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建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54-155,157
目的探索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肺结核空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06例肺结核空洞病灶的HRCT扫描图像,评价空洞壁及周围特点。结果肺结核空洞106例,83例位于上叶及下叶背段,增强后32例空洞壁无明显强化,54例轻度强化,82例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卫星灶,发现播散病灶94例,发现淋巴结肿大32例。HRCT较常规CT扫描多发现空洞35例。HRCT在显示空洞、壁结节、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样变、树芽征、支气管扩张及小叶间隔增厚的征象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结论 HRCT能清晰显示肺结核厚壁空洞、卫星灶及空洞以外结核病灶的特点,能提高肺结核空洞的准确率,是诊断肺结核厚壁空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薄层高分辨率CT(HRCT)评价活动性肺结核的各项影像学征像,探讨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薄层螺旋CT对50名已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其中痰及支气管灌洗液中查出结核杆菌阳性36例,14例经临床随诊半年以上.采用西门子欢悦双排螺旋CT进行肺部10mm常规层厚扫描,对病灶区进行1mm高分辨扫描.结果 6例病变HRCT显示支气管增厚及狭窄,21例显示微节结影及小叶实变,空洞影.18例显示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质增厚.其中46例显示磨玻璃影,44例显示小叶中心结节分支状影及树芽征.结论 螺旋CT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能提供较常规CT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本文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全部作了常规胸部CT扫描及部分病灶局部区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简称:HRCT)(High Rate CT简称HRCT),18例作了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100ml。结果 本组40例共75个股段发现病变,CT影像以活动性病变占多,其中以实变为主13例(32.5%)、空洞7例(17.5%)、结节和肿块14例(35%)、斑片影6例。(15%)。结论 影像表现的多样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是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HRCT在肺错构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洪  陈文清 《海南医学》2002,13(10):18-19
目的:比较常规胸部CT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简称:HRCT)在肺错构瘤诊断中的差异。方法。经手术证实的42例经CT胸部检查的肺错构瘤患者,同时行HRCT扫描。结果:常规CT扫描结节内发现钙化11例(26.2%),而HRCT扫描中,12例结节内发现钙化,常规扫描仅5例(11.9%),确定结节内含脂肪组织,而HRCT扫描发现15例(35.7%)病变内有脂肪成分,结论:在肺错构瘤,HRCT确定病灶内是否存在脂肪组织明显优于常规胸部CT。  相似文献   

5.
CT对阻塞性肺气肿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肺功能检查、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扫描 (HRCT)对检出阻塞性肺气肿的能力 ,结果显示 ,CT诊断的检出率高于肺功能检查 ,HRCT较常规CT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何远刚  欧阳起  郭兴全 《广西医学》2005,27(9):1377-1379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螺旋CT对临床明确结核中毒症状或有呼吸道症状时间较长而常规X线检查阴性者50例、确诊肺结核病而疑并发症者75例,对全部病例行常规CT平扫,其中25例行敏感区HRCT扫描。结果 肺内隐蔽性结核5例,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少量胸膜腔积液2例,局限性干性胸膜炎2例,肺结核合并肺癌12例,肺结核合并肺曲茵病9例。结论 螺旋CT特别是HRCT在肺结核病的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复习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及辅以三维重建(3D成像)对外鼻骨折的诊断,并参照常规CT平扫、X线片,论述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鼻外伤患者的鼻骨X线平片、常规CT扫描及HRCT扫描(其中15例行3D成像)图像分析,双盲法阅片,研讨HRCT扫描及辅以3D成像对外鼻骨折的诊断优势。结果:以HRCT扫描辅以3D成像综合分析作为外鼻骨折诊断金标准。对外鼻骨折的显示率,X线平片,常规CT平扫、HRCT扫描分别是:69.3%(34/49)、85.7%(42/49),95.9%(47/49)。其中X线平片对外鼻骨折的具体位置,骨折程度分析能力最低,常规CT平扫其次,HRCT扫描相对准确率最高。结论:HRCT扫描对外鼻骨折的显示具有相对优势,如必要时辅以3D成像则可作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诊断颅底骨折的80例患者行常规CT检查及HRCT扫描,并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中,HRCT显示骨折65例,常规CT显示47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的颅底骨折症状的135例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系列双螺旋CT扫描机,先CT常规扫描(层厚层间距5mm),然后进行HRCT扫描,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5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105例,CT常规扫描显示骨折线69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报告30例老年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应用X线胸片与CT或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扫描层厚5-10mm,HRCT扫描层厚2mm,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比较X线与CT或HRCT的优缺点和两者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价值,HRCT对显示肺内粟粒型、小结节型、小空洞型及支气管扩张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有良好的帮助。并提出临床疑为肺结核而胸部X线检查不典型或阴性者均应首选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检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表现和特点。方法:4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全部作常规胸片和胸部CT扫描,部分病例局部行高分辨CT(HRCT),8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96个肺段发现病灶,其中实变为主15例,空洞11例,结节肿块11例,斑片影8例。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影象表现多样性,CT(HRCT)对确诊病灶和判断活动性具有决定意义,多发虫蚀样空洞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灶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周永生  王春霞 《中原医刊》2007,34(23):15-17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CT(以下简称HRCT)在轻微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为支气管扩张、28例有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病史的患者以及20例健康检查者分别进行常规螺旋CT扫描和深吸气及深呼气相HRCT扫描。将螺旋CT与HRCT扫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找出HRCT在轻微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优势及深吸气与深呼气相HRCT的特点。结果48倒可疑支气管扩张患者中,螺旋CT发现支气管扩张38例,HRCT发现支气管扩张43例:在28例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史的患者中,呼气相HRCT发现支气管壁增厚18例;显示病变肺叶的空气潴留征11例。结论深吸气相HRCT对显示肺小气道病变尤其是小支气管扩张比常规CT有更大的优越性;深呼气相HRCT在发现支气管壁增厚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并能清晰的显示病变肺叶的空气潴留征。对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应首选HR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数据高分辨率CT重组(HRCT)对吸烟者早期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5例X射线胸片示正常,肺功能正常,无临床症状吸烟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应用64层CT常规扫描及低剂量HRCT检查。结果:低剂量HRCT发现肺气肿26例,常规CT发现肺气肿27例。结论:在无临床症状吸烟者健康体检中,X射线胸片作为影像诊断往往会出现肺气肿的漏诊。而低剂量HRCT弥补了X射线胸片诊断早期肺气肿的不足,为无临床症状吸烟者诊断早期肺气肿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与常规CT取得相同效果,而且辐射剂量大幅降低,是值得提倡的吸烟者健康体检中早期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副鼻窦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副鼻窦疾病患者分别行冠状常规和高分辨率CT扫描,将所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53例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结构及粘膜增厚和5例骨质破裂表现在HRCT图像上均得到清晰显示(显示率均为100%)。常规CT仅显示31例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结构(占58.7%)、38例粘膜增厚(占71%)和3例骨质破坏(占60%)。结论:HRCT对副鼻窦、鼻腔正常细微结构以及局部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  相似文献   

