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谁敢第一个发言?今天的课题是什么?(今天要学的课题是“太阳”。)打开书,读一遍,自由读。(学生有朗读的,有默读的,有小声读的。)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纷纷举手)请举手的同学都起立,读第一自然段。(生读)谁想读第二自然段请站起来读。(生读)读过的还可以再读。(生读)现在站着的坐下,坐着的站起来读。(生读)谁敢说自己是读课文最好的?请站起来读下一段。(两位同学读)现在比赛,谁来读?(生读)读得不相上下,并列第一。再请同学读。(有四位同学争着读)四位同学都是第一名。现在拿笔,默读,边默读边理解,做…  相似文献   

2.
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揭示规律,教给方法,训练技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下面就《曼谷的小象》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指导划分段落我让学生把1、2两个自然段合起来读,并告诉他们:第1自然段介绍了事情发生的大范围(曼谷近郊),第2自然段介绍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泥泞的公路),让学生知道1、2自然段所以合起来做一个意义段,是地点上的联系。这样,当把3、4自然段合起来读时,学生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归纳在一起是因为有时间上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听一位教师上《月光启蒙》一课.教学伊始,教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醒学生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我们家的猫》时以听的训练为中心 ,精心设计 ,独辟蹊径 ,使学生爱听、会听 ,并将听、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现举两例说明。教例一 :师 :请同学们合上书 ,听我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写出了小花猫的什么特点 ?生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它小时候才逗人喜爱哩 !”这句话来写的。生 :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小花猫淘气的特点。师 :再听我读第二遍 ,要听出哪些字词能表现小花猫淘气的特点并记在本子上。生 :我记下了“耍、摔、跌倒、再跑再跌、撞”等字词。生 :小花猫“跳…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lt;倔强的小红军&;gt;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以下三个板块.一上课,于老师向学生宣布:“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一个、两个……全班学生都站起来读了.读足了,读够了,于老师又说:“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好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于老师第三次说:“你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哪段;读完了,再说说这段为什么精彩.“学生纷纷读、说,老师适当指导点拨.就这样,学生们读读说说,课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6.
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当我刚范读完课文后,王浩同学就举手了:老师,刚才你在读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中都有一个关系的"系"字,您为什么在第一自然段中读"xì",而在第二自然段中又读"jì"呢?我也知道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可我总觉着它在课文中都表示一个动作,所以都读"jì"才合适。一向善于钻研的小翔同学还没等我解释,便站起来说;老师读得对。在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教学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之后)师:自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哪一句话、哪个词语,为什么喜欢?生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  相似文献   

8.
四、自主学习是一杆秤 【故事】学生交流初读《滥竽充数》的感受时,对故事的概括较为啰唆,我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做到。我就启发学生:“同桌合作试着把仅有一个自然段的课文读成两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好奇地尝试后,分别以齐宣王与齐泯王的身份把课文读成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落花生》一文主次分明,语言浅显,所说明的道理深刻。重点训练项目是分清课文的主次;重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一、整体感知,带疑促读 1.指名板书课题并利用投影释题,强调“落”字的书写。 2.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要完成哪些任务呢?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结合导读、预习提示、重点训练项目和课后练习想一想,议一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拟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3.分节读课文。谁愿意读第几自然段谁就在读这一自然段时站起来读,若站起来的学生多就坐下齐  相似文献   

10.
一天推门听课,老师正在板书课题,坐在我旁边的两位学生还在兴高采烈小地声地说着什么。下课后,我走到她们面前说:"小姑娘,上课刚开始时什么事让你们俩这么高兴?"一位学生在笑,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当时在说老师写过课题后一定会让我们先读课题,接着会让我们谈谈通过课题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再分自然段读课文,最后指导写字。"我惊讶极了  相似文献   

11.
四、自主学习是一杆秤【故事】学生交流初读《滥竽充数》的感受时,对故事的概括较为啰唆,我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做到。我就启发学生:"同桌合作试着把仅有一个自然段的课文读成两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好奇地尝试后,分别以齐宣王与齐泯王的  相似文献   

12.
课例展示  两名学生主持。  主持女:先读课本,学过的课文咱们就不读了,下面读没学过的课文。  主持男:谁来读?请这一行和这一行吧,每人选一段来读,开始。(学生乘火车读,在读的同时,屏幕上显示学生读的内容。)  生:我读的是第五册第1课《晨读》第1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九册16课《鸟的天堂》第9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3课《十里长街送总理》第1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2课《我们家的猫》第2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六册19课《雨中》第2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9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3.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教学伊始,让学生将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从而发现“美丽”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那么,颐和园到底怎么“美丽”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全文。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1.给提示,读全文。①初读:想一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②细读:你认为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最美丽?画出能够突出景点美丽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相似文献   

14.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地让学生有目的朗读课文,如:“课文写了杨梅的什么特点?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读、想,归纳出“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教师再询问“哪部分是写形状.哪几个自然段写颜色.哪儿写味道?”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样.既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以读促思.又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师: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这次特殊的葬礼上会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师:课文中哪一段概括地讲了菲格雷特总统演讲的内容?生:第八自然段。(大屏幕出示第八自然段)师:谁来读?(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得很激动,谁能读得流利一点?(指名学生读)你读得很流畅,谁能读得比他声音还响亮?(又一位学生朗读)她读得饱含深情。让我们一起读。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听一位教师讲《东郭先生和狼》(六年制小语第八册)一课。讲到段落划分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我认为第4自然段应划到第一段里去。”教师问:“为什么呢?”学生说:“第4自然段,先讲猎人问东郭先生看见狼没有,东郭先生为了救狼,对  相似文献   

17.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18.
等待产生美     
去年秋听一位语文教师上公开课,讲授的内容是鲁迅的《风筝》.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得结结巴巴.极不流畅。期间有学生指指手表暗示老师:”这是公开课呀.不能花那么多时间等待了!”可是该教师依然等待.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听。课后交流时这位教师道出了心声:“是的.我是有意让他多读一段,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权利,越是读不好,越应该给他机会。我相信他今天读不好,将来一定会读好的。当老师的一定要学会等待。”  相似文献   

19.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教学伊始,让学生将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从而发现“美丽”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那么,颐和园到底怎么“美丽”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全文。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1.给提示,读全文。①初读:想一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②细读:你认为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最美丽?画出能够突出景点美丽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③品读:把自己感悟到的“美丽”读出来。(这里给出“自能读书”的提示,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2.抓景点,品美丽:老师引导学生逐个景点进行品读。第二自然段写颐和园的长廊,引导学生从品…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教学《"黑板"跑了》这一课时,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设计"名人档案"活动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介绍了安培。学生读完这段后,如果让他们就此谈谈对安培的了解,学生一定是照着书读,不能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内化。于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