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锈毛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锈毛寄生叶中分得4种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为原儿茶酸、异槲皮甙、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甙、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随着少数强心甙从夹竹桃(Nerium odorum)根中的分离,又得到洋地黄皂甙元β-龙胆三糖基-(1→4)-β-D-洋地黄糖甙,乌他甙元β-龙胆二糖基-(1→4)-β-D-洋地黄糖甙和5α-夹竹桃甙,同时还分离到40种已知的强心甾成分,伴随强心甙的还有5α-孕甾烷醇酮双-O-β-D-葡萄糖基-(1→2,1→6)-β-D-葡萄糖甙和孕甾烷醇酮β-D-芹菜糖基-(1→6)-β-D-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3.
顾漫 《中药材》2003,26(Z1):101-104
菟丝子,<神农本草经>认为"味甘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酐;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现代药物化学研究发现:种子成分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紫云英甙、金丝桃甙和槲皮素-3-O-β-半乳糖-7-O-β-葡萄糖甙.又含胆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β-香树精及三萜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4.
从石血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种晶体成分,经化学及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其中4种分别为牛蒡子-4'β-龙胆二糖甙、络石甙和β-络石甙的2种光学异构体,这2种光学异构体在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秋海棠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秋海棠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TLC、熔点测定、1HNMR和13CNMR鉴定为β-谷甾醇、β-香树素、胡萝卜甙、豆甾醇、豆甾醇-3-β-D-吡喃葡萄糖甙和4′,5,7-三羟基酮-6-O-β-D-吡喃葡萄糖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得到。  相似文献   

6.
菟丝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从菟丝子种子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槲皮素、紫云英甙、金丝桃甙和槲皮素-3-O-β-半乳糖-7-O-β-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7.
从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的花中分离出甜菜花青素gomphreninⅠ(甜菜甙元6-O-β-葡萄糖甙)和它的酰化了的形式gomphreninⅡ(甜菜贰元6-O-〔6′-O-E-4-香豆酰)-β-葡萄糖甙〕)和gomphreninⅢ(甜菜贰元6-O-(6′-O-E-阿魏酰-β-葡萄糖甙〕)。根据NMR色谱和离子发射质谱确定了其结构,并与甜菜甙(甜菜甙元5-O-β-葡萄糖甙)和它的阿魏酰结合物lamp-  相似文献   

8.
小花雪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小花雪胆果实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雪胆甲素,雪胆乙素,葫芦素F-25-乙酸酯,β谷甾醇,胡萝卜甙,β-谷甾醇-3-O-(6′-软脂酰基)-β-D-葡萄糖甙,软脂酸,十八碳烷醇,十六碳烷醇。其中β-谷甾醇-3-O-(6′-软脂酰基)-β-D-葡萄糖甙为首次从雪胆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锦荔枝(Momordica Charantia L)是民间广泛食用的一种绿色植物果实,所含苦瓜甙(Charantin)是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soside)和5·25-豆甾二烯醇-3-葡萄甙  相似文献   

