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烟会严重损害青少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会加速其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帮助青少年吸烟者戒烟对于保护青少年健康及降低未来的人群吸烟率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虽然国外对青少年戒烟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已有较多研究探索,但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戒烟干预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加强研究与实践。本文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综述了国内外影响青少年戒烟的因素,梳理了现有针对青少年的戒烟干预方法,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沈阳市吸烟人群有戒烟意愿的人口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4~8月,在沈阳市内五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按照"街道→社区→家庭→调查对象"四个阶段进行抽样。其中,第一阶段使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抽取10个街道;第二阶段按PPS法在每个街道内抽取2个社区;第三阶段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每个社区抽取300户家庭;第四阶段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300户家庭中抽取100名成年吸烟者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居委会至少调查40名吸烟者;最终在沈阳市抽取调查了801名成年吸烟者。结果沈阳市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者的比例为30.7%;男性有戒烟意愿者的比例(29.8%)远低于女性(46.7%);职业分布中,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中有戒烟意愿的比例最高达47.5%,其次为离退休人员36.7%,以专业技术人员有戒烟意愿的比例最低为21.4%。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亲人反对、社会舆论、对健康的影响、控烟宣传的力度、健康警示信息的普及、对烟草相关疾病的知晓程度以及对戒烟产品和戒烟服务的接触均会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产生。结论通过普及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提倡亲人积极参与吸烟者戒烟活动,丰富烟草包装健康警示信息,提高控烟宣传力度以及推广戒烟产品和戒烟服务等措施可以很好地提高沈阳市吸烟者戒烟意愿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2 0 0 2年中国参加了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芬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 5届国际戒烟竞赛 ,中国参赛者来自 1 1个城市计 2 7398人。为了解参赛者戒烟的保持情况 ,于 2 0 0 3年 5~ 6月开展了一年后随访。方法 随机抽取了 1 2 98人 ,采取邮寄调查表、电话调查和面对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调查资料。结果 赛后一年戒烟率是 2 7 71 %。影响戒烟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参赛目的是彻底戒烟、年龄、婚姻等 ,而竞赛期间是否采用戒烟措施、是否得到他人的支持等因素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 要想彻底戒烟 ,需要的是吸烟者的决心和毅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对青少年戒烟干预的短期效果,为开展青少年戒烟干预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6所中专和职业高中募集179名吸烟青少年,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研究。对干预组利用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和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实施戒烟干预,而对照组接受戒烟宣传手册自行阅读。通过干预前后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吸烟行为、尼古丁和烟草依赖指数等的变化评价干预实施的短期效果。结果 12周后,干预组对于烟草的部分知识和态度增强程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7d和30d戒烟率分别达到14.1%和9.8%,高于对照组的8.0%和6.9%。干预组的日均吸烟量平均减少4.1支,而对照组平均减少1.9支,干预组减少吸烟率(66.3%)显著高于对照组(34.5%),尤其表现在与朋友相处时减少了吸烟行为;行为改变阶段分析显示,63.2%的干预组对象朝着成功戒烟方向前进,而对照组为34.8%。期间干预组的尼古丁依赖指数和烟草依赖指数分别下降了0.5和3.8,而对照组却分别上升了0.3和1.6。结论运用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双向、互动的青少年戒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对戒烟的认同感,减少吸烟量和对烟草的身心依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评价成都市戒烟门诊戒烟效果,探讨有效戒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 2010年对在成都市6家医院戒烟门诊接受戒烟干预的344名吸烟者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个人吸烟习惯的改变、戒烟进度、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提供的戒烟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 共有310人接受随访,3个月戒烟率仅为9.7%,但随访者每天吸烟者的所占比例由基线时90.6%降低到71.0%,吸烟量由平均每天16.6支降低至8.8支.74.2%随访者在过去7d内出现了戒烟症状.