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矢量井网设计与整体压裂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表明,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微裂缝的影响,注采井网的部署、整体压裂方案的优化对于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出了矢量井网的概念,阐述了矢量井网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了与矢量井网配套的压裂工艺,包括深井限流压裂、转向压裂、分步加砂压裂等。将矢量井网与整体压裂方案在胜利油田史深100块进行了现场实施。结果表明,矢量井网是实现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许多油气田在投入开发初期就普遍进行了压裂改造,获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重复压裂作为老油气田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延军  马新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1):5008-5010,5015
水力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增产改造的主要措施。矩形井网由于注采井数比高、注水强度大等特点,可以提高油井产能和注水井注水能力,是目前油田开发的有效井网形式之一。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对矩形井网在低渗透油田水力压裂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低渗透油田,采用矩形井网开发能获得较好效果。研究了矩形井网在不同井距和排距条件下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变化对压裂井产能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矩形井网,井距一定,压裂效果并非排距、缝长比和导流能力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Z油田5个超前注水实验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应用注采平衡分析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区块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数值模拟评价了实验区的井网适应性。通过分析地层压力与油水井数比关系、相对采液量与油水井数比关系、地层压力与吸水产液指数比关系及不同井网形式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明确了井网形式对地层压力、采油速度及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压力随油水井数比增高而单调递减,通过调整井网提高产液量还有较大的空间,井网形式与含水上升之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酸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是重要的含油气区,但是该地区的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等特点,单靠传统的加砂压裂技术,开发难度大,而且易造成油层污染。为了提高产能和经济效益,通过采用酸化压裂新技术,改善岩石内部孔道的连通性,解除地层污染,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今后类似油层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对此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表明,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微裂缝的影响,注采井网的部署、整体压裂方案的优化对于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出了矢量井网的概念,阐述了矢量井网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了与矢量井网配套的压裂工艺,包括深井限流压裂、转向压裂、分步加砂压裂等。将矢量井网与整体压裂方案在胜利油田史深100块进行了现场实施。结果表明,矢量井网是实现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8.
低渗透油藏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特点。大庆油田低渗透油田主要包括朝阳沟、头台、榆树林、双城、肇源、宋芳屯、永乐、齐家等油田。低渗透油田如何高效开发?这是大庆油田持续稳产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技术措施,最后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518-8520
以渗流理论为基础,运用稳态逐次替换法将整个渗流过程微分化,视每个微单元为稳定流动,并将适合于低渗透油藏的稳定产量公式代入每个微分单元,进行积分后,再结合物质平衡方程,最终求得启动压力梯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该方法摆脱了利用实验室求取启动压力梯度的传统方法,提出了一种运用产量和压力等生产数据的全新计算启动压力梯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同时运用该新方法对某低渗油田启动压力梯度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室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证实了新方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注气时机是气驱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油藏工程基本原理,提出了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结合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给出了气驱采收率、油藏最终采收率以及气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计算方法,并利用微积分方法研究了三个采收率相关指标随开始注气时水驱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从数学上证明低渗透油藏注气越早,三个采收率相关指标越好;所得结论与物理模拟结果一致,并从微观层面解释了气驱提高采收率幅度随转驱时水驱采出程度增加而下降的原因。最晚注气时机确定方法通过技术经济学评价方法给出。研究成果对注气决策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