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年来下尺桡关节损伤在解剖、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特点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下尺桡关节损伤方面的文献。①对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3-01/2005-04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词为“thedis-tal radioulnar joint”,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②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5-01/2004-12文献,检索词为“下尺桡关节”,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实验研究。②临床研究。排除条件:①下尺桡关节肿瘤、畸形、退行性变类文献。②重复研究文献。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1篇关于下尺桡关节的解剖、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特点和治疗方面的文章,重点引用文献23篇,排除118篇。资料综合:①解剖和生物力学:在外科手术中,如果要保持正常的生物力学,下尺桡关节的解剖完整性应该保持。②损伤机制和诊断特点:对前臂损伤进行详细的查体尤其重要,一定要对受伤部位的上下关节详细检查,并对肘关节损伤患者的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有清楚认识。利用一些较新的技术能增加早期诊断正确率。③治疗:下尺桡关节损伤保守治疗:采用前臂完全旋后位夹板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Ⅰ型脱位)36例,效果优良;;早期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后直接经皮钳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这种方法具有固定物体积小,固定牢,操作简单的优点;;晚期则必须进行补救手术,包括尺骨小头切除术、Sauve-Kapandji术、韧带转位重建术、旋前方肌骨膜瓣转位术、尺骨缩短或桡骨延长术等,各手术有其各自优缺点及适应症,但或多或少都残留一定的后遗症,应尽量做到远端尺桡关节的解剖学重建。结论:下尺桡关节损伤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如何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避免后遗症将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并分析前臂旋转功能的生理机制,探讨影响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解剖因素和预防的可能性,以便最大限度的恢复前臂的旋转和手的各种功能,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12关于前臂旋转功能研究的文章。检索词“forearm,rotation func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前臂旋转”。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研究的状况、病因、影响的解剖因素和预防。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4篇,排除22篇重复性研究。1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篇关于前臂旋转障碍的解剖研究研究,5篇关于前臂旋转障碍的临床报道。资料综合: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发生解剖学因素主要有上、下尺桡关节功能异常、骨间膜挛缩和尺、桡骨间异位骨化。其中前臂骨折成角畸形、旋转畸形、侧方移位是临床常见的引起旋转功能障碍的因素。在治疗前臂骨折时必须检查上、下尺桡关节功能,前臂骨折成角畸形、旋转畸形、侧方移位尽量解剖复位,避免尺桡骨间异位骨化的发生。 结论: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为减少前臂旋转障碍的发生,对前臂骨折的治疗应按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处理,骨折移位解剖复位,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前臂的旋转和手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一文献综述,为枢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78—05/2004—03的相关文章,检索词“Hangman’s fractures,Recovery of Fun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枢椎骨折、脊髓不全损伤、功能恢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枢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分类、诊断、康复方法等方面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实验。②观察对比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Meta分析。③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枢椎骨折的文献,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4篇系同一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等文献资料综合:18篇文献包括1163例患者,分别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了评估结论:一些新的内固定器材的应用及康复方法在不断完善、对恢复枢椎骨折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保存寰枢椎关节运动功能,以及对合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的关节软骨损伤及其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关节软骨损伤及其自然修复的机制,结合运动员特殊的群体,阐述基因治疗在关节软骨损伤治疗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1-01/2006-01关于关节软骨损伤与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gene therapy,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athletes”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01/2006-01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基因治疗,关节软骨损伤,运动员”。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基因治疗导入方法、载体的选择和存在的问题及优点。②有关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方面、与运动训练结合方面的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9篇,排除18篇重复性研究:2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5篇关于基因治疗方面的文章,6篇关于运动员关节软骨损伤方面的文章。 资料综合:关节软骨损伤后常伴随关节炎、骨赘等症状的产生,导致关节功能性障碍.对于运动员来说严重者常常影响运动训练、比赛及运动寿命等一关节软骨损伤再生修复难,治疗也相对困难。 结论:基因治疗方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将为运动员的关节软骨损伤提供~条新的治疗途径,突破一些运动医学治疗中现存的难点,最终带来运动损伤治疗的根本性变革,而运动员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今后的研究将趋向于体外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学术背景:手部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损伤造成的关节面破坏或缺损,可使许多患者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直接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手指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直接决定着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组织工程为手指骨关节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目的:总结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词“Interphalangeal joints fractures.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 fractures,Fingers osteoarticular,Reconstru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7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指间关节;掌指关节;骨折;修复重建”,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06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手指骨关节损伤修复重建方面的临床实验研究。所选用的32篇文献中,3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已在临床上获得一定成功,但如何延长移植关节的成活时间,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体带血管关节移植术,是治疗手指关节缺损较好的方法,但如何使操作简便、副损伤减小及寻找新的关节供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②手指关节损伤的理想治疗效果是关节轮廊达到解剖复位,使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降低到最低程度,然而由于手部骨关节结构复杂以及外伤因素,使它成为手外科骨关节修复方面的一个难题。③研究表明,关节融合、关节成形、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移植,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骨牵引等治疗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没有一种方法能获得完全成功或被普遍接受。结论:手部骨关节的损伤,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甚理想。同种异体关节和自体关节移植的进一步研究及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骨关节移植治疗手指骨关节损伤将会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尹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9):1734-1734
