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建清 《当代医学》2011,17(29):94-95
目的探讨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股骨下端骨折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治疗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股骨下端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交锁髓内钉运用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具有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胫骨远端骨折43例端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25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18例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力线恢复。结果:随访10~22个月,平均16.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成角畸形大于5°的4例,锁定加压钢板组成角畸形大于5°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和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都是有效的固定方法,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具有更好的纠正力线并维持复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32例,分为逆行交锁髓内钉组12例和锁定钢板组2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及临床预后。结果逆行交锁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定钢板组(P0.05);逆行交锁髓内钉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较锁定钢板组(P0.05);逆行交锁髓内钉组疗效优良率为83.33%,高于锁定钢板组的65.00%(P0.05);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锁定钢板组的30.00%(P0.0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用于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且愈合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蔡新新  郑柏生  朱豪东 《当代医学》2012,18(22):104-104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肱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28例)及锁定加压钢板组(28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Neer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交锁髓内钉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稳定等优点,相对其他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本试验择取90例股骨下端骨折病例,根据内固定所用材料的不同,分成A组和B组,两组病例数量相等,均45例,患者入院治疗时间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A组病人应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病人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A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A组相比明显要低,另外在治疗优良率上B组也明显比A组高,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股骨下端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不仅可靠,同时安全性也比较高,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股骨下端骨折患者时使用交锁髓内钉的效果。方法:收集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共105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2例对照组和5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加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愈合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下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康复更加迅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带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1例肱骨干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例)和对照组(n=45例)。治疗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肩肘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带锁髓内钉的创伤更小,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5月~2010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四肢骨折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观察组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Johner-Wruhs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短,Johner-Wruhs功能评分明显较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复杂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的疗效更为满意,对骨折的愈合和术后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交锁髓内钉组,N=45)和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加压钢板组,N=44),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结果: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短,明显优于加压钢板组,P<0.05;在骨折愈合率、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加压钢板组优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结论:肱骨粉碎性骨折和多段骨折适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简单骨折和合并桡神经损伤的骨折适合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方式,以期早期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治疗。结果GS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CS组,术中出血量亦低于DCS组(P〈0.05);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GS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CS组(P〈0.0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逆行髓内钉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5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硬币投掷法分为钢板组23例和髓内钉组35例,钢板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髓内钉组行逆行髓内钉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钢板组相比,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也明显缩短[(381.3±76.8)m L vs(479.5±89.3)m L,(123.2±18.6)min vs(164.7±27.4)min,(9.4±2.6)周vs(11.4±3.9)周,P<0.05];按照膝关节Kolment评定标准,髓内钉组优良率显著高于钢板组(88.57%vs 69.57%,P<0.05)。钢板组术后有发生切口感染2例,骨折不愈合2例,4例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髓内钉组切口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1例,无膝关节内翻畸形;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钢板组(14.29%vs 52.18%,P<0.05)。结论逆行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572例.均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其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肱骨干骨折患者及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及逆行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愈合率达到96.5%,切开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发生率为9.62%。结论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但是对其导致的并发症应该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骨折54例,配对分为关节镜下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各27例,分别施行关节镜下顺行交锁钉治疗和切开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关节镜下手术组手术软组织损伤、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按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两组疗效优良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关节镜下顺行交锁钉固定手术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关节镜技术在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中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道友 《四川医学》2010,31(9):1325-1326
目的对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我院于2006年9月~2009年2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良率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结果髓内钉组的优良率为93.75%,钢板组为79.17%,带锁髓内钉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钢板组(P〈0.05)。且随访〉13周,髓内钉组的愈合时间明显比加压钢板固定组短(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优良率高,固定牢固,能早期负重,骨折愈合率高及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永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13,10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阳  郑文奎  并万里 《河北医学》2013,(8):1182-118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在股骨下段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前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后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最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主要功能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优良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3.9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6%)明显低于对照组(19.6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O.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优干髓内钉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性愈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0年3月~2012年8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钉组30例和锁定钢板组28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髓内钉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长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内钉组为3.33%,锁定钢板组为25.00%,锁定钢板组高于髓内钉组(x2=4.04,P<0.05).术后关节功能改善率髓内钉组为86.7%,锁定钢板组为64.3%,髓内钉组优于锁定钢板组(x2=4.45,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针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差异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8年1月间收治的6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加压钢板组和带锁髓内针组。分别对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期为3~23个月,平均11个月;带锁髓内针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3.1d,加压钢板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6.2d;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带锁髓内针组优于加压钢板组(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针是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理想材料,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张聿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93-794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逆行髓内钉固定组90例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30例。结果:逆行髓内钉固定组明显低于钢板内固定治疗组,逆行髓内钉固定组肢体缩短、膝关节屈曲度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钢板内固定治疗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功能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