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贫血多为营养性缺铁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病之一,是因从食物中摄取的铁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以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造成血色素低,血清铁蛋白减少的一种疾病。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育婴知识及幼儿保健大力推广和宣传,优生优育的普及,此病在我区汉族小儿发病率已呈逐年下降之势,而在哈萨克族小儿中其发病率仍然较高,占哈萨克族小儿总发病率第二位。为此,我们现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哈萨克族小儿贫血治疗及护理结果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及老龄化日益严重,加之医疗设备的逐步完善及各种医疗技术领域的拓展和各项技术操作的成熟化,手术的种类及复杂性越来越大,手术患者的年龄范围也逐年扩开,越来越往老年化发展[1,2]。我院手术室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同时由于我县属哈萨克族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根据此特殊性本人总结了自2000年至今的本院手术室处置并护理过的210例老年患者病例,现将护理后的经经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新疆总人口为1875×104人,维吾尔族人口为825×l咀人;总人口的44%,哈萨克族人口为140×104人,总人口的7.46%。他们居住在偏远干旱和山区,特别是远离工业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很少与外界通婚,人口流动性小,属于相对隔离的自然人群,是分子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很好的研究对象。对不同民族的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发病上、哈萨克族是我国其他民族中高血压发病最高的民族之一。哈萨克民族传统医药学和药材利用历史比较长,已形成了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在14世纪哈萨克族医学家乌太波依达克编著的“奇帕格尔巴彦”中论述了哈萨克医药理论,六元论,天、地、明、暗、寒、热。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的医学和医疗方面很大的发展了,其中哈萨克族医药业取得了发展的机遇,近几年来开展各项哈萨克族医学研究、收集药材、记载医药的资料结果表明;植物类药材728种、动物类药材318种、矿物类药材62种、药材总数1106种…。根据参加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的观察与相关研究项目,与经过长年工作经验结合,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及其护理而编写本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EH)的遗传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布尔津县医院就诊的270例EH患者及同期体检的420名非高血压健康人群进行EH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及生理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布尔津县哈萨克族EH患者遗传度为56.8%,其中男61.2%,女53.5%;病例组家系一级亲属、家系男性一级亲属和家系女性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分别为30.50%、36.12%和28.12%,均高于对照组的15.21%、16.97%和1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尔津县哈萨克族EH患者分离比为0.17,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特征(分离比<0.2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酒、高盐饮食是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居民患EH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居民EH患者有明显遗传倾向,具有多基因遗传特征;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酒过量、高盐饮食的哈萨克族居民患EH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哈萨克族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娩的67例哈萨克族产妇产后出血病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哈萨克族产妇产后出血(占4.20%),因宫缩乏力因素出血34(50.75%);胎盘因素出血27(40.30%);产道裂伤因素出血4例(5.97%);凝血功能障碍因素出血2(2.99%)。分娩1、2、3和≥4次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5%、6.78%、16.66%和56.25%呈正相关;有流产史和无流产史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3.70%和1.39%(P〈0.01)。结论预防哈萨克族产妇产后出血关键还是还是要治疗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减少分娩次数和流产(自然和人工)也是控制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种族遗传因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杨  王忠  马雅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192-1193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是否由种族遗传决定的。方法 将典型的哈萨克族牧民与迁入城市生活的哈萨克族相比,再将城市哈萨克族与城市汉族相比。结果 在牧区哈萨克族、汉族血脂皆高。入城后,哈萨克族、汉族皆降低明显。而城市哈萨克族与汉族差异不显著。结论 种族遗传因素对血脂影响似微不足道。而不论城市哈萨克族或汉族,饮食环境都完全可以控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昌吉市哈萨克族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原因,以便于加强防治。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2月来笔者所在科室就诊的68名哈萨克族IDA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综合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年龄、职业、贫血严重程度及经济收入、生活习惯、伴发疾病等影响因素。结果哈萨克族IDA患者贫血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农牧民居多,异食癖及扁平甲、匙状甲发生率高,伴发慢性疾病者多见。结论铁摄入不足、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嗜饮奶茶、饮食结构不当)和经济落后是昌吉市哈萨克族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与贫血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在20年间3个时点(1991、2001及2011年)上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检出和发病状况,并分析其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查阅及整理病历获取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变部位、组织学分类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萨克族食管癌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50岁以上年龄组及食管中段癌检出率较高;在3个时点上不同分化程度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x2=10.92,P0.05),其中1991年与2001年、1991年与2011年及2001年与2011年食管鳞癌在不同分化程度上的分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x2=18.00,P0.05;x2=12.27,P0.05;x2=15.96,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在20年间的年龄、性别构成、病变部位及组织学分类上均保持一致,无明显变化,但分化程度在20年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低分化癌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孕妇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IDA)的患病率与相关妊娠结局,从而有目的地预防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吉木萨尔县哈萨克族191例孕妇的病例资料,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结果 191例哈萨克族孕妇贫血的发生率为52.88%,中度以上贫血占34.03%;101例贫血孕妇中98例查血清铁蛋白,均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值水平;孕妇缺铁性贫血患者较之血红蛋白正常孕妇,产后出血、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略有升高(P>0.05);哈萨克族孕妇缺铁性贫血患者与血红蛋白正常孕妇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木萨尔县哈萨克族孕妇IDA发生率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Betatrophin-ANGPTL3-LPL通路在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并依据Gensini积分分为病例组(52例)与对照组(38例);检测两组血清Betatrophin、ANGPTL3、LPL水平,以及VLDL、TC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BMI、TC、TG、VLDL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病例组血清Betatrophin、ANGPTL3、LP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病例组Gensini积分与TG、VLDL、Betatrophin、ANGPTL3、LPL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LDL、Betatrophin为影响哈萨克族冠脉病变的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G是影响Betatrophin的因素。