15.
叶敏  马黛群 《海南医学》2009,20(10):118-119,115
目的探讨CT对单纯筛骨眶板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颅面部外伤患者进行头颅常规CT扫描,12例行HRCT扫描检查。结果37例单纯筛骨眶板骨折患者中,30例(29例凹陷型骨折,1例粉碎型骨折)经头颅常规CT扫描明确诊断,7例线型骨折经HRCT扫描明确诊断。结论头颅常规CT和HRCT能清楚显示单纯筛骨眶板骨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两者联合应用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方法:53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行胸部CT扫描,部分病灶局部区使用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简称:HRCT),其中20例注射对比剂优维显100ml作了增强扫描。结果:53例CT共发现95个股段病变;常见肺段占65.3%,少见肺段34.6%,仅发生于少见肺段26.4%;结核病灶以活动性为多,其中实变为主,16例(30.2%)、空洞9例(17%)、结节和肿块19例(30.4%)、斑片影9例(17%)。随访发现,CT影像改变随患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波动。结论:CT影像表现的多型性;且只发生于少见肺叶(段)的肺结核明显高于非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Diffuse lung disease,DLD)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病理及临床证实的76例有感染性、肿瘤性和心源性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58例行平片和CT检查,12例行CT和HRCT检查,6例行平片、CT和HRCT(high resolution CT)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在76例中,弥漫性肺实质性病变31例(39.6%),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25例(32.8%),同时弥漫性累及肺实质与肺间质性病变21例(27.6%)。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HRCT扫描对判定病变范围、部位和性质明显优于胸部平片和常规胸部CT扫描,但没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和病史对肺部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对提高此类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CT和X线检查诊断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肺结核并分别行X线胸片及胸部螺旋CT检查的200例患者,将最后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肺结核中有51例明确为合并EBTB,X线、螺旋CT对肺结核患者合并EBTB的发现率分别为7%、25.5%,胸部CT的发现率显著高于X线胸片,X^2=35.29(P〈0.001)。结论 EBTB的X线表现除了一部分病例可表现为阻塞性肺不张外常无特异性,胸部螺旋CT与X线比较可显著提高发现率,对诊断EBTB有较高优势。  相似文献   

19.
陈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89-90,92
目的运用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肺孤立性结节(SPN)。方法选取30例周围型肺癌病例和12例肺结核球病例,分别行常规扫描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比较分析平扫CT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结果肺癌在增强CT后30~180S各期cT值均显著高于平扫CT值,且高于同期肺结核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111.P:0.000)。而肺结核在CT增强后各期CT值与平扫CT值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F=9.940,P=0.085)。肺癌患者中18例结节状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斑片状强化,肺结核患者中有类圆形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2例。增强后肺癌诊断准确率达96.7%(29/30);肺结核准确率达83_3%(10/12)。结论SPN的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帮助鉴别诊断肺癌和肺结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RCT评分标准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HRCT检查和评分,每侧肺组织划分为为三个区域,分别对各类型CT征象所累及范围进行评分;分析评分结果与痰细菌学检查结果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结核菌涂片结果分为4组,其中,AFB(+)12例、AFB(++)11例、AFB(+++)10例、AFB(++++)9例,相关性分析显示(1)HRCT总评分与痰阳性分级有正相关性(r=0.9661 P〈0.0001):(2)HRCT总评分与结核菌抗原ESAT6、P4-6、P8.10特异性IFN—y释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805,P=0.0017,r=0.4451,P=0.0083,r=0.4211,P=0.0131)。结论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复杂的CT征象的范围为基础的HRCT评分标准与细菌学及免疫学均呈正相关,表明该HRCT评分标准对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