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及DNA含量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82例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细胞核形态和DNA原位定量测定。结果 在肺腺癌,癌细胞的DNA含量,核面积,核周长及核形态因子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均有明显关系,且肿瘤长径〉3cm组,淋巴结癌转移组的DNA六倍体(6C)以上病例数,均显著于肿瘤长径≤3cm组及淋巴结癌转移阴性组(X^2=7.83,5.25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测定69例正常人与22例鳞癌、20例腺癌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的水平,发现腺癌与正常人以及两种不同类型肺癌间性激素水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作者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细胞核形态定量分析技术,测定了39例根治性切除的贲门癌病人的癌细胞核平均截面积(A)和平均核圆形因子(NRF)。贲门癌组的癌细胞核A和NRF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贲门癌侵及胃壁全层或更深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核A显著大于仅侵及肌层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P<0.05);男性贲门癌的A显著大于女性。结果提示:该法可以用于贲门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作为贲门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20只C57BL/6小鼠皮下(1.25×106/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接种后第5 d 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 和紫杉醇10 mg/kg,连用10 d.第18 d 处死动物.取癌组织切片,Feulgen染色,利用图像分析仪测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结果:治疗组癌细胞的核面积[(18.373±4.833) μm2]、核周长[(16.522±2.518) μm]、核平均直径[(2.401±0.288) μm]、积分光密度(3.096±0.771)、DNA倍体(0.563±0.114)均小于对照组(P<0.01),核形状因子(1.186±0.081)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紫杉醇对Lewis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图象分析技术测定了80例4种类型肺癌细胞核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核面积、核体积和核周长),并分别与支气管粘膜迈性炎症和正常小淋巴细胞核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组与非肿瘤组之间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有明显差异.同样4种肺癌之间亦有一定的差异性,肺癌细胞核DNA 含量与核面积、核体积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紫杉醇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 2 0只C57BL/6小鼠皮下(1.2 5× 10 6/鼠 )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接种后第 5d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2ml和紫杉醇 10mg/kg ,连用10d。第 18d处死动物。取癌组织切片 ,Feulgen染色 ,利用图像分析仪测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结果 :治疗组癌细胞的核面积〔(18.373± 4.833) μm2 〕、核周长〔(16 .5 2 2± 2 .5 18) μm〕、核平均直径〔(2 .40 1± 0 .2 88) μm〕、积分光密度 (3.0 96± 0 .771)、DNA倍体 (0 .5 6 3± 0 .114)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1) ,核形状因子 (1.186± 0 .0 81)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紫杉醇对Lewis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食管鳞癌增殖细胞核原表达1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反映细胞增殖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信用这鳞癌中PCNA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上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研究178例不同分化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检验肿瘤的分化程度一PCNA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PCNA的高表达(阳性表达〉50%)分别为1级7/30,Ⅱ级31/74,Ⅲ级41/68,表明食管鳞 组织  相似文献   

10.
11.
