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严重的问题,采用一体式平板膜MBR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国产截留分子量为70000Da的PES平板超滤膜的临界通量值为43 6L/m2·h。试验表明在MBR的运行过程中,初始通量与膜压增长率存在d(Δp)dt=0 0054e0 1145J的指数函数关系,初始通量的选择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临界通量以下的初始膜通量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一体式平板膜MBR出水的COD、氨氮和SS指标完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的一级A标准,其出水可考虑作为回用水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某火电厂4号冷却塔循环冷却水为试验用水,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PVDF中空纤维膜丝为试验用膜,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系统,进行了混凝预处理及膜蒸馏模拟试验;同时对未经混凝预处理及混凝预处理后的循环冷却水分别进行膜蒸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为:循环冷却水的最佳混凝预处理条件为:混凝剂的质量浓度20 mg/L,pH值7.0,此时TOC及浊度去除率最高;循环冷却水经混凝预处理后,产水水质较稳定,在连续10 h运行中,膜通量衰减程度仅为0.35%。建议在对电厂循环冷却水进行除盐处理时,以其最佳混凝条件为参考,对循环冷却水进行混凝预处理。  相似文献   

3.
锅炉补给水中有机物的去除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厂化学工作者。采用电絮凝去除补给水中的有机物,并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电絮凝过程中板间距(0.5、1.0、1.5、2.0、2.5、3.0cm)、pH (3、5、7、9、11)和电流密度(5、10、20、50、70、100A·m-2)对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二次数学模型,以给水中代表性有机物腐植酸的去除率为响应值,分析上述3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方差分析,优选出最佳方案并进行验证试验,同时对絮凝体进行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y,SEM)分析。结果表明,电絮凝去除腐植酸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常数为0.04154min-1;增大板间距(如2.0cm)、酸性条件(如pH=3)和较大电流密度(如100A·m-2)均会增大速率常数;二次数学模型能较好反映电絮凝去除腐植酸过程,相关系数为0.9618;在最佳条件下腐植酸去除率为96.53%。SEM分析表明,电絮凝反应产生疏松的絮凝体吸附了腐植酸,为去除锅炉补给水中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气泡、杂质、色差等因素对聚酰亚胺薄膜表观质量的影响,从树脂合成和流涎液膜两过程对气泡去除工艺进行研究,对现有消泡釜及消泡工艺、流涎液膜处理装置及流涎工艺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通过新型消泡釜和新型PAA液膜消泡装置均能有效的消除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微小气泡,使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色差减小,厚度公差降低,外观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屏蔽电动机轴承采用水润滑轴承,模拟推力轴承运行工况,设计了一套水润滑推力轴承试验装置,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对轴承承受的轴向力进行调节。电涡流位移传感系统采用美国Bently公司的3300XL 8mm移感器系统,通过对台架的推力轴承水膜厚度进行测量,测量到完整的水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润滑条件下,能够形成稳定水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常见的超滤组合工艺,并将混凝/超滤工艺在火电厂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应用,分析了其对超滤产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超滤对CODcr的去除率随着混凝剂投量的增加而增大,产水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并指出,在过滤混凝液时,反冲洗后的膜通量能够完全恢复,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膜污染.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膜集成技术——中空超滤膜 抗有机污染反渗透膜,将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为锅炉补给水的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超滤进水浊度20NTU ̄200NTU条件下,超滤产水浊度<0.1NTU,SDI15<1;反渗透在进水COD(Mn)7mg/l ̄8mg/l,TDS1200mg/l ̄1500mg/l条件下,反渗透膜在15gfd ̄21gfd产水通量下运行稳定,脱盐率为98%。  相似文献   

8.
对华电包头分公司2×600 MW机组使用城市中水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阐述,做了缓蚀性能试验、阻垢性能试验、絮凝试验,对自主研发的适用于中水循环水水质和不同钢材的新型阻垢缓蚀剂、絮凝剂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投入JD-802生物絮凝剂对补充水进行预处理和投加JDZ-211阻垢缓蚀剂对循环水进行稳定处理,可以使浓缩倍率达到4.0以上,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高分子絮凝剂、助凝剂对膜处理系统的污堵,强化循环水排污水混凝澄清效果,北方某热电厂采用了电絮凝-高效澄清池联用技术对其循环水排污水进行预处理。通过系统调试,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凝聚池pH值及碳酸钠加药量下,澄清池出水浊度、总硬度及总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96 A/m2,凝聚池pH值约为11.0,碳酸钠加药量为170 mg/L时,电絮凝-高效澄清池对浊度、总硬度和总碱度去除率分别约为90%、60%和66%,平均出水浊度为0.9 NTU,总硬度为9.7 mmol/L,总碱度为1.2 mmol/L,出水水质稳定,满足后续膜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并降低了后续膜系统污堵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水温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瞬时降低、水温持续下降、水温逐渐恢复等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水温对电厂中水岛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负荷COD为0.03kg/(m3·d)条件下,水温对COD去除率影响较小,出水COD为17~20mg/L,但当水温低于4℃时可能造成出水COD质量浓度上升;水温变化对膜生物反应器氨氮去除性能有显著影响,水温在8~9℃以上时,出水氨氮浓度基本可在1mg/L以下,水温降低会造成出水氨氮浓度上升,水温在4~5℃时出水氨氮可升到2mg/L以上;膜生物反应器中硝化过程会造成水中碱度的消耗,每去除1mgNH4 -N约消耗4~5mgCaCO3;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前后水中硬度、Cl-和SO42-浓度基本无变化,水温对这些参数的影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