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通过硫酸-硫酸铜法进行晶间腐蚀试验时,ASTM A262、NB/T20004和GB/T4334三个标准中对实验要求的差异进行探讨,主要从试样制备、敏化热处理制度、腐蚀试验和评定试验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这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明三个标准下硫酸-硫酸铜法晶间腐蚀试验之间没有必然的替代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材料体系中的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在进行晶间腐蚀试验时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规定进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和表面"金粉"缺陷的关系。通过Gleeble 3800热模拟机模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热轧实验,以及热轧后模拟卷取对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产生的影响;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DL-EPR)法检测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结果表明:430铁素体不锈钢在热轧时产生敏化,在酸洗过程中造成的晶间腐蚀,最终会导致冷轧后表面"金粉"缺陷的产生。Gleeble实验表明,最终变形温度为900~950℃,冷速为水冷条件下有利于避免晶间腐蚀的产生。模拟卷取实验表明,经过650~800℃的处理能够进一步避免和消除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在300~1 000℃范围内会在晶界、相界及其周边区域析出σ相、χ相、R相、碳化物及氮化物等第二相,并导致晶界或析出相周边形成贫铬区,在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需在试验室进行准确测定。概述了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的试验室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包括化学浸泡法和电化学方法,并提出了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腐蚀测试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评定还缺少依据及标准。利用化学浸泡法、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研究了热轧态430,409L,410S铁素体不锈钢及304奥氏体不锈钢在硝酸溶液中的耐晶间腐蚀性能、腐蚀形貌及特征。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研究了4种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4种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大小依次是304430409L410S,增加Cr含量和添加Ti元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相对304奥氏体不锈钢,3种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明显;晶间腐蚀微观形貌与不锈钢金相组织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理解及执行5XXX铝合金晶间腐蚀质量损失试验新版标准ASTM G67-2018,从适用范围、试验装置、试剂浓度、温度要求、取样及试样处理、方法验证、控制样品、报告内容、精密度要求等方面对ASTM G67-13、ASTM G67-2018和GB/T 26491-2011 3份5XXX铝合金晶间腐蚀质量损失试验标准进行差异性分析,重点比对了ASTM G67-13和ASTM G67-2018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硫酸-硫酸铜晶间腐蚀试验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各国对其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以GB/T 4334,ASTM A262,ISO 3651-2,RCC-M等标准为例,从试样制备、敏化处理、试验过程和结果评定4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各标准的差异。结果表明:国标和国外标准的规定不尽相同,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适当相互借鉴;国标对试样制备的表述最为详细,试样表面粗糙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国标对敏化处理制度的规定最为严格;弯曲参数的选择对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过小的弯曲半径容易导致误判。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后接头晶间腐蚀试验不合格的原因,对晶间腐蚀试验不合格的焊接接头进行了金相检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铁素体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晶间腐蚀试验不合格的原因是材料存在化学成分偏析,造成铬的质量分数偏低,且焊接过程中在晶界处析出碳化铬,形成贫铬区,导致材料的抗晶间腐蚀能力降低.另外,显...  相似文献   

8.
秦松祥  吴超云  薛雯雯 《材料导报》2007,21(Z2):471-472
18-8型奥氏体型不锈钢表面美观,不锈耐腐,具有良好的耐热疲劳性,对环境友好,因此应用日益广泛.但奥氏体型不锈钢由于冶炼时化学成分的差异,热加工工艺和使用环境等因素,可能使材料引起晶间腐蚀.经大量实验,对比了有关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和标准的试验结果.指出了GB 4334.1-1984标准快速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对不锈钢焊接件、不锈钢铸件晶间腐蚀试样弯曲裂纹进行分析,并与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出晶间腐蚀所致弯曲裂纹不同于因机械破坏所致弯曲裂纹微观特征,进而总结出区分二者的方法,并结合GB 4334方法 E《不锈钢硫酸-硫酸铜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对完善不锈钢焊接件和不锈钢铸件的晶间腐蚀结果评定方法进行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22053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方法在依托S22053双相不锈钢焊接经验的基础上,采用SMAW和SAW焊接方法对两种不同焊材(E2209和ER2009+GXS-330)的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晶间腐蚀、微观金相和铁素体含量检测试验。结果两种焊材基本都满足S22053的焊接要求,接头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铁素体为基体,奥氏体被铁素体基体包围着,3组试验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和组织形态变化较大,焊缝中粗大的奥氏体占据了大片区域,局部有魏氏组织产生,奥氏体按一定方向的板条状分布,也有部分以片状分布,接头抗拉强度均达到了母材强度的97%,经90°侧弯后表面无可见裂纹,无晶间腐蚀产生的裂纹,铁素体质量分数均在35%~65%。结论 3组试验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和组织形态变化较大,其中Φ3.2 mm的E2209焊条焊缝晶粒最为细小,宜选用此种焊接方法,3组试验的晶间腐蚀、铁素体含量、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符合标准要求,90°侧弯后表面无任何可见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