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183例(187眼)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明确角膜感染的种类,采用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单眼发病179例,双眼发病4例。发病年龄为1~80岁,平均(52.75±15.08)岁。男117例,女6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84眼(44.92%),细菌性角膜溃疡28眼(14.97%),病毒性角膜炎14眼(7.49%),细菌真菌混合感染5眼(2.67%),病因不确定56眼(29.95%)。单纯药物治疗者118眼(63.10%),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24眼(12.83%),清创联合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术19眼(10.16%),治疗性角膜移植术18眼(9.63%)(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6眼,板层角膜移植术2眼),泪囊鼻腔吻合术5眼(2.67%),眼内容摘除术5眼(2.67%),其中2眼为羊膜移植失败者。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感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因,局部清创联合安尔碘Ⅲ稀释液冲洗及药物治疗对大部分感染性角膜炎有效,部分患者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前角膜移植被认为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最佳治疗方法。1998年来我院对经抗真菌药物无效的57例真菌性角膜炎施行角膜移植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计57例(57眼),其中男32人,女25人,年龄13~48岁,平均37岁。有植物性外伤史者43人,无明显发病诱因者14人,就诊时间平均18.5天。临床分型:术前根据形态学检查、10%氢氧化钾湿片、真菌培养、术中剖切情况及术后病理学检查分为水平生长型和垂直生长型。本组57眼中术前菌检阳性者51眼(角膜穿孔者3眼…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角膜炎药物及手术治疗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挺  陈家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11):651-654,I000
为探讨真菌性角膜炎选择抗真菌药物或角膜移植术治疗的适应症。将82例按病灶特点分为5组。Ⅰ组药物治疗(32例),Ⅱ组先药物治疗,待机手术治疗(11例)。Ⅲ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19例)。Ⅳ、Ⅴ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分别11、9例)。结果:Ⅰ组治愈率78.13%,是否伴前房积脓对治愈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Ⅱ组11例有2例(2/11,18.18%)药物治愈,9例(9/11,81.82%)需手术治疗,8例治愈。Ⅲ、Ⅳ、Ⅴ组治愈率分别47.37%、45.45%、55.56%。结论无手术适应症的真菌性角膜炎强调药物治疗,只有在发生溃疡穿孔且眼内容物脱出或继发性青光眼时才考虑手术。真菌性角膜炎伴眼内炎采用角膜移植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及眼内注药术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角膜炎患者首诊常规涂片检查,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28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灼、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ml qd,0.5%氟康唑(普芬)点眼q1/4h,口服斯皮仁诺0.2qn。视病情轻重及变化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及给药方法。结果 27例痊愈,1例恶化手术治疗。结论 FK的首诊涂片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清创、碘烧、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联合匹马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常规用药方式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例(42只眼),在匹马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的基础上采用0.2%氟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2例中36例(85.7%)痊愈,治愈时间为12~30 d,平均(19.3±4.9)d,5例经手术治愈,1例最终摘除眼球。1例患者在第5次注射后突然出现眼部刺激症状,给予双氯酚酸钠滴眼液点眼,2d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随访1~3个月,无穿刺道瘢痕形成,治愈者无复发。结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联合匹马霉素滴眼液点眼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均非全层)86例(86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情况。结果86例中治愈80例,成功率为93.02%;随访观察6~24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为0.2~0.6。6例复发,复发率为6.98%。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有效的术式,具有及时控制感染和复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Shi W  Li S  Xie L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47-350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均位于角膜中浅层)且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68例(68只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真菌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情况,并对术中取下的病变角膜组织行真菌培养、菌属鉴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8例患者中,64例治愈,成功率为94%;随访观察6-36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为0.2-1.0;4例复发,复发率为6%。59例角膜组织标本真菌培养阳性,其中镰刀菌属41例,曲霉菌属8例,念珠菌属4例,青霉菌属2例,其他丝状菌属4例。61例病理切片行高碘酸-Schiff染色可见菌丝,57例菌丝均未超出病变角膜切片的深度和边缘,仅4例复发者可见菌丝达角膜组织切片全层,其中曲霉菌属3例,镰刀菌属1例。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及溃疡直径较大或偏中心的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具有治疗和复明作用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昱昭  胡悦东  陈蕾  张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51-2153
目的:总结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09/2011-09在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常规角膜刮片检查,并对全部患者施行角膜溃疡清创术,根据角膜炎的严重程度联合给予氟康唑或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清创术治疗无效者采用自体结膜覆盖术及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角膜刮片阳性结果 27例,阳性率90%,2例于外院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菌丝阳性;1例为明确植物外伤史的8岁儿童,不能配合真菌检查。轻度角膜炎6例,施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氟康唑眼水点眼治疗全部痊愈,病程2~3wk;中度度角膜炎17例,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痊愈12例,病程4~8wk;重度角膜炎7例,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痊愈3例,病程8~10wk。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有效率70%。结论: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后角膜真菌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对40例(40眼)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或刮除,溃疡面5%碘酊及达克宁烧灼,0.2%氟康唑结膜下注射及静脉滴注,0.4%氟康唑及贝复舒滴眼,口服消炎痛、维生索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34例在10~60天治愈,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角膜穿孔,2例转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结论应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X)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25只眼)角膜炎患者结合病史,首诊采用经济快捷、可反复操作的氢氧化钾湿片法检查,并同时傲真菌培养及药敏.将临床确诊为FK的25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0.5%氟康唑点眼15 min 1次,口服伊曲康唑0.2/日.根据病情可隔日注射和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和给药方法.结果 25只眼中,24只眼痊愈;1只眼3次注射后无效而联合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FK的首诊湿片法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尽可能地提高初次诊断的正确率至关重要.