在临床上有相当多的前臂骨折患,因尺桡骨由骨间膜的纤维方向里尺侧下方斜向桡侧上方,当单一尺骨骨折或桡骨骨折时,因骨间膜的传递,可引起另一骨干骨折造成不同平面的骨折,或发生一侧骨干骨折,另一骨的上端或下端脱位、韧带损伤,其中,尺骨近端骨折伴环状韧带损伤,桡尺关节异常在临床上亦不少见,但在临床上易导致环状韧带损伤,尺桡关节异常的漏诊而单纯诊断为尺桡骨骨折。对我科近10a曾发生过近侧尺桡关节异常及环状韧带损伤误诊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骶髂关节紊乱特点和推拿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近年来国内外骶髂关节基础实验和骶髂关节紊乱的推拿临床研究,分析骶髂关节紊乱的特点和手法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数据库1992-01/2006-04相关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研究和手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biomechanics, manipul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1/2006-04相关骶髂紊乱的推拿临床治疗文献,检索词为“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推拿”,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在图书馆手工检索1993-01/2005-12出版的相关专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取包含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研究和手法治疗的相关文献,开始查找摘要与全文。纳入标准:①骶髂关节紊乱和生物力学研究。②推拿手法治疗。排除标准:①骶髂关节骨折。②Meta分析、综述与重复的临床治疗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了有关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手法治疗的文献153篇,纳入27篇,其中1篇为研究性论著,1篇为诊疗常规,将文献进行综合评价。资料综合:骶髂关节紊乱是综合性因素,骶髂关节韧带劳损松弛是造成关节紊乱的内因,作用于骨盆的扭转外力是其外因。骶髂关节病变参与下腰痛的病理过程。推拿治疗是临床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法调整腰-盆-髋复合体、牵伸韧带及肌肉,可改善腰-骨盆的运动节律,恢复躯干腰臀部肌肉运动的协调性,提高其作功效率。结论:骶髂关节紊乱明确的临床诊断实验尚需作大样本的客观评价,调整失衡的骶髂关节,恢复骨盆的承载功能,配合针对性的骨盆稳定康复训练是推拿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德纯  房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60-162
目的:回顾近年来旨内外脊柱生物力学基础实验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研究,探讨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法机制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数据库1950-01/2006—07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spine,biomechanics,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manipul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1/2006—07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治疗文献,检索词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生物力学,推拿”,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在图书馆手工检索1985—01/2005-12出版的相关专著。纳入标准:①脊柱生物力学研究。②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推拿手法治疗。排除标准:①脊柱骨折。②手术治疗。③重复的综述与临床治疗文献。从腰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述手法的作用途径,评价推拿的临床疗效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其中3篇为研究性论著,1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将文献进行综合评价。①躯干肌的协调收缩可维持腰椎节段的结构性稳定,调节腰椎活动范围,维持脊柱的动态平衡。退行性腰椎滑脱病变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等退变明显,生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不能发挥其稳定功能,抗剪切力下降,其腰椎旋转中心后移,应力和载荷分布不协调;同时,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腰背肌肌力下降,躯干肌肌力失衡导致腰椎曲度变化,进一步影响腰椎稳定性。②手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减小骨盆前倾角及腰椎前凸,降低剪切应力,消除神经根压迫,结合针对性的导引和功能训练可改善腰椎承重力线,改善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和柔顺性,提高躯干肌群的肌力和腰椎稳定性。 结论:推拿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有效的保守方法,手法的筛选、规范以及疗效的客观评估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过去10年中,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成为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最佳方案。回顾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其未来方向作以简单设想。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57-01/2005-09的文章,检索词为“autologous/autogene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cartilage defect,ACI”,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9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剥脱、关节软骨缺损、关节软骨损伤、软骨细胞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另外在google搜索引擎及有关生物医学公司网站搜集相关资料。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移植的基础理论。②动物实验。③FDA审批文件。④临床应用报告。⑤患者随访分析。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疗效对比。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0余篇(页)与关节软骨损伤、缺损及其治疗相关的文献及网页,其中56篇(页)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40篇(页)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近似的网络文章。 资料综合:①软骨细胞的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和在动物体进行的软骨细胞移植实验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在人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初期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通过缝合自体骨膜来制造封闭关节软骨缺损病灶的空腔,再将体外培养扩增后的自体软骨细胞混悬液注射进入该空腔从而使细胞在病灶处形成新生软骨。③后发展为胶原膜被用来替代自体骨膜作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中的病灶封闭材料。④近年来又研制出将体外培养扩增后的自体软骨细胞与Ⅰ/Ⅲ型胶原膜复合制成固态膜片,再将该膜用生物胶贴附在关节软骨缺损部位,移植的细胞以胶原膜为基质而增生,修复原软骨缺损。⑤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还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向更安全、有效,更易于运输、保存及更低制造成本等方向研究。 结论:经过lO多年的不断改进,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最佳方案,其新一代的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应该得到临床普及来治疗这一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并分析前臂旋转功能的生理机制,探讨影响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解剖因素和预防的可能性,以便最大限度的恢复前臂的旋转和手的各种功能,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12关于前臂旋转功能研究的文章。检索词“forearm,rotationfunc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前臂旋转”。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研究的状况、病因、影响的解剖因素和预防。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4篇,排除22篇重复性研究。1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篇关于前臂旋转障碍的解剖研究研究,5篇关于前臂旋转障碍的临床报道。资料综合: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发生解剖学因素主要有上、下尺桡关节功能异常、骨间膜挛缩和尺、桡骨间异位骨化。其中前臂骨折成角畸形、旋转畸形、侧方移位是临床常见的引起旋转功能障碍的因素。在治疗前臂骨折时必须检查上、下尺桡关节功能,前臂骨折成角畸形、旋转畸形、侧方移位尽量解剖复位,避免尺桡骨间异位骨化的发生。结论: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为减少前臂旋转障碍的发生,对前臂骨折的治疗应按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处理,骨折移位解剖复位,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前臂的旋转和手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