结论:血清Betatrophin-ANGPTL3-LPL通路可能参与了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的发生发展,TG是影响Betatrophin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发表在《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根据各民族自身特点调整腰围切点可减少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代谢综合征(MS)的误诊率,减少汉族MS漏诊率,维吾尔族与汉族和哈萨克族之间的MS患病率差距缩小。该研究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和田地区及阿勒泰地区维、汉、哈族20~74岁人群进行MS横断面调查。MS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原发生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状疾病,也是心血管病和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欲通过多我国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A561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E-selectin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了新疆哈萨克族人群无血缘关系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50名对照者E-selectin基因+G98T位点及+A561C位点多态性,同时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①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E-selectin基因+G98T多态性位点存在GG、GT二种基因型,其中以GG基因型发生频率最高(91.3%),GT基因型频率次之(8.7%);同时也存在AA、AC二种基因型,其中以AA基因型发生频率最高(88.0%),AC基因型频率次之(12.0%);②E-selectinAc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X2=5.31,P〈0.02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存在E-selectin+G98T和+A561C两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A561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在中国哈萨克族的活性分布和4 种常见TPMT基因突变等位基因频率。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PMT 活性;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PMT*2;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检测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哈萨克族T PMT活性呈正态分布,活性的均值为(12.27±3.42)U·mL-1 Rbc,其中发现6 例TPMT*3C杂合子和2例TPMT*3A杂合子,总TPMT基因突变频率是1.2%。 结论 中国哈萨克族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总TPMT基因突变频率同汉族相 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TEN、p21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PTEN、p21基因在4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远端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化、TNM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TEN基因在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45.8%,癌组织高于远端无癌组织(χ2=8.537,P<0.05);p21基因在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8%、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PTEN和p21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PTEN、p21基因可能均不是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本地区汉族、哈萨克族女性宫颈癌发病情况。方法3896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其中哈萨克族1896例、汉族200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两个民族宫颈癌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汉族和哈萨克族妇科炎性疾病及宫颈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个体行为的高危因素、定期进行妇科体检、重视配偶外生殖器健康为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对新疆哈萨克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住院期间哈萨克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初次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未曾行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排除其他骨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30 min,同时口服碳酸钙D3(钙尔奇)600 mg/d及1α-羟基维生素D3 0.25μg/d;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碳酸钙D3600 mg/d及1α-羟基维生素D3 0.25μg/d,治疗时间1年,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腰椎1-4、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值。结果排除治疗组中2例患者脱失外,治疗组骨密度增幅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例患者在注射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头痛及流感样症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症治疗后6例患者均在3 d内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5mg可明显提高新疆哈萨克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抑制骨量丢失,降低骨折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治疗新疆哈萨克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高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罗蕴之  吴岚 《中国医药》2011,6(10):1253-1255
目的 探讨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I(UGRP1)基因的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新疆哈萨克族Graves病有无相关性,从分子水平探讨新疆哈萨克族Graves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170例散发Graves 病患者(病例组)及18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白细胞抽提DNA,设计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虾碱酶纯化,片段延伸,在基因芯片上点样,用MassARRAY Analyzer进行SNP分析。结果 ①在UGRP1基因的5'端和3'端、启动子区、外显子区、内含子区共发现33个多态位点。②I1.3C/A、I1-2,+271T/-、I1.5-rs6859391C/G、rs4705204G/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Graves病有相关性。其余29个位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哈萨克族Graves病不相关。③由- 1664A/T、- 1301~- 1303AAA/-、- 718G/A、- 623 ~622AG/T、- 112G/A、+222C/A、+271T/-、+3337G/A位点组成的各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Graves病发病不相关。结论 UGRP1基因的(I1.3)C/A、I1-2,+271 T/-、I1.5-rs6859391C/G、rs4705204G/T位点与新疆哈萨克族Graves病可能相关。初步表明UGRP1基因可作为新疆哈萨克族Graves病的一个致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中的分布。方法运用改良的RP-HPLC法,测定红细胞中TPMT活性。结果160名维吾尔族成年人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活性均值为(11.57±3.52)U·mL-1 RBC (3.35-29.07 U·mL-1RBC)。327名哈萨克族成年人的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TPMT活性均值(12.27±3.42)U·mL-1 RBC (3.29-24.67 U·mL-1RBC)。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没有发现酶缺乏者,TPMT活性不存在性别差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成年人与汉族TPMT活性相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不同民族健康志愿者压力痛阈(PPT)和压力耐痛阈(PTO)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手持式压力测痛仪对90名不同民族健康志愿者大学生进行PPT和PTO测定,其中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志愿者各30名,分析测试结果。结果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PT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维吾尔族PPT低于汉族和哈萨克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汉族与哈萨克族P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民族健康志愿者的PPT有差异,这一结论为临床不同民族患者的疼痛个性化治疗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