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会阴疝属于盆底疝的一种,是相对少见的外科疾病,但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会阴疝根据发生机理可分为先天性、原发性与继发性~([1-2]);根据发生部位又分为前会阴疝、中会阴疝与后会阴疝,这种分类是根据疝发生在会阴横肌的前后命名的。继发性会阴疝通常见于盆腔大手术后,如经会阴前列腺手术、盆腔清扫、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骶骨切除术等~([3-4])。直肠癌手术后的会阴疝属于继发性会阴疝,有症状的会阴疝发病率为0.62%~3.5%~([5])。会阴疝患者通常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盆底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3例盆底疝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 结果1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超声确诊11例,其中单纯会阴疝7例,会阴疝合并会阴部血管瘤1例,会阴疝合并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闭孔疝1例;超声误诊2例,均为会阴部血管瘤。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盆底疝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盆底疝的诊断与治疗张连阳,张胜本盆底疝(pelvicfloorhernia)包括闭孔疝(obturatorhernia)、肠疝(enterocele)、子宫切除后的会阴疝(perinealhernia)以及直肠(内)脱垂的直肠壁内疝等。因以前文献多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盆底腹膜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们使用Composix Kugel补片(自膨胀式双面复合补片)在完全腹腔镜下修补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盆底腹膜疝1例的资料。结果:手术顺利,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8d出院,随访5个月未复发,未出现会阴坠胀感觉。结论:在完全腹腔镜下使用Composix Kugel补片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盆底腹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应用钉枪缝固系统,更能简化手术操作,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会阴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会阴疝患者行术前检查,观察其超声表现。结果前会阴疝14例,疝囊位于尿道与阴道之间;后会阴疝1例,疝囊位于阴道与直肠远端及肛管之间。会阴疝表现为疝囊近端与腹腔相通,远端为盲端。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呈肠壁回声、肠腔内容物或气体回声,CDFI示肠壁少量血流信号;内容物为网膜时呈不均匀中高回声,CDFI示点状血流信号;内容物为膀胱时呈囊状无回声,CDFI示囊壁少量血流信号。其中1例合并会阴部血管瘤,1例合并会阴部纤维脂肪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判断有无会阴疝,明确疝的类型,对诊断、鉴别诊断会阴疝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疝的诊断与治疗,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在1988年8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2例盆底腹膜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均行蹲位模拟排便动作B超检查,有9例确诊。3例在首诊中误诊,误诊率高达25%。3例误诊患者行排便造影,其中有2例并行盆腔动态MRI检查确诊。10例经腹途径手术治疗,2例复发性盆底腹膜疝经腹会阴途径修复,随诊3—12年,平均5.3年,无复发。结论盆底肌层损伤或发育不良、肌层薄弱是盆底腹膜疝常见病因。排便造影是诊断盆底腹膜疝可靠方法。B超检查也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MRI检查有助诊断盆底腹膜疝。治疗应针对病因,纠正异常解剖,经腹途径入路手术修复效果良好,复发性盆底腹膜疝宜经腹会阴途径修复。  相似文献   

7.
<正>会阴疝是腹腔脏器从耻骨下三角(此三角内侧为球海绵体肌,外侧为坐骨海绵体肌,后方为会阴横肌)突出的一种类型的盆底疝[1]。女性多见于男性,临床上分为两类:在会阴横肌前面经尿生殖隔突出至一侧大阴唇处,称前会阴疝。在膀胱直肠之间下降至一侧坐骨直肠窝,在臀大肌下缘处形成肿块,称后会阴疝。会阴疝的临床表现为会阴部质软包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利用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腹腔镜直肠癌术后会阴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5年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腹联合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会阴疝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行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会阴疝及盆底重建手术。结果 4例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术中出血量为50~100 mL,手术时间1.0~1.5 h,术后推迟下床活动时间至术后5~7 d,术后10~14 d出院。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出现。出院后建议患者长期坚持以T型会阴绷带或质硬内裤的方式向上提拉会阴部以减少张力。术后2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行体格检查以及腹盆腔CT扫描未显示会阴疝或肿瘤复发。结论利用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会阴疝的创伤相对小,效果较好,对于腹腔镜腹联合会阴直肠癌术后非复杂性会阴疝可优先考虑这种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9.
闭孔疝属于盆底疝,盆底疝包括会阴疝和坐骨疝,其位置深,不易诊断.闭孔疝罕见,但相对其他骨盆疝还是常见类型,而且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闭孔疝发病率有所增加.本院自1989年至2006年间共收治各类疝疾病7684例,其中闭孔疝7例,占0.091%.现总结、学习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行排粪造影不能满足指导直肠内脱垂诊治的需要,报道作者设计的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的应用结果;在82例直肠内脱垂中,50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而盆底腹膜正常者为直肠粘膜脱垂,其中26例伴异常会阴下降;32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盆底腹膜随直肠前壁降入套叠鞘部、并构成直肠壁内疝疝囊者为直肠全层套叠,6例疝囊上口敞开者术中证实有内容物疝入,20例伴异常会阴下降。故认为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是区分粘膜脱垂与全层套叠,诊断直肠内脱垂伴发的直肠壁内疝等盆底疝的直观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腹腔镜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肿瘤时,经腹膜外途径施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对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效果,HamadaM等对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7例接受了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他们将22例经腹膜外造口的患者分为A组,15例经腹膜造口的患者分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情况。结果发现,A组发生结肠造口旁疝1例,B组发生5例,2组造口旁疝发生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限0.0305)。  相似文献   

