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31-313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40 例糖尿病足(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比较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35例显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 <0.05);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下降(2.36±0.56)mmol /L,进餐2 h 后血糖平均下降(4.93±1.76)mmol /L,相对于对照组指标下程度显著(P <0.05);实验组复发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12.5%,P <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对防止或降低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效果显著,值得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Ⅳ期压疮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7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Ⅳ期压疮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至创面床准备完毕后联合点状植皮;对照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至创面床准备完毕后辅予牵拉后继续负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压疮至创面床准备完毕后联合点状植皮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敷料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83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敷料进行换药.对两组局部溃疡的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局部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型伤口护理敷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足伤口及周围皮肤的损伤,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截肢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传统敷料换药,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新型敷料。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观察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新型敷料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伤口和周围皮肤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清创、引流、换药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在相应干预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动物的创面大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百分比、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高温对照组与常温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创伤后7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率及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增高(P〈0.05),而实验组较相应的对照组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是阻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耿艳侠  卢思英  刘岩 《重庆医学》2016,(9):1260-1262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对于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感染需要植皮患者8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42例,试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VSD治疗,即药物治疗、换药及外科清创;试验组患者在清创的基础上采取VSD治疗。两组患者均待感染创面有肉芽覆盖时,采用邮票状植皮或打包法植皮。比较两组的创面治愈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48.4±5.2) dvs.(22.5±5.1)d,平均住院时间(40.2±5.2)dvs.(22.8±4.2)d、平均住院费用(33652.8±211.4)元 vs.(24633.1±142.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联合游离皮片植皮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烧创伤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2012年6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烧创伤难愈性创面患者共50例,依照就诊时间差异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探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清创、修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伤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换药情况及最终疗效。结果最终疗效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烧创伤难愈性创面疗效明显,有效降低了患者痛苦,加速了伤口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究混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9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治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混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下肢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64%,高于对照组61.36%(P<0.05);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面积大小、经皮氧分压和创面pH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大小和创面pH都比治疗前有所减小,经皮氧分压有所升高(P<0.05);且研究组创面面积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经皮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pH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糖尿病足患者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和峰值流速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都比治疗前有所增加,峰值流速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峰值流速小于对照组(P<0.05);另外,2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都有所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快速改善创面愈合情况,纠正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提高下肢功能,两药相互辅助,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合并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40例采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纵膈感染死亡,实验组中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治愈率均为97.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部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痛苦小,创面愈合快、更换敷料次数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并且具有美观、安全、手术创伤小、可保护重要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糖尿病足2~4级的患者40例。根据患者知情同意分成两组。治疗组20人,由骨科医生清创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20人,由专科护士(曾参加伤口护理培训)采用湿性换药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3周后治愈率,两组溃疡治愈时间、住院天数、换药次数、耗材费用。结果治疗组3周后治愈19人,治愈率95%;对照组20例仅1例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经卡方检验,χ2=32.60,P〈0.001,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率(P〈0.001),治疗组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日,减少换药次数(P〈0.001),所耗材料费用P=0.141(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疗程、减少换药次数。同时不增加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联合碘伏、双氧水灌洗对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手足外科糖尿病足实施VSD治疗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8例,仅在常规清创后,实施VSD封闭负压引流;实验组30例,在实行VSD封闭负压引流的同时,联合碘伏、双氧水进行创面灌洗。比较两组引流管堵塞率,创面细菌感染率、VSD敷料更换次数。结果:58例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常规组与实验组的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4%和3.33%,(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21.43%和6.67%,(P<0.05);负压敷料更换平均次数分别为4.5次和2.1次,以上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在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同时,加用碘伏双氧水联合灌洗比单纯的应用VSD封闭负压引流,能够减少引流管堵塞,降低创面细菌的感染率,减少负压敷料更换次数,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在难愈性伤口患者的治疗中,总结并阐述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感染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难愈性伤口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技术治疗路径;实验组应用负压技术治疗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的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与不同程度上的优化,但是实验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对照组为84.4%,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难愈性伤口患者的治疗中,相比常规技术治疗路径来说,负压技术治疗路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降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总费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渗盐敷料结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肿瘤患者慢性小型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2年9月我院有慢性小型伤口的肿瘤患者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高渗盐敷料结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肿瘤患者慢性小型伤口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伤口湿性环境愈合原理对患者进行换药。统计两组患者伤口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及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伤口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及愈合时间分别为(14.56±6.77)次、(890.52±603.74)元、(54.54±26.70)天,观察组三项指标分别为(8.33±2.96)次、(184.53±124.25)元、(25.32±5.91)天,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敷料结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运用,能减少肿瘤患者慢性小伤口换药次数,降低住院期间换药费用,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肿瘤患者慢性小伤口治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在肿瘤患者慢性小型伤口的处理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创伤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观察伤口细菌数量的变化和伤口大体情况。结果高温对照组创面细菌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上升趋势,与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实验组细菌数量增长显著低于高温对照组(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具有显著的隔离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丽 《当代医学》2016,(10):81-82
目的:探讨在传统换药基础上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压疮感染对用药次数及行Ⅱ期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且自愿参加本次试验的Ⅲ及Ⅳ度压疮患者102例,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n=52)和对照组(n=50)。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换药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以传统方式换药。对2组患者同一时间点创面改善情况、治疗中换药总次数及Ⅱ期修复手术时长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换药次数为(2.3±0.7)次,对照组为(27.7±5.8)次,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Ⅱ期修复手术平均时间为(21.5±4.6)d,对照组为(29.4±7.9)d,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均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在传统用药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创面愈合,降低治疗成本,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结肠镜检查患者应用FME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对检查前肠道准备进行护理以预防肠道准备失败的发生的效果。方法将预约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按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FMEA进行护理:对患者可能发生肠道准备失败的失效模式及原因进行分析、评估,计算RPN (风险指数),制定落实前瞻性护理防范措施。结果对两组的肠道准备情况、检查时间、对检查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及比较:实验组的肠道准备失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准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对结肠镜检查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FMEA进行护理,能有效防范肠道准备失败的发生,保障肠道准备的效果,提高检查效率,减轻检查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刘海波 《黑龙江医学》2014,38(4):423-424
目的 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传统创面处理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26例患者治疗为优,4例患者治疗为良,而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治疗为优,11例患者治疗为良,10例患者治疗为差.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效果显著,创面愈合时间短,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两种翻身床套在烧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50例烧伤后使用翻身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使用以非织造布和塑料膜加工而成的一次性翻身床套,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布料翻身床套.比较两组患者翻身床治疗前及翻身床治疗后72h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及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翻身床治疗前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翻身床治疗后72h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翻身床套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