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与河南生态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昊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54-57,70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文章概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意义,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的河南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比较了东、西、中三条线路的利弊,论证了中线工程选线科学、水源可靠、水质优良、自流入京等无以伦比的优势。指出此项工程的实施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实施后对周围环境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前期研究中,必需搞好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预测,其中主要有:调水对环境地质影响、调水对水环境变化影响、调水对土壤盐渍化影响,以及调水对诱发地震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工程水源地水环境保护的难点,认为经济落后,水质和生态的逐渐恶化是其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此提出了工程水源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南阳旅游业发展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讨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旅游价值和它对南阳旅游业发展的整合提升作用,指出在引水工程景观带构筑中,用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理念做好资源配置,凸显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并对由于引水工程的开凿使南阳旅游资源价值和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提出了南阳旅游业发展要实施点轴发展战略,重塑旅游品牌形象,创新旅游城市形象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9,(10):44-44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郑州段工程28日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规划,该工程年分配水量5.17亿立方米,到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每年将为郑州市增加5亿立方米的Ⅱ类优质水,将有力缓解郑州市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居民饮水质量,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规模对汉江中下游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沈大军 《地理学报》1998,53(4):341-34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措施。但调水将给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及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丹江口水库不同调水方案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灌溉和航运的影响,并提出补偿工程措施。调水60×108m3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较小,可基本不予补偿;调水150×108m3的影响稍重,但对航运和灌溉用水的影响不大,适当补偿可以解决;调水230×108m3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用水的影响十分严重,必须全部渠化并修建江汉运河。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坡向等5个主导评价因子.采用等差指数多因子综合分析与最低限制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RCGIS 9.0软件提取相关信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耕地进行了分等定级.结果表明,最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面积分别占3.4%和36.5%,以中低产田为主;临界适宜和不适宜的土地面积占16.8%和43.4%,具有潜在的宜林宜牧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对于水源区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已初步确定先行从长江上游的雅砻江调水40亿m3至黄河上游的洮河,经洮河至刘家峡水库后入黄河干流.本研究从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新增水资源量入手,结合新提出的黄河干流甘肃段的新型水土格局(即"弦弧"两支主要输水路线下),重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的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河南省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从强化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等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公平与效率停留在经济系统内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是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是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的统一,目前,我国水资源现状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情况非常严峻,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既不能实现公平也不能体现效率,文章在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公平和效率需要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河南省水资源的现状,在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超前性和导向性原则的基础上创建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驱动、核心和表征三类指标构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完整地描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状态,涵盖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全面分析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该指标体系的衡量与考核可以找出河南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不足,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河北省受水区近50年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人类活动对河北省生态环境影响最剧烈的1950s—2000s初期,从气候、水环境、土壤及环境地质、土地利用/覆盖、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即南水北调河北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演变状况,为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及河北省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安全与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水安全的概念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重整用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等,符合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水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沿线湖泊水质状况,于2015年6月(枯水期)采集了东平湖4个地表水样品和7个地下水样品,测定了其中As、Cd、Cr、Cu、F、Hg、Mn和Pb等8种元素的含量,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评分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水环境质量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重金属浓度多数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其中Hg污染相对较重;地下水中重金属浓度多数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及以上,其中F和Mn污染相对较重。4个地表水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其水质优良;地下水中3个采样点的综合水质评分小于2.5,水质良好,4个采样点的综合水质评分大于4.25,水质较差。地表水的平均健康风险为9.18×10~(-5)a~(-1),地下水的平均健康风险为8.16×10~(-5)a~(-1),均为III级中风险。  相似文献   

16.
赵雪 《中国沙漠》2000,20(Z2):167-170
豫北平原的沙质草地分布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冲积形成的沙丘、沙地。其主要类型有:①以白茅、达乌里胡枝子为主的草从草地;②刺槐、杨树等林地下层以藜、白茅、茜草等为主的林下草地;③以碱茅、狗牙根等为主的低湿草地。沙质草地的主要特征为种类组成简单,牧草产量低(<2 000 kg·hm-2)且利用过度。但多种优良栽培牧草在沙地生长良好,可获较高产量。在沙地开发中,应针对各草地类型采取相应措施改造为人工、半人工草地。同时应结合沙地多种林木、果树和经济作物种植,建设农牧林复合经营的系统。畜牧业开发应以产业化为主导,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畜种,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选取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较大的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全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评价,从而为全省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虚拟水是当今水科学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在计算河南省2009年3种主要农作物生物需水量的基础上,结合作物单产得到初级产品单位虚拟水含量,明晰了这3种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3种主要农作物中,棉花的单位虚拟水含量最高,玉米最小。空间上小麦的单位耗水量在三门峡最高,漯河最低;玉米的单位耗水量在三门峡最高,许昌最低;棉花的单位耗水量在鹤壁最高,信阳最低;3种作物单位虚拟水含量从东南向西北增加,尤其在东西方向最明显,但是不同作物又有细微差别。中东部水资源短缺区应提高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丘陵和山前平原单位耕地地表水丰富区可种植虚拟水含量较高的作物。提供了从虚拟资源视角认识水资源消耗的实证,可以对河南省农作物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分析影响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两大障碍因素———有形减量和隐形减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保护耕地的制约机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体系、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宜农荒地资源等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华  李晓云  荔克让 《中国沙漠》2000,20(Z2):141-145
油桃设施促早栽培是国内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新农业技术,为了促进油桃设施栽培在豫北沙地的稳步发展,使之成为沙地高效开发的果产业之一,本文根据果树设施栽培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借鉴国内油桃设施栽培的成功经验,结合豫北沙地自然、社会经济的状况,建立沙地油桃高效设施栽培模式,提出适宜的设施类型、结构,适栽品种,配置模式,栽植密度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