结论 成都市戒烟门诊吸烟者3个月戒烟率较低,但每天吸烟量减少,戒烟专业机构应加强专业指导作用,为吸烟者提供更好的戒烟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戒烟与复吸影响因素及戒烟者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戒烟水平、戒烟与复吸原因、成功戒烟的影响因素及与其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在中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控烟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两次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分组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标准化等方法分析戒烟相关指标和影响因素.结果 2003年只有6.1%的戒烟率,7.9%的正在吸烟者有戒烟意愿,老年吸烟者、城市地区、高收入者、患有慢性病者或自感健康较差者比较容易戒烟成功,而户中有多名吸烟者、经常饮酒者不易戒烟成功;戒烟者本身健康状况已较差;54%的复吸者报告是因为"控制不住烟瘾",约29%的人是因为社交或社会环境影响而复吸.结论 中国吸烟者的戒烟水平和意愿均较低、因病而戒烟表明戒烟太晚太被动;除现有控烟政策外,更有针对性的控烟活动如对年轻吸烟者、农村地区吸烟者、多吸烟者住户和促进未病先戒等活动也是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评价成都市戒烟门诊戒烟效果,探讨有效戒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1个月后对在6家医院戒烟门诊接受戒烟干预的344名吸烟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个人吸烟习惯的改变、戒烟进度、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提供的戒烟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共有314人接受随访,1个月戒烟率为7.6%,随访者每天吸烟者的所占比例由基线时90.6%降低到48.1%,吸烟量也明显减少。76.1%随访者在过去7天内出现了戒烟症状,72.9%随访者认为门诊提供的辅导服务对其帮助最大。结论:戒烟门诊应充分发挥戒烟专业机构戒烟专业指导作用,为吸烟者提供更好的戒烟建议;在吸烟者戒烟1个月后应强化"帮助"和"随访"策略,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中央补助地方戒烟门诊项目实施效果,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因素,以指导戒烟服务的提供和戒烟门诊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人群现场干预研究,由经过项目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吸烟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完成调查问卷,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已配备戒烟药物的医院,为患者开具相应药物。首诊1个月后开展随访干预,获得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结果 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34.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60岁患病人群戒烟可能性最大;自身患病、首诊非每天吸烟、准备在30 d内戒烟、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的患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更不利于戒烟;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晨起后第一支烟越急迫的患者,戒烟的可能性越小;是否有戒烟史对戒烟可能性没有影响。结论 从1个月随访时7 d时点戒烟率看,央补戒烟门诊项目戒烟干预有效。应加大对吸烟者的宣传,戒烟越早越有效。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能增加戒烟的可能性,应加强戒烟门诊有效药物的配备率。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在戒烟过程中克服戒断症状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一年随访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参加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中国参赛者一年来戒烟的保持情况,探索影响戒烟成功的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于2005年5月8日至6月8日开展了一年随访研究。1.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参加2004年5月戒烟竞赛的参赛者。根据可行性和各参赛省市注册报名表编号,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参赛人数在300人以上的13个省市的所有参赛者系统抽取10%进行1年随访调查,共抽取417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戒烟门诊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情况、戒烟情况以及1个月随访情况,为进一步有效开展戒烟门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前往项目选定戒烟门诊就诊的841名吸烟者,并于1个月后完成725名患者的随访工作,利用SPSS软件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结果】2018年就诊患者中91.3%为男性;50.6%年龄在35~55岁;57.1%学历程度在小学及以下;60.2%是企业,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44.1%的患者每天吸烟支数在10~20支;34.6%的患者烟龄在10~20年;38.6%的患者起床后5 min内吸第1支烟。72.1%的患者在前往戒烟门诊前尝试过戒烟;14.8%的患者使用过电子烟帮助戒烟;33.9%知晓戒烟门诊的途径是本医院医生的告知;61.4%决定戒烟的原因是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2018年戒烟门诊1个月的时点戒烟率为48.8%;44.0%的患者认为对戒烟帮助最大的关键是自己的决心;46.2%戒烟未成功患者认为,最大的阻碍是烟瘾发作。