①目的探讨间质内的肥大细胞与肺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②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89例经手术切除的肺鳞癌标本间质内每10个高倍视野的肥大细胞数。③结果Ⅰ,Ⅱ级鳞癌中肥大细胞数明显多于Ⅲ级(t=2.94,2.74,P均<0.01),肿瘤直径>5cm组的肥大细胞数明显少于3~5cm组和<3cm组(t=3.13,2.42,P<0.01,0.05),0.5年内死亡组肥大细胞数明显少于5年以上生存组和0.5~5.0年内死亡组(t=3.68,2.75,P<0.01),肥大细胞计数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病人间差异无显著性(t=1.85,P>0.05)。④结论肥大细胞与肺鳞癌细胞的分化、生长和病人预后有关,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应用MIPS-1型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25例小肝癌细胞核形态学参数及DNA含量。结果发现,随着小肝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减低(Edmondson分级Ⅰ~Ⅲ级),肿瘤细胞核面积、最大直径、积分光密度呈增高趋势,术后复发率逐渐增高(0%、38.9%、80%)。复发组肝癌细胞核周长、核最大直径、核积分光密度及DNA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分别为25.84±2.07比24.05±2.78,8.38±0.87比7.73±0.81,7.97±1.81比5.65±2.01,3.06±1.11比2.01±0.52(P<0.05~0.005)。结果表明,细胞核增大程度是反映肝癌细胞分化度与恶性度的有效指标。Edmondson分级对判定肝癌细胞分化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实际意义,但核形态参数与DNA指数比较,后者在判定分化程度及复发、预后方面更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对Feulgen染色的41例肺腺癌组织切片,进行癌细胞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NA倍体水平分布范围为2.47~1.79,无正常二倍体(2C),41例皆为非正倍体的异多倍体。肺腺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癌组织生长特征、组织学类型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提示肺腺癌细胞DNA检测对肺腺癌的诊断、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舌鳞癌DNA倍体性和S期细胞比率与其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2例舌鳞癌根治术后病者作随访复查和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石蜡包埋标本作DNA含量测量。结果5年生存率为56.9%,5年内死亡者和5年存活者异倍体率分别为64.5%和41.5%(P>0.05),而高S期细胞比率(SPF)分别为90.3%和41.5%(P<0.01)。有颈淋巴转移者五年生存率(28.6%)低于无颈淋巴转移者(68.6%)(P<0.05)。两者异倍体率和高SPF分别有显著差异和非常显著差异。高SPF在临床期之间、C1和G2之间均有明显差异。提示DNA倍体性与舌鳞癌5年生存率无关,而高SPF则有密切关系。认为SPF作为估测舌鳞癌的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DNA含量、AgNOR计数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术及银染技术测定了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计数,结合临床资料,探讨二者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预后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肿瘤分化越差,DNA含量和AsNOR计数越高;淋巴结转移组AgNOR计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DNA含量与AsNOR计数呈正相关。此项研究对揭示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8型(HPV16和HPV18)与喉鳞癌、喉乳头状瘤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4例喉乳头状瘤、83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HPV16及HPV18的DNA.③结果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为14.71%和30.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06,P>0.05);HPV18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未检出,而在喉鳞癌组织中为6.0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87,P>0.05)。高分化喉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分化鳞癌(χ2=6.032,P<0.05),而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鳞癌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351,1.500,P均>0.05);不同病理分化喉鳞癌组织中HPV18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60,P>0.05)。④结论喉鳞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尤以HPV16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用图象分析仪对8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133例,G227例,G326例)组织切片进行DNA原位定量分析,取得平均灰度、平均积分光密度,2~5倍体以上各区段细胞数及比例,经计算机逐步判别,选取6个参数建立分级判别式,全部病例分级回代结果与WHO分级一致率为76.74%,其中G1100%。G255.6%,G369.2%,对预后的估计也优于单纯形态定量,结果证明DNA原位定量分析对膀胱肿瘤的分级判定和预后估计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PAP方法对50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瘤和10例乳腺小叶增生症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癌胚抗原检测,其中30例乳腺癌应用JX-1医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了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1)三种生物学标志物在乳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68%、66%和64%;(2)三种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3)三种生物学标志物与乳腺癌细胞核DNA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癌胚抗原在乳腺癌有较高的表达率,可望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三种生物学标志物和D-NA含量能够反映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均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DNA含量可否作为肾上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指标 ,采用FCM技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0例以及肾上腺皮质肿瘤 7例新鲜标本进行了DNA含量的测定。6例病理为皮质腺瘤标本 ,2例DNA含量为非整倍体 ,其中 1例出现肝转移而确诊为恶性 ,1例皮质腺癌为二倍体的患者无瘤生存 ,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以及瘤旁肾上腺标本DNA含量均为非整倍体 ,但病理学及随访均不支持恶性。认为采用FCM技术测定肾上腺肿瘤DNA含量对判断皮质肿瘤良恶性可能是一项重要方法 ,但对嗜铬细胞瘤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临床病理和电镜观察,对胃鳞癌和腺棘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和组织起源、诊断标准进行了探讨。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胃鳞癌可能来自鳞状上皮化生,而腺棘癌则可能起源于腺癌组织的恶性鳞化。对于确诊单纯型(鳞癌)或混合型(腺棘癌)肿瘤,电镜观察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