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本文对19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就诊时的肝功能、症状、体症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本组DILD治愈或好转91.41%,无好转7.58%,死亡率为1.01%.结论 此类患者除及时停药保肝药物治疗外,同时也提醒临床医生在抗结核及抗肿瘤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尽量选用对肝脏损害小的药物,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是较常见的肝脏疾病,是由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健康人,也可以发生在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病人。我院1996年9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药物性肝病患者93例,现将其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药物性肝病发病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复杂化,并发症多,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传染科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药物性肝病37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经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甩,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又可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造成肝脏损害。目前,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该院自1998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7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现将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三种肝病患者血清中ALT、AST、LDH、AKP、γ-GT5种酶的活力进行检测,测定结果显示,急性肝炎ALT和AST明显高于肝癌和肝硬化(P〈0.01),且ALT高于AST,AST/ALT=0.71。肝癌除γ-GT明显高升高外(P〈0.01),其余均呈中度或轻度增高。本组资料表明,在各种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灿过程中,除做传统的肝功试验外,对肝酶谱的活力进行动态检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0年~2006年本院的药物性肝病病例17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抗生素类占首位(35.95%),其中抗结核药15.73%;其次为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17.42%);随后依次为中药(15.17%)、解热镇痛抗炎药(12.92%)、降糖药(8.43%)、抗甲状腺药(17.30%)、用药不详者占2.8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57.30%),胆汁淤积型(14.61%),混合型(28.09%)。经停药及治疗后,预后较好者81.46%,预后较差者18.54%,病死率5.05%。结论 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熟悉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用药物及不同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2例药物性肝病病人使用的不同药物种类及实验室指标。结果92例中肝损的药物分别为中药类、解热镇痛类、抗结核药、抗生素类及抗肿瘤药。结论临床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多,其次为胆汁淤滞及混合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 对15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多因子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结果 多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化疗药和抗菌素等.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和老年易致病,最常见肝细胞损害型.结论 药物性肝病是多因子损害,应该以预防为主,切忌乱用药,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对15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多因子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结果多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化疗药和抗菌素等。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和老年易致病,最常见肝细胞损害型。结论药物性肝病是多因子损害,应该以预防为主,切忌乱用药,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勇  李德梅 《中外医疗》2013,(25):32-3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研究中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以中草药最常见(11/30),占36.7%。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其中中草药导致者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病1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超  张学武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59-106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20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西药占63.3%(76/120),居前几位的依次为抗结核药、解热镇痛消炎药、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抗菌药物等;中药占36.7%(44/120),以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的药物为主。女性(55.8%)多于男性(44.2%)。潜伏期1~8周。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害型。结论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高度重视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13.
苏婷婷  张波  周颜 《医学综述》2013,(2):317-319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以及各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增多,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有1000种以上的药物与药物性肝损害有关。由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缺乏有效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易引起误诊及漏诊。现就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等予以综述,以加深对DILD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丽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68-1069,1071
目的:分析61例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以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61例药物性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前3名的药物主要是中药(16例,26.2%)和抗结核药(13例,21.3%),抗肿瘤药(6例,9.8%);肝衰竭类型以急性(28例,45.9%)、亚急性(25例,41%)为主;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腹水、肝性脑病和腹腔感染,而病死率最高的前2位并发症分别为腹水、肝肾综合征,腹腔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并列第3位;总治愈好转率为26.2%;实验室指标分析表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在好转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药物主要是中药和抗结核药,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5.
22例电击伤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击伤对人体心脏的损害及心脏酶谱的变化.方法:统计1997年5月至1998年10月22例电击伤病人(电压220~3万伏.其中小于1千伏6例,大于或等于1千伏16例.死亡1例,TBSA1-35%Ⅲ).在电击伤后12h、24 h、48 h,一周及四周分别抽血测定GOT、LDH、CPK及MB-CPK的含量,并将10名正常人的心肌酶作对照组.结果:(1)小于1千伏病人48 hGOT、LDH、MB-CPK明显升高.第7 dLDH和MB-CPK仍升高.至四周均降为正常.(2)大于或等于1千伏病人GOT、LDH、CPK及MB-CPK明显升高,48 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但至一周与正常组比较差别的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四周LDH、CPK及MB-CPK分别高达430 mg/L、680 IV/L、700IV/L、400 IV/L.并居高不下.结论:常压电流及高压电流均能对心肌产生损害,但高压电危害更大.同心肌梗塞及大面积烧伤病人比较.高压电击伤对心肌的损害更为持久.心肌酶居高不下,提示病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药物对照组,经治疗30天后,分别取血测定LDH、CK、CK-MB、a-HBDH。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反而有所升高。结论穴位注射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急性期中升高的心肌酶谱,而药物对照组对脑卒中急性期心肌酶谱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TNF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TNF(肿瘤坏死因子)值的变化,验证其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酒灌胃)和治疗组(白酒灌胃2周后同时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0周后放免法检测血清TNF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TNF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血清TNF的含量从而有效地防治大鼠的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性肝病(DILI)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方便收集37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MPO-463G/A多态性检测。结果MP0-463 GG、GA和AA 3种基因型的频率在DILI组中分别为86.5%、10.8%和2.7%,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3.4%、23.3%和3.3%;将携带MP0-463 GA和AA型者合并后与携带MPO-463 GG型相比较,患DILI的风险显著增高,相对于G等位基因,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患DILI的风险显著降低,说明MP0-463 G/A多态性与DILI的发生有关。结论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性肝病易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79例肝疾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放射免疫分析(Ri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癌等肝脏疾病血清HA值明显增高,是因为HA产生过多,而肝脏对其清除能力降低所致。所以血清HA含量水平可反映肝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受损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庞增 《河北医学》2006,12(5):432-43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结果: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与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它疾病等相关,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认识影响抗痨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痨疗程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