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内外建筑碳交易机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建筑领域碳排放体系框架以及有关碳排放计算的相关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对国内外建筑物碳交易机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德国、美国基准能耗评价方法以及东京ETS体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介绍了天津、深圳地区碳交易模式的特点,总结了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问题。最后从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方法、MRV机制构建等方面分析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框架的关键因素,初步提出完善建筑能耗信息系统及建筑碳交易方法学的工作建议,为推动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在世界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也逐步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各试点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所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EF的资助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开展了"中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可行性研究"项目。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现状及实践,探讨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障碍,提出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发展的可行性、目标、对策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建筑领域作为重点减排行业,其碳交易制度的建立对推动全国减排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碳排放权的交易原理与交易特性,并结合国内外建筑领域碳交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筑领域实施碳交易在碳排放核算、碳排放体系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障碍.最后,提出了对建筑领域碳交易在总体框架、体系设定、体系保障三方面的初步实施建议,以期为国内建筑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6)
随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建立配套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核算体系刻不容缓。财政部于2016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解决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评价和分析了《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征求意见稿》存在碳排放权资产等会计信息的欠完整和不可比,以及碳排放权收益和成本的不配比等局限性,其源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而当前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和披露,更为务实的策略是从简核算与加强表外披露,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长远还须制定系统的碳排放、碳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6.
热语     
碳交易今年6月,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运行,成为中国首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市场,首日共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碳排放交易,指《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放减量交易。这种交易以每吨CO2当量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企业将  相似文献   

7.
开发成本高、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绿色住宅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巨大阻力,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增加绿色住宅开发的收益,因此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如何作用于绿色住宅市场,进而发掘在碳排放权交易背景下绿色住宅的融资机理。在分析绿色住宅融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设计了住宅产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将住宅开发商的初始排放权认定为建筑使用过程中因绿色度低而产生的碳排放。随后通过对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绿色住宅融资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市场行为以及融资合意性的分析,发现绿色技术的资金投入在碳交易市场机制下得到补偿,并且这种补偿机制是可持续的,会使开发商偏好于开发绿色住宅,同时金融机构也因绿色投入有了可靠的利益形成机制,投资风险变低,而偏好于对绿色项目的投资。  相似文献   

8.
以既有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出所发生的四大费用:改造费用,使用费用,拆除费用和政府的补贴,以及详细的费用构成,建立了节能改造的LCC估算模型。详细介绍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全寿命周期费用中节约费用的计算方法,并且引入碳排放权交易理论,运用碳交易价格确定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后,每年可以节约的费用,不仅可以更好地衡量出节能改造的经济效果和减排效果,而且为我国进入国际碳交易市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97-99
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碳排放问题备受国际关注,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碳排放具体会计准则,对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应根据碳交易市场发展的不同成熟阶段分别对碳排放权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相似文献   

10.
王欣  吴昊  戎鑫  于路港 《建筑技术》2022,(5):610-613
深圳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对深圳市建筑装饰工程碳排放计算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基于《深圳市建筑装饰碳排放计算标准》对深圳市人才研修院院士楼1栋住宅装饰工程碳排放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装饰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碳排放由高至低的排序为材料生产阶段、材料运输阶段、施工阶段、拆除阶段,碳排放最高的3个子分部工程为墙柱面工程、天棚工程、楼地面工程,累计占比达82.76%。  相似文献   

11.
对建筑楼宇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评估建筑楼宇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建筑物材料及所耗能源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获得不同建筑材料及能源碳排放系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中的碳排放量占到全生命周期的比例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时间集中、绝对量大,是建筑节能减排的研究重点。构建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的计算模型,包括建材、设备生产与运输的CO2排放,以及施工过程的CO2排放。利用该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78栋办公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量。平均来看,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为326.75kg/m2;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碳排放明显增加,超高层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是多层建筑的1.5倍;土建工程的碳排放量占到物化阶段的75%左右,而钢筋、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土建工程的80%以上。分别以建筑层数和建材用量为自变量做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对比,发现以钢筋、混凝土和墙体材料为自变量的预测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3.
建材行业二氧化碳量排放的65%~67%来自水泥制造业,工艺环节的排放又占到水泥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60%以上,面对全国碳市场即将于今年启动,水泥熟料作为首批纳入行业,基准值确定与碳配额的分配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履约成本。企业通过转变原料、能源消费方式,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推行力度,结合碳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消除碳交易制度带来的影响,先进企业还可以做到在碳市场中有所盈利。  相似文献   

14.
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这仅仅是建筑运行使用过程,若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比例将会更高。在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下,绿色建筑是否比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更低碳,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项研究基于LCA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天津生态城75栋绿色居住建筑为样本,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为43-64kg CO2/m2·a,且碳排放水平与绿色建筑星级无明显关系。本项研究为建立天津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和评价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安装施工 3 个阶段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数据,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系统核算了深圳市某装配式建筑的总碳排放量,识别了各个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88%),主要由剪力墙和叠合梁的钢筋消耗引起,是预制构件碳减排的重点阶段,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次之(11%),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小(1%)。该结果可以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本文建立了基于施工图的建筑物建造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以施工文件相关数据为计算依据,由于施工图文件数据比较吻合实际情况,故这种方法可以较精确地计算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利用该计算方法,对深圳市某混凝土结构的值班室建造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在建造阶段总排放量中占主要部分,据此提出了建筑物建造阶段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繁荣,建筑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建设量的增长达到高峰期,建筑规模大、施工耗能多,向大气中排放了许多的CO_2。建筑企业的计价均以清单工程量乘以套入的市场单价而得,以此计算思路,将市场单价替换为各材料设备的碳排放因子,核算建筑产品的碳排放总量。以此思路计算工程量清单单位定额的碳排放系数,构建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与工程量计算软件相结合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可在福建省区域内推广使用,指导建设各方在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过程中对不同材料、设备开展专项节能与减排活动。核算工具是基于工程量计算软件建立起来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可以在业内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低碳建筑的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建筑利用中的人均碳排放指标和建筑用能过程碳减排效率对低碳建筑进行评价。指出建筑碳排放实质上是人的碳排放,建筑只是使用者的能耗平台。因此,对建筑碳排放的评价要用强度指标,即建筑使用者人均碳排放指标。而对建筑设备的碳排放评价,是一个投入产出分析过程,即投入隐含碳、间接碳和直接碳,产出避免碳排放量的效率。同时计算得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隐含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