12.
自1908年Miles施行第1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以来,结肠造口后发生造口旁疝一直是降低患者、尤其是长期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难题。随着现代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针对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治疗造口旁疝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应用合成补片预防造口旁疝、应用生物补片治疗造口旁疝的报道,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受此启发,设计结肠造口时一期腹腔内植人生物补片以预防造口旁疝。  相似文献   

13.
<正>会阴疝是腹内脏器通过骨盆底缺陷突出[1]。病因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医源性的,通常是腹部会阴切除术、盆腔切除术和会阴前列腺切除术等骨盆手术的并发症。第1例直肠癌切除术后会阴疝在1939年由约曼[2]报告。腹部会阴切除术后会阴疝的发病率报道不一,一项近十年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0.8%~12.0%[3]。临床通常表现为会阴部隆起、疼痛、不适,部分病例伴有肠梗阻。本文报告1例既往行两次腹腔镜手术的会阴疝患者。1病例介绍患者63岁,女性,因“发现会阴部切口瘢痕下方出现包块并逐渐增大”于2021年9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2017年2月7日)因直肠癌合并不全肠梗阻于我院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T3N1M0)。患者术后采用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6周期,随后放疗30次。  相似文献   

14.
疝和腹壁外科全国协作组拟于 2 0 0 0年 6月召开全国疝和腹壁外科研讨会。现将征文内容通知如下。1.腹股沟疝、内疝和其他各型疝的临床处理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 ,疝手术后的并发症 ,腹股沟疝的分型 ,无张力疝修补的进展和有关疝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研究。2 .前、后、侧腹壁疾病 ,如 :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手术切口愈合、腹壁肿瘤的治疗和巨大腹壁缺损重建等 ,以及腹壁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研究。3.膈肌和会阴疾病的处理如创伤性膈疝、食管裂孔疝的治疗等。4.有关疝和腹壁外科教学的意见及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  相似文献   

15.
直肠脱垂实际为一种盆底疝.和直肠内套叠不同,多发生于女性.特别是老年女性.男性患者则多为20~40岁的青年人。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会阴入路和经腹入路。腹腔镜用于直肠脱垂治疗仍然可归于经腹入路。现就其不同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将于 2 0 0 0年 6月 2 2~ 2 5日在杭州市浙江大酒店召开全国全军疝和腹壁外科研讨会。征文内容如下 :(1)各型疝的临床处理及术后的并发症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 ,腹股沟疝分型的研究 ,无张力疝修补的进展和研究。 (2 )前、后、侧腹壁疾病如 :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手术切口愈合、腹壁肿瘤的治疗和巨大腹壁缺损重建等。 (3)膈肌和会阴疾病的处理如创伤性膈疝、食管裂孔疝的治疗等。 (4)有关疝和腹壁外科教学的意见及本学科和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OCC)病人盆腔器官及盆底形态结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OOC病人及12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行空,阴道,膀胱及排粪同步造影(以下简称“四重造影”),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膀胱位置。结果 四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直37例,直肠前突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四重造影检查还发现盆底及腹膜疝9例,膀胱脱出6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子宫后倾或脱垂10例。与对照组相比,OOC组力排相肛直角增大,静息相及力排相会阴异常下降,力排相Douglas陷凹加深;OOC组中有泌尿系统症状者,静息相及力排相膀胱异常下降。结论 四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的阳性率较高,而且对临床隐匿,物理检查难以诊断的盆底及腹膜疝,膀胱及子宫异常,阴道脱出等疾病提供了形象客观的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的性,有助于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盆底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疝是指疝囊在骨盆盆缘以下的腹内、外疝,又称盆腔疝,从解剖部位及疝内容物可以分为:坐骨孔疝、闭孔疝、会阴疝、盆底腹膜疝. 一、坐骨孔疝 腹腔、盆腔脏器或组织经坐骨大孔、小孔脱出的,称坐骨孔疝,亦称臀疝或坐骨疝.坐骨孔疝临床极为罕见,多发生在中年以后的妇女,尤以经产妇女为主.男性虽有发生,但更为少见.疝出途径以坐骨大孔脱出者为多.  相似文献   

19.
陈琪  黄玉琳 《护理学杂志》1999,14(3):150-151
直肠癌根治常采用Miles(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法。该术式不仅有可能发生内疝、肠管回缩或脱出和旁疝形成等并发症[1],而且有可能发生造口部水肿,感染内陷、狭窄,同时可影响排便功能。为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是外科中常见病之一。膀胱嵌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1~4%,50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可高达10%,儿童膀胱疝极为少见。根据对527例膀胱疝统计表明,膀胱疝多发生在右侧,男性占70%、多为腹股沟疝,女性占30%、多为股疝;膀胱嵌入的腹股沟疝占75%,股疝占23%,其余2%为腹疝、会阴疝及闭孔肌疝等。本文除了探讨膀胱疝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问题外,还介绍极少见的巨大阴囊膀胱突出疝病例。病例一:患者为男性、67岁,有夜尿史两年,常有间歇性肉眼血尿,右腹股沟包块进行性增大。体检可见患者过度肥胖,右腹股沟阴囊巨大包块,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