【结论】上海市戒烟门诊的开设能够帮助患者戒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前往戒烟门诊的患者特点,应及时找出戒烟门诊宣传上的薄弱点,例如女性、低文化水平以及务农职业的患者较少;依据患者吸烟的情况,切实提升戒烟门诊服务质量;找出戒烟门诊在提供再次戒烟服务过程中的切入点,更好地完善上海市戒烟门诊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戒烟干预对吸烟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戒烟干预对戒烟门诊求助者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以2008年10 月至2013 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戒烟门诊就医的未使用戒烟药物的吸烟者为研究对象,戒烟门诊医师首诊时为吸烟者进行≥30 min的面对面咨询和心理干预,之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共进行4次随访电话干预(每次15~20 min).对照组为2012 年8月至2013 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某病区常规查体的吸烟者,基线和随访时均不进行干预。比较基线和1年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烟草相关知、信、行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14例和213例研究对象。意向性分析显示,干预组1年随访烟草相关知、信方面共有5个变量的知晓/同意率高于基线。两组的1年随访时点戒烟率分别为4.7%和27.3%.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年随访时戒烟率与暴露于戒烟干预、女性、尼古丁依赖评分低和烟草相关知识及态度正向变化(吸烟导致心脏病、应该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产品推广、吸烟浪费金钱和酒楼、饭店应该全面禁烟)共7个变量呈正相关,其OR值(95%CI)分别为2.85(2.00~4.07)、3.34(1.23~9.07)、2.78(1.64~4.72)、2.30(1.03~5.15)、5.33(1.47~19.32)、6.32(1.56~25.62)和10.47(2.25~48.84).结论 戒烟门诊求助者的烟草危害认知水平普遍较高,通过系统化戒烟干预,部分吸烟者知识及态度有了一定提高。烟草相关知识及态度的有益转变,有利于提高戒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方法,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社区动员征集119名吸烟者进行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的小组式戒烟干预,并在干预完成半年、一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一年后学员的戒烟率维持在37.3%,每日吸烟量平均减少了11支,学员的戒烟意愿普遍提高;自我效能有明显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和缺乏毅力分别为学员自我总结的戒烟成功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对自己戒烟成功的预测成为是否戒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岛市成人戒烟状况和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青岛市抽取5 000名15岁及以上的居民,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根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加权计算,采用戒烟率、尝试戒烟次数、医生戒烟建议等指标描述戒烟行为,采用复杂抽样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岛市成年吸烟者戒烟率为20.2%;吸烟者尝试戒烟和意愿戒烟的比例分别为24.8%和13.5%,54.6%的尝试戒烟者在过去12个月尝试戒烟2次以上;就诊的吸烟者中有66.8%的人接受过医生的戒烟建议。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其它影响因素后,只有烟草危害知识知晓情况和是否尝试过戒烟会影响戒烟意愿。结论 青岛市人群目前尝试戒烟率较低,应提高戒烟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促进吸烟者尝试戒烟,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控烟宣传策略,提高未来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对社区医务人员提供戒烟咨询的短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杭州市下城区和拱墅区作干预区,开展为期2年的综合吸烟干预,西湖区为对照区,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戒烟资源、准备情况及实际行动,评价干预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戒烟干预的影响因素.结果 干预区299人,对照区141人,吸烟率均约5%.(1)戒烟资源:干预前后,干预区获取种类分别为2、3种,利用种类分别为1、3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区获取及利用种类均呈下降趋势.(2)准备情况:干预区准备好戒烟咨询的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35.5%、52.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区前后分别为28.1%、39.3%,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162).(3)实际行动,干预区能对≥90%的患者提供戒烟咨询的医务人员比例呈小幅上升趋势,而对照区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准备情况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询问患者吸烟状况的比例(调整OR=1.43,P=0.007).结论 综合干预可一定程度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戒烟培训及戒烟资源的获取机会和利用水平,改善其提供咨询的准备心态,但并不能显著改善其提供戒烟咨询服务的行为,需考虑建立配套机制,切实促进行为改善.  相似文献   

15.
