mg.患者取仰卧位.瞩病人咽喉部放松缓缓呼吸.调整镜头及钳头方向,使张开钳口长轴与声带平行,准确钳夹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轻轻提拉钳体,确认无正常组织误夹,迅速抽出活检钳. 局部吸净止血后观察柑夹后情况,酌情再次钳夹,直至病变组织钳除干净,两声带对合良好,发声明显改善.鼻咽部活检时,先仔细观察鼻咽顶后壁,对比两侧咽鼓管圆枕及咽隐窝,并令病人作吞咽动作,观察咽鼓管口开闭情况,必要时可将镜端插入咽鼓管腔内窥察并活检.所有病人术后予超声雾化,口服抗生素及强的松(5mgtid)共4~6天.  相似文献   

6.
武静美 《医学信息》2009,22(12):2836-2837
目的探讨口咽部冰刺激法结合常规护理对鼻咽癌放疗致口咽粘膜损伤防治的观察.方法将18例鼻咽癌放疗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9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咽部冰刺激法加常规护理.结果发现B组病人效果较满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满意度.结论口咽部冰刺激法在防治鼻咽癌放疗致口咽粘膜损伤预防中有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新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颈段走形异常的CTA、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病或体检行头部及头颈部CTA检查的38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发现15例异常患者,还有1例行MRI平扫检查确定,观察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异常的部位及走行线路异常的形态。 结果 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异常在CTA、MRI上表现为三种形式①鼻咽部粘膜下②口咽部粘膜下③横跨咽旁间隙并远离口鼻咽腔;走形路线异常形态有“>或<”状、“C”状、“横U”状、“S”状、“Z或N”状、圈状及“3”字状。 结论 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和走形线路异常,是同一事物的两个表现形式,CTA检查不仅能从横断位局部观察走形位置异常,而且通过VR后处理技术整体上显示走形线路异常,可为临床咽部手术及脑血管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7岁.鼻塞8年余,持续性头痛2个月,伴双眼复视1个月.当地医院头颅CT考虑鼻咽癌侵犯蝶骨斜坡及蝶窦.2009年12月25日在本院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考虑鼻咽癌侵犯中颅窝底骨质,并双侧咽后组、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PET-CT检查符合淋巴瘤影像改变.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LD.68 μmol·s-1·L-1(正常值1.82~4.09 μmol·s-1·L-1).鼻咽镜示鼻咽部巨大肿块,占据整个鼻咽腔的4/5,堵塞双侧后鼻孔2/3,行鼻咽肿物活检术.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为 0分.  相似文献   

9.
例1:患儿,男,出生2天,因发现腭部肿物就诊.患儿吃奶哭闹、量少、呛咳,呼吸偶有发憋,检查口咽部发现:腭部正中可见一约4.0 cm×2.0 cm×1.5 cm大小肿物,下垂至咽部.肿物呈粉红色,质软、光滑、无波动感,基底部触之质硬.  相似文献   

