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骨髓微环境是肿瘤周围高度复杂的环境,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存活、增殖、耐药、迁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细胞成分,由于在肿瘤进展和耐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受到关注。靶向TAM在癌症治疗中已显示出潜在的价值。为了明确巨噬细胞在MM进展中的作用,有必要了解TAM分化及其促进MM的特性。本文对TAM在MM中如何编程及促进肿瘤发展和耐药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耐药的产生是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相互作用的结果,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是TME中的主要免疫细胞, 在炎症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与肿瘤耐药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其中M2型TAMs浸润则预示着不良的临床结局。本文主要针对TAMs参与肿瘤耐药的作用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减少肿瘤耐药、增强抗肿瘤治疗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是一种复杂的细胞生态环境,其在向恶性肿瘤过渡期间与肿瘤细胞一起进化并提供支持。巨噬细胞特别富集并且存在于肿瘤进展的所有阶段,在原发性肿瘤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可以刺激血管生成并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运动、内渗和耐药等能力,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都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的水平及在CL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诊CLL患者58例,其中Binet A期24例,Binet B期19例,Binet C期15例;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L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标志物CD68+(M1+M2型)、CD163(M2型)的表达变化,比较其在不同分期CLL患者骨髓组织中的水平差异。结果 CL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inet C期患者高于Binet B期(P0.05),Binet B期组高于Binet A期组(P0.05);CLL病情进展与CD163+细胞浸润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巨噬细胞在CLL患者骨髓中具有较高的浸润密度,且在CLL不同时期浸润密度不同,随着病情的进展浸润到骨髓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逐渐向M2型极化,与CLL的病程进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36-2238
肝癌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TAMs)能减弱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促进恶性肿瘤的组织重建、血管生成。在动物实验中,特定类型巨噬细胞能促使肿瘤转移,而相关临床研究发现,TAMs和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TAMs具有多种表型状态,主要来源于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肿瘤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后,使其处于非正常激活状态,即M2型TAMs,其特点是可塑性高、分化不完全。基于巨噬细胞的促肿瘤作用,目前针对巨噬细胞的募集、活化、促血管生成活性、基质重塑、存活等方面制定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入了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其甚至可决定肿瘤细胞的命运。鉴于CAF在推动肿瘤进展方面的关键作用,因而CAF最近已经成为多种肿瘤的治疗靶点,但在血液系统肿瘤中CAF相关研究尚少。新近研究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多发性骨髓瘤(MM)、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多种血液恶性肿瘤的耐药、复发及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CAF密切相关,靶向CAF可有效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进而提高疗效,因而有望成为血液系统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单核/巨噬细胞在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发生时,单核细胞通过整合素与细胞粘附分子(CAMs)的相互作用募集至炎症组织,靶向炎症部位。直接使用巨噬细胞作为药物载体,或利用巨噬细胞膜蛋白工程设计仿生纳米颗粒,或用巨噬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或利用巨噬细胞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模拟单核/巨噬细胞的特性实现炎症靶向给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大价值。本文对基于巨噬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最新的全球肿瘤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肿瘤,我国肿瘤患病率在全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成为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TAM主要分为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型)和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M2型),两种细胞使TAM可能同时具有抗肿瘤和促肿瘤作用:M1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和靶向治疗后体内形成耐药的肿瘤细胞。这类细胞具有增殖缓慢、细胞代谢调节性强、表型可塑性高和对肿瘤微环境的适应性强等特征。这些特征背后的分子机制与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相关。耐药细胞的减速机制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通过微环境介导。耐药细胞可以通过线粒体呼吸,调控蛋白质合成,和增强抗氧化途径的方式来调节细胞代谢。耐药细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和转分化来改变细胞表型。耐药细胞通过和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增强其对微环境的适应能力。结合临床现状,开发可靠的临床前肿瘤耐药细胞模型对进一步研究肿瘤耐药细胞的特性和寻找临床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exosomes)是直径在30~100 nm,内含RNA、脂质和蛋白质的纳米级囊泡,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和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外泌体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其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随着体液运输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加快血管形成及促进癌症发展;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稳态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复发、转移和化疗耐药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综述着重讨论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为研究及诊断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单核-巨噬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员.近年来巨噬细胞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尤其是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水平有预后意义.本文复习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旨在探讨巨噬细胞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对于 CLL细胞的生长和生存起了重要的作用.免疫调节药物反应停及其类似物,能以肿瘤细胞微环境为靶向,通过下调某些细胞因子、调节免疫效应细胞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一些临床试验正在评估这些药物治疗CLL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骨髓微环境主要包括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支持造血的骨髓基质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而脂肪细胞发挥抑制造血作用。近期研究发现,骨髓微环境的异常参与了MDS的发病和疾病进展。本文就MDS骨髓微环境异常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多富集在癌细胞表面,在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呈高表达。GPNMB在肿瘤进展及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胞外结构域与整合素相互作用,能促进免疫抑制,并能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募集到肿瘤微环境,从而影响肿瘤的免疫反应,有可能可作为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摘要:恶性肿瘤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导致人类死亡常见的疾病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的遗传改变,也取决于基质、血管、浸润炎症细胞等肿瘤微环境(TME)的改变。Versican是一种大分子量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作为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成分,其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与多种蛋白质分子及细胞表面相关的ECM成分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转移、侵袭、血管生成和凋亡,并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旨在对Versican蛋白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探究该蛋白质在肿瘤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展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病领域的共识。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细胞成分多种多样,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活化时释放的网状物质,它具有抗炎、促炎、促凝等多种生物活性,并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进程。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可以在某些刺激因子作用下活化并释放出NETs,而NETs具有细胞毒性和血栓形成效应,并且能够与巨噬细胞产生交互作用,它作为将炎症和血栓形成联系起来的桥梁,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CLL/SL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为了规范CLL/SLL患者的诊疗,国内外权威学术团体发布了一系列指南[1]。但目前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对临床指南的认知和执行情况尚不明确。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开展了一项全国多中心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涵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47所各级医疗机构的1000名血液科、肿瘤科或淋巴瘤科临床医师。作为我国首项CLL/SLL诊疗现状的全国多中心调查研究,此研究揭示了国内各级医院和医师对CLL/SLL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现状,通过与现有指南和最新研究证据对比,发现目前我国相关临床医师在CLL/SLL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推进CLL/SLL的规范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肿瘤治疗中单独或联合应用IL-2和TNFα的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与肿瘤及其周围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反应性氧代谢物有关,消除这些物质或抑制其生成,理论上应能提高IL-2的抗肿瘤活性。组胺在无单核巨噬细胞存在时不影响T/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有单核巨噬细胞时能有效抑制其中反应性氧代谢物的产生,是IL-2治疗的理想佐剂。体外试验证明,联合应用IL-2和组胺的抗肿瘤作用是肯定的。临床试验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多发性骨髓瘤(MM)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病例数较少,其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及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赵天然 《临床荟萃》2013,28(2):210-211
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使患者病死率增加[1]。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效应因子的产生,与免疫炎症、感染、肿瘤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对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IL-18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旨在去除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  相似文献   

2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约有1/4的CLL患者易并发此类疾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但CLL的AID并不仅局限于血液系统,偶尔也会出现非血液系统疾病,如副肿瘤性天疱疮、血管病、肾病综合征等.AID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的产生所致,其发病与CLL的发病年龄、分期、疾病进展以及治疗药物密切相关,如嘌呤类似物可以诱发AID,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CLL相关的AID效果不佳,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