1998年、2000年上海国际戒烟竞赛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1998、2000年上海国际戒烟竞赛2127名、4428名参赛进行短期效果评价。方法 分别对其中的210、664人进行一个月随访,用国际统一问卷调查他们参赛前后的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 一个月戒烟成功率分别为69.5%,62.3%;35-54岁年龄段男性参赛戒烟积极性最高,两年各年龄段人数累计以55岁以上年龄段戒烟成功率为最高(P<0.05);“竞赛前想戒烟”及“参加竞赛目标是长度戒烟”对戒烟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二均有显意义(P<0.05);无论工人、干部、离退休人员均有较高的戒烟成功率;戒烟成功与医生、家人、朋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两年累计差别显(P<0.05);重新吸烟的最主要原因是周围人吸烟,其次是工作紧张。结论 在国际上实施协作来减少吸烟是一个有效的、下面的干预方法,为今后以奖励为基础的控烟项目提出了一种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的干预措施对集体生活年轻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8名吸烟战士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心理干预、心理干预+耳针和心理干预+药物对其吸烟行为进行干预。采用统一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在1、3、6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观察不同随访时点吸烟量的减少和戒烟率。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可比性较好。在1、3、6个月随访时点,各组吸烟者的吸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3.3%一73.9%)。在上述各随访时点,7d时点戒烟率均较高,而持续1个月的戒烟率和持续3个月的戒烟率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但3组1年随访时,持续6个月的戒烟率仍可达到16.7%、23.8%、30.4%。结论集体管理生活环境中的戒烟心理干预是年轻战士吸烟量的减少和提高戒烟成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药物和王F针等辅助戒烟方法的使用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戒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5月对广州市6所大学1~4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戒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1593人,戒烟人数360,戒烟率33.77%;女性戒烟率(43.24%)高于男性(32.24%);家庭平均月收入、学生月生活费及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戒烟率越低;城职户籍学生戒烟率低于农村户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戒烟的影响因素为:性别(OR=0.362,959CI:0.240—0.547)、学校(OR医学类与理工类=5.275,95%CI:2.872~9.689)、月生活费(OR〈500与〉12000=7.115,95%CI:2.538~19.945)、户籍(OR本省外市与本市=1.597,95%CI:1.044~2.442)、吸烟知识(OR=1.407,95%CI:1.047~1.891)、压力(OR无与中、重=0.503,95%CI:0.278~0.912)。结论吸烟大学生戒烟与否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联合对大学生开展控烟宣传教育以及加强管理工作,促使吸烟学生尽早改变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杨晓剑  陈友兰  田丁  刘晓婷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92-1494,1496
[目的]评价厦门市参加中国戒烟大赛人群的戒烟效果,探讨影响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参加中国戒烟大赛厦门赛区的712名报名者,在戒烟大赛开始半年后,随机抽取20%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吸烟情况、戒烟情况和复吸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参赛者的文化程度、婚姻、吸烟量、烟龄、戒烟次数、戒烟态度、戒烟措施和是否得到支持对成功戒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的OR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家人亲戚支持、戒烟次数、吸烟量(P﹤0.05)。[结论]开展群体性戒烟竞赛对吸烟者戒烟起推动作用,家庭约束力和社会环境是戒烟成败的关键,营造不吸烟的环境关系到控烟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2015年度上海市公务人员戒烟大赛的1年随访效果,探讨复吸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保持戒烟干预效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阶段性戒烟成功者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戒烟大赛1年随访复吸率为19.70%,79.49%的复吸者在戒烟后2个月内复吸,受教育程度为复吸的危险因素。复吸主要原因为吸烟朋友的压力、烟瘾发作。【结论】本次大赛1年随访复吸率处于较低水平,戒烟效果良好。受教育程度为复吸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程巧云  李红  卫成  张俊贤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197-1198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该状况可以改变。鼓励烟民戒烟、劝阻年轻人不吸烟的政策,已得到全球普遍认同〔1〕。医生的简短建议可提高戒烟率,护士提供的个别咨询也是有效的〔2〕,因此,有必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劝告服务水平。为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情况,我们于2008年1月对三门峡市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为今后医院开展戒烟服务及制定相关控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