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双霖  苏瑶 《现代导航》2021,12(6):438-443
多传感器组网信息融合时,需要对组网中各传感器系统误差进行估计和补偿,以消除各传感器系统误差对融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雷达组网系统误差配准模型,并对最小二乘算法 (LS)、广义最小二乘算法(GLS)、递推最小二乘算法(RLS)、修正 EX 算法等误差配准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给出了扩维配准模型用于解决多传感器组网配准问题,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算法收敛情况难以判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误差配准收敛性判定的方法。根据仿真结果对误差配准算法性能进行分析,同时验证了扩维配准和收敛性判定方法的有效性,支撑配准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GMSK调制终端的相位误差测试中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丈章采用优化最小二乘算法实现基于GMSK调制终端中相位、频率误差的测试.对GSM测试终端的频率和相位误差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分析罗德施瓦茨综合测试仪CMU200的相位误差测试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GSM突发脉冲的特性,提出了采用分段式最小二乘法来计算相位误差的算法.仿真表明分段最小二乘方法是测试射频终端相位误差的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测向数据,可充分利用所有的相位测量信息,得到很高的测向精度。论文推导出了最小二乘法测向基本公式,并根据公式,论述了最小二乘测向算法的硬件实现技术。文中所述的测向技术和硬件实现技术,具有算法实现简单、测向精度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最小二乘法在声场重建中应用广泛,主要分为频域和时域两种实现形式.频域最小二乘法是对各频点上的声场重建误差进行最小化控制,通常需要在各频点进行独立的正则化处理,导致重建滤波器的非因果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引入时延因子.时域最小二乘法是对控制点上的时域重建误差进行最小化控制,对重建滤波器系数进行整体求解,不存在非因果问题.本文利用两种算法仿真了自由场假设下的单目标区域和多目标区域的声场重建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滤波器阶数相同的情况下,两种算法在单目标区域声场重建问题中表现相近,在多目标区域的声场重建问题中,时域算法明显优于频域算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小二乘和牛顿迭代法的空中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远程高速运动目标进行定位的过程中,提高定位精度是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最小二乘法受测量误差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和牛顿迭代法的混合算法.该算法结合了最小二乘法估计性好和牛顿迭代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时差测量精度为5ns时,均方根误差较最小二乘法定位结果减少了43m.  相似文献   

6.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多功能 传感器信号重构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金玮  刘昕  孙圣和 《电子学报》2004,32(3):391-394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Moore-Penrose广义逆矩阵的基本性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用于多功能传感器输入信号的数值重构.算法既考虑了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漂移,同时也考虑了输入信号的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同传统的最小二乘策略相比具有较高的重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无线电工程》2016,(2):65-68
针对非合作目标多雷达组网中的系统误差配准问题,介绍了基于地心地固坐标系的三维空间配准模型,以及常用的雷达误差配准方法——最小二乘法。为了能够实时估计出系统偏差,并解决最小二乘等批处理算法在求解系统误差过程中数据量、计算量和存储量随时间递增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的有限记忆最小二乘法。通过一个实例,对新算法进行Matlab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最小二乘法是求解精确晶格参数的基本方法.讨论了使用和不使用校正函数情形下的科恩最小二乘法,给出了所有晶系的法方程、晶格参数、误差估计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晶格参数、校正函数参数的阻尼最小二乘迭代算法,该方法具有普适性,有大的收敛范围和快的收敛速度.作为应用例子,计算了数个不同晶系晶体的晶格参数,说明最小二乘法是获得高精度晶格参数的计算方法;用阻尼最小二乘法计算了ChuG校正函数的参数,表明该方法是获得校正函数参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电子技术》2017,(3):150-152
提出了圆度误差评定的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算法(IRLS)。该算法采用一个迭代过程求解一系列加权最小二乘问题,并在每一步迭代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权系数进行调整,使其逐步逼近最优拉格朗日乘子,使最小二乘解逐渐逼近最小区域解。该算法保留了最小二乘法快速、惟一的优点,改正了其误差偏大的缺陷,采用Matlab语言编程,算法计算简单且易于实现,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航管二次雷达测量精度分析及改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影响航管二次雷达测角、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及误差大小,实际应用中其误差因素的改善受雷达系统硬件条件限制,难以实施.文中从二次雷达数据处理角度给出了改善雷达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其内容包括OBA表自校准技术、最小二乘法测角、测距误差修正等.上述方法经工程应用验证,可有效提高二次雷达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微系统与纳系统技术(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系统(Micro Systems)和纳系统(Nano Systems)是微米纳米技术最终开发目标之一,是21世纪技术发展的热点。作为IC的扩展和大规模微结构器件在小空间中的高度集成,我们的读者在陌生中可能会感到一丝熟悉。  相似文献   

12.
微系统与纳系统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 纳系统技术 纳系统,或称NEMS,其关键特征尺度在几百到几纳米,它包括纳结构、纳器件和纳系统以及纳米尺度的测控和制造技术等,是纳米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与微系统不同,纳系统是以小尺度为特征的,也就是说,纳器件和系统的性质和行为可能是由小尺度所  相似文献   

13.
王文彬  龙明  赵永胜 《电视技术》2012,36(5):134-136
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和图像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基本情况,阐述了两个系统融合的可能性、优缺点,并介绍了两种可行的融合方案,一种是通过视频矩阵进行融合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是通过统一协议建立起来的无缝融合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刘希禹 《UPS应用》2008,(6):25-29
文中介绍国际标准IEC规定的低压接地系统,并对各种接地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阐述UPS接地系统设计原则;提出适用于电信、数据、计算机等系统用UPS的接地系统电路结构;为UPS工程建设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模式。 此文将于今年9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国际电信能源会议(INTELEC2008)上宣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视频会议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随着应用的普及,用户提出了将两个系统融合起来的需求,本文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和图像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基本情况,阐述了两个系统融合的可能性、优缺点,并介绍了两种可行的融合方案,一是通过视频矩阵进行融合的解决方案,一种是通过统一协议建立起来的无缝融合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浅谈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对现炀总线控制系统及集散控制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而后着重讨论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工程应用中选择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评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分析过程的重新整理,理顺高低压配电、楼层配电至UPS、开关电源系统整个环节的可靠性评估计算过程;将取值与计算体系化、规范化、可操作。通过该可靠性评估体系可以计算出各种类型的通信生产楼的市电不可用度、开关电源系统的不可用度、UPS系统的不可用度,对制约整个生产楼的可靠性瓶颈进行突出显示,为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造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降低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王恒 《电声技术》2002,(3):31-32
1三线制的概念三线制是公共广播系统中的一种配线制式,适用于广播终端设有现场音量控制器而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强行插入紧急广播的场合。在公共广播系统中,某些广播终端,例如超级商场的办公室、酒店的客房,常常有必要配置现场音量控制器,以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音量,或者完全关闭广播。典型的配置如图1所示。在图1中,有现场音控器的终端处于关闭状态。显然,这时任何紧急广播都无法插入。事实上,即使音控器不完全关闭而处于低音量状态,也不利于发布警报。为了实现紧急广播强插功能,必须引入一只强插继电器。最直观的办法如图…  相似文献   

20.
嵌入式实时系统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航空航天、物联网等领域。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至关重要。文中对嵌入式系统多板卡协同工作及双板卡热备份机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多板卡协同工作及热备份系统的基本架构,介绍了热备份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心跳机制、控制信息设计、信息同步及IP冲突检测技术等关键问题,并结合应用实例给出了多板卡协同工作及热备份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基于双板卡热备份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