10.
蒙药材杠柳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茎枝。具有清热、燥协日乌苏、剑毒、消肿等功能。茎枝含强心甙如杠柳甙G、孕烷甾体甙如杠柳甙K、杠柳甙H、4-甲氧基水杨醛、α,β-香树精(香树酯醇)乙酸酯、β-谷甾醇、葡萄糖甙、北五加皮苷E、蔗糖、杠柳苷元、3-氧-12-烯-24-熊果酸甲酯、β-香树素乙酸酯、β-香树素、periplogenin、per-ilocoside N、杠柳毒苷、4-甲氧基水杨醛和微量元素Mn、Cu、Zn、Fe、K、Ca、Mg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细胞分化诱导剂的作用及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蟾蜍脊髓反射有影响。本文对杠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综合利用该药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综述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槲寄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槲寄生中除了黄酮、生物碱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的凝集素、多糖等高分子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方面重点综述了槲寄生的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的辅助用药等。结论:我国槲寄生资源丰富.应该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槲寄生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槲寄生中含有黄酮、萜类、生物碱等小分子化合物,及槲寄生凝集素、壳多糖结合蛋白及槲寄生毒肽等高分子化合物;槲寄生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槲寄生抗氧化物质的研究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宰学明  吴国荣  龚祝南  陆长梅  邵志广 《中草药》2001,32(12):1081-1083
目的;研究槲寄生抗化物质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叶,茎,果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GSH,绿原酸,类黄酮等小分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该植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结论:表明槲寄生所含抗化活性物质种类多,数量大,具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尤以叶为最。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制HBV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对四种中药抗HBV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2.2.15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数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计算药物对DNA表达的抑制率(ID50);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计算出半数中毒计量(LD50),用治疗指数(TI)判断药物的抗HBV病毒作用。结果:槲寄生和甘草的水提物有较好的抗HBV作用;芫花提取物则有较大的细胞毒性。白薇提取物的抗HBV病毒作用不显。结论:本实验方法作为快速体外筛选模型简便易行,对于槲寄生和甘草的抗HBV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红果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红果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 f.Rubroaurantiacum Kitag,VCR]的抗肿瘤有效部位。方法:以S180实体瘤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以抑瘤率为考察指标,对红果槲寄生7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及水层部分分别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将接种肿瘤的昆明小鼠在成瘤后按照瘤体大小随机分为7组,阳性对照组于ip环磷酰胺,给药剂量为100 mg·kg-1,其他试验组于同一时间ig给药,每天1次,给药剂量按生药量计为14.2 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空白溶剂,连续给药8 d。结果:红果槲寄生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其中正丁醇萃取物组,平均抑瘤率为48.8%;氯仿萃取物组,平均抑瘤率为44.1%。结论:正丁醇和氯仿萃取部分抗肿瘤活性较强,为红果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种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槲寄生生物碱的新工艺。方法采用溴甲酚绿染色法评价槲寄生生物碱提取效果,对影响提取工艺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建立了超声辅助提取槲寄生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槲寄生样品用含体积分数1.5%盐酸的体积分数65%乙醇溶液为溶剂,在80℃下采用超声辅助萃取,超声频率为32KHz,萃取60min可获得最佳的生物碱提取率。结论基于溴甲酚绿(BCG)染色法建立的槲寄生生物碱提取工艺简单、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17.

Aim of the study

Viscum coloratum Nakai i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hemorrhage, hypertension,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A previous study demonstrated a partially purified extract (PPE-SVC) and viscolin from Viscum coloratum Nakai inhibited phosphodiesterase activity.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anti-asthmatic effects of PPE-SVC and viscolin, from Viscum coloratum Nakai, in OVA-sensitized mic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emale BALB/c mice were sensitized and challenged with ovalbumin (OVA). The mice were randomized into groups and treated with PPE-SVC, viscolin, or rolipram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n 1 h before each inhalation of OVA and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

Results

PPE-SVC and viscolin suppressed AHR and reduced eosinophil infiltration of the lungs in OVA-sensitized mice. Moreover, PPE-SVC and viscolin inhibited chemokines, including CCL11 and CCL24, and Th2-associated cytokine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However, PPE-SVC and viscolin could not decrease IL-4, IL-5, and IL-13 levels in cultures of OVA-activated spleen cells.

Conclusion

PPE-SVC and viscolin attenuate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eosinophil infiltration in OVA-sensitized mi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庆阳市子午岭林区药用植物资源,为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庆阳市子午岭林区药用植物采取文献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药用植物的分布与森林覆盖面积、密度有关,从南向北逐渐减少;耐寒、耐旱药用植物大多生长在向阳山梁或半山坡,喜水或全草类生长在川台、河谷地,药用乔木或灌木生长在阴坡或沟掌,蕨类生长在山谷森林覆盖的林下;紫斑牡丹、穿山龙、苦参、甘草、干漆、五倍子、黄芩、酸枣仁、款冬花、槲寄生、苍术、马兜铃、泽泻、秦艽等为蕴藏量较大的野生品种。结论:本调查发现未载入庆阳市中草药历史普查记录的共计86个品种,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急待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草珊瑚根茎叶中总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敦清  李先春 《中草药》1996,27(6):337-338
对草珊瑚根、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结果表明,草珊瑚植物中叶的总黄酮成分含量最高;在提取草珊瑚全草时,提取时间在3h以上。  相似文献   

20.
山茱萸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及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本文分析了山茱萸的总有机酸含量。方法 以容量法 (滴定法 )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温度干燥的山茱萸总有机酸进行测定。结果 发现 13个样品 (9个品种 )山茱萸总有机酸的含量为 9.6 5 %~13.2 6 % ,不同品种的干品和鲜品有机酸含量不同 ,10月中旬总有机酸的含量最高 ,70℃干燥后总有机酸的含量最高。结论 产地不同、形态学各异的山茱萸总有机酸含量不同 ,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温度干燥 ,其含量也不同。此可作为确定山茱萸品种和优种选育、制订最佳加工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