清创、碘酊烧灼、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等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高,临床上因缺乏高效、低毒和广谱的抗真菌药物且角膜供体缺乏,治疗较为棘手。寻求经济、有效地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病例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52例252只眼,先行药物治疗2—3周后,对药物治疗无效者根据病灶范围及深度分别采用病灶切除联合羊膜覆盖术、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覆盖术、板层角膜移植术及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随访至临床治愈后3个月。结果252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有明确植物外伤史者136例,其他外伤史42例。真菌培养阳性者168例,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6.7%。其中药物治疗痊愈者153例,行病灶切除羊膜覆盖术者12例,病灶切除结膜瓣覆盖术17例,板层角膜移植术15例,真菌感染复发2例,穿透角膜移植20例,真菌感染复发2例。治疗后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25%。所有感染菌种中,曲霉菌角膜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早期采用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频繁点眼,可取得较好效果。确诊后应根据病情、病程及现有医疗条件制定多元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干燥保存角膜片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评价干燥保存角膜片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54例(54只眼)药物治疗无产儿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无在油蔌无水氯化钙保存的角膜片,分别行板有膜移植术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治疗,术中分别以5%碘酊烧灼植床表面及氟康唑原液或移植液冲洗前房,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板层角膜移植组23例,1镒手术成功者18例,2次手术成功者3例、手术成功率为91.3%2例术后角膜炎复发,改行穿性角膜  相似文献   

13.
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23只眼)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用新鲜尸眼角膜供体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23例患者22例治愈,21例植片透明,成功率91.3%,随访2-10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0.3-0.8,2例复发。结论: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那他霉素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22例(22眼)难治性真菌性角膜炎,用那他霉素(natamycin)滴眼液治疗。结果 18例(81.82%)痊愈,3例(13.64%)好转,1例(4.54%)无效。结论 那他霉素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角膜移植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角膜移植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穿透性或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穿孔及几近穿孔的真菌性角膜溃疡53人(53眼),临床观察4~40月。结果50眼角膜植片存活,溃疡治愈率94.34%.27眼角膜植片透明,透明率、增视率均为54.00%。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者及时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可以治愈感染,挽救眼球,甚至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6.
深层板层角膜切除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深层板层角膜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直接镜检查到菌丝和/或孢子,确认为真菌性角膜炎者,尽早进行深层板层角膜切除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23例痊愈20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复发1例、再次手术而治愈。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无条件行角膜移植手术时,易尽早行深层板层角膜切除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真菌性角膜溃疡应用那他霉素和氟康唑治疗的对照研究,研究那他霉素与氟康唑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4例24眼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分别用那他霉素眼液及氟康唑眼液进行治疗.结果 A组(那他霉素组)12眼治愈9眼,有效10眼,无效2眼,有效率83%;B组(氟康唑组)12眼,治愈4眼,有效8眼,无效4眼,有效率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7,P>0.05);那他霉素组治愈率75%明显高于氟康唑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8,P<0.05);结论 那他霉素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差,致盲率高,了解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改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至关重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7例267眼,所有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及病灶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所有患眼均先采用联合抗真菌药物疗法,然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根据病情择行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术.对患眼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级,分析患眼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 267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痊愈者185眼,药物治愈率为69.29%;60眼药物治疗后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行治疗,真菌感染病灶得到控制,22眼因难治性青光眼或最终行眼内容物摘除术而丧失视功能,临床总体治愈率为91.76%.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曲霉菌和镰刀菌为常见致病真菌.与其他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相比,曲霉菌感染角膜炎药物治愈率最低,不同菌种感染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0,P=0.002).曲霉菌感染角膜炎患者临床预后最差,不同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的不同等级预后眼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285,P=0.013).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1.8%,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P<0.01);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7.5%,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P<0.01);2个组间不同等级临床预后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281,P=0.021).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均为影响真菌性角膜炎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能较好地指导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药物治疗,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角膜损伤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损伤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21例(21眼)先用药物(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后随访3~12月,平均6,5月。结果21例中10例(47.62%)单用药物治疗溃疡愈合。另有11例(52.38%)接受了结膜瓣遮盖术,其中9例溃疡愈合,另2例角膜穿孔瘢痕愈合。结论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对药物反应不敏感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文天  蓝绪达 《眼科》2000,9(1):17-19
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溃疡36例36只眼。患者曾经过1周以上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部分溃疡扩大、加深、穿孔或即将穿孔。术后随访1~3年,手术治愈率达89%,植片透明率达75%,」视力获不同程度提高者28例(87.5%)。讨论了手术时机、植孔大小及术后应用激素问题。认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控制感染、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及保全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