10.
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咽的交通情况复杂 :在鼻咽部 ,通过左右鼻后孔与鼻腔相通、通过左右咽鼓管与中耳相通 ;在口咽部 ,通过咽峡与口腔相通 ,在喉腔部 ,通过喉口与喉相通 ,通过食管口与食管相通。为了让学生弄懂咽的七个开口 ,我们设计制作了咽后壁冠状切面瓶装标本。1 取材选择头颈部完好的成人尸 1具 ,沿第七颈椎水平横切 ,取头颈部。用 3mm厚有机玻璃 ,制作大小为高×宽×厚 =30cm× 2 3cm× 18cm带盖有机玻璃瓶一个 ,长×宽 =9cm×6cm的斜面标牌一个。取蛋清和 5 0 2胶水 1瓶。2 标本制作方法(1)沿眶上缘水平去…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中,咽鼓管导管吹张法的操作表述为:选用适当大小的导管,前端弯曲部指向下方,插入前鼻孔,然后从总鼻道沿鼻腔底部缓缓送入鼻咽部。当导管前端抵达鼻咽后壁时,将导管轻轻向受检侧旋转90°,再向外缓缓退出少许,导管前端即越过咽鼓管圆枕,落入咽鼓管咽口处。此时再将导管向受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咽淋巴环影像解剖特点,进一步分析口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PET/CT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口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PET/CT及MR检查,两种检查时间间距不超过14 d。结合咽淋巴环解剖影像解剖特点,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MRI信号特点、强化特征、SUVmax值以及淋巴结转移方式。 结果 30例中B细胞来源占76.7% (23例),外周T细胞占16.7%(5例)和NK/T细胞占6.7% (2例)。63.3%(19例)腭扁桃体受累。病变表现肿块型10例,弥漫型8例,混合型12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MRI检查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PET/CT原发灶SUVmax值达11以上25例(83.3%)。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咽旁间隙受压变窄,但MRI上高信号的脂肪仍存在,口咽部粘膜完整。2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22例转移淋巴结无坏死,3例转移淋巴结出现中心坏死。 结论 口咽部NHL在发病部位、形态、肿瘤的信号、SUVmax值、周围组织结构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都有一定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特征,PET/CT和MRI对于口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和病变范围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6岁,流涕和鼻塞1个月,无甲状腺病变及其他异常。鼻内镜检查发现后鼻中隔带蒂息肉样肿物,表面光滑,行内镜下肿物切除。镜下肿瘤组织呈明显的乳头状结构,乳头排列较紧密,大小不一,个别乳头中央间质水肿,可见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表面衬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细胞,细胞核呈圆形或者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或局灶透明,核分裂象罕见,可见钙化及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pan、TTF-1、CK7、EMA、vimentin,Ki-67增殖指数小于3%。结论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属于非常罕见的鼻咽低级别腺癌,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岁半。因鼻阻ZO天伴吞咽困难4天,于1995年1月28日入院。体检:双鼻腔后方及咽腔内见有息肉状、灰白色新生物堵塞鼻腔。行鼻息肉摘除术。病理检查:淡黄色息肉状软组织总体积约为7cm:<6scrnX2.scrn。切面呈粘液水肿状。镜下:肿瘤被覆完整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疏讼水肿呈息肉状。靠近上皮处可见几层排列较密集的瘤细胞,即“形成层”。瘤细胞较小,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呈短梭形、椭圆形或圆形。胞浆嗜伊红性,多少不等,个别细胞可见横纹。核嗜碱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多见。病理诊断:鼻咽部葡萄状肉…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一家系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 ( 1 7) 男 ,5 3岁 ,因头痛、颈部肿块、鼻塞和抽吸性血痰半年临床诊断“鼻咽癌”入院治疗。查体 :神志清 ,心、肺、腹正常 ,左颈部淋巴结肿大 (3cm× 4 cm) ,质硬 ,活动受限。鼻咽部菜花样肿物隆起 ,表面不平。鼻咽部组织活检病理报告 :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行放射治疗。家系调查 :第 代成员已死亡 ,死因不明 ,见图 1。第 代中 , 6 活检确诊为鼻咽癌 ,未治死亡。其余未发生肿瘤。第 代中 2、9、1 2、1 5、1 6 与先证相同因颈部肿块、抽吸性血痰、头痛等症状 ,鼻咽部活检病理报告为 :鼻咽低分化鳞癌。发病年龄分别为4 4岁、4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部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发生于鼻咽部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39、69岁,平均54岁,1例发生于右侧口咽旁软腭后方,1例发生于鼻咽顶后壁右侧;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鼻塞、耳鸣、鼻咽部异物感,其中1例反复鼻出血。眼观:肿瘤直径2.5~4.2 cm,肿瘤组织边界均不清,呈灰白、灰黄色,质中偏软。镜检:2例肿瘤组织均呈片、巢状分布,其间有粗胶原纤维带分隔,细胞单一,多边形,胞质透亮,核圆形,偏心或位于中央,无核分裂象及坏死,无导管结构。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如CKpan、EMA、p63、CK5/6,肌上皮标记如S-100、GFAP、Calponin均不表达; 2例患者均获随防,随防10~96个月,例1于术后26个月再次复发,例2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鼻咽部的透明细胞癌临床少见,病理特征类似于涎腺的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46岁,因咽部异物感2年余,似有异物堵塞,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经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后端见一大小0.8 cm×0.5 cm×0.5 cm类圆形息肉样新生物,带蒂,色灰红,表面光滑,质软。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正常。X线胸片示双肺无异常;甲状腺+颈部淋巴结B超无异常。临床诊断:咽部肿物。经鼻  相似文献   

18.
1.在70例胎儿及婴儿尸体上用器官内淋巴管注射的方法,观察了鼻咽部的淋巴管及其局部淋巴结。 2.在鼻咽部粘膜层具有一层毛细淋巴管网,于咽鼓管扁桃体及咽扁桃体处最为密集。粘膜层毛细淋巴管注入粘膜下淋巴管,后者汇成数条输出管。 3.从鼻咽部后壁走出的输出管注入咽后内、外侧淋巴结,或是经过颈内动、静脉的后方,注入乳突尖部深处的颈上深淋巴结。 4.从鼻咽部侧壁走出的输出管,注入颈内动、静脉出入颅底处前方的淋巴结,或向下入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及在舌动脉起点至颈总动脉分岐处之间的颈上深淋巴结。 5.咽后外侧淋巴结位于寰椎侧块高度,有1~2个;咽后内侧淋巴结紧贴咽腱膜,仅有1个。充色的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仅有一个,形体较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6岁.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半年,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返酸、嗳气.查体: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脾肋下未及.临床考虑为消化性溃疡,在门诊行胃镜检查见贲门下壁有一约0.5 cm×0.5 cm息肉,表面光滑,颜色鲜红并突出于胃腔内,余无异常.临床诊断:胃贲门部息肉.胃镜直视下完整切除息肉送病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thyroid-like low-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鼻咽部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检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28~45岁,肿瘤均位于鼻咽顶后壁,呈息肉样或乳头状生长,均行手术切除。镜检:肿瘤呈乳头状或管状排列,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不易见,未见坏死及神经、脉管侵犯。乳头纤维间质血管玻璃样变性,局灶砂砾体形成。例2肿瘤细胞部分呈梭形,与乳头状结构相延续,局灶可见鳞状上皮化生。免疫表型:TTF-1、CK7、CK19和vimentin均弥漫阳性,CEA局灶阳性,TG、Napsin A、S-100、GFAP和CD117均阴性。例2梭形区域TTF-1、CK7、CK19阳性,鳞化区域CK5/6、p63和p53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2%。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例2阳性,突变类型为Exon15 V600E,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