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测量肾周及肾旁脂肪厚度(UFT)在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脂肪浸润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90例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脂肪厚度(UFT)、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根据肝脂肪浸润程度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组。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UF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UFT和肝脂肪浸润程度比较,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UFT和腰围比较,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UFT和BMI比较,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结论 超声测量肾周及肾旁UFT在预测NAFLD患者脂肪肝的发病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准确地评估NAFLD患者肝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男性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MI进行分组,并检测各组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性激素水平,分析不同BMI男性T2DM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 46例归为正常组,60例归为超重组,54例归为肥胖组;肥胖组内脏脂肪面积(VFA)及皮下脂肪面积(SFA)均高于超重组、正常组,且超重组VFA、SFA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睾酮(TT)水平低于超重组、正常组,雌激素(E2)水平高于超重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男性T2DM患者VFA、SFA值与TT呈负相关(r0,P0.05),与E2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不同BMI男性T2DM患者血清TT、E2水平与腹部脂肪分布密切相关,BMI与腹部脂肪面积越高,TT水平越低,E2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孙晓静  孙晓辉吴楠 《现代护理》2006,12(19):1765-1767
目的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1名成人用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2型糖尿病及其各主要危险因素[体质指数(BMI)、腹内脂肪面积(VA)、血脂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并比较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SF、腹部脂肪扫描、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口服75g葡萄糖粉测量2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计算BMI、腰臀围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及VA。结果2型糖尿病组S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显著性(P〈0.01),SF与BMI、FBG、DBP、TG、LDL-C、UA、VA、CRP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与SBP无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BMI、WHR、FINS、TG、UA、CRP、VA以及SBP水平(P〈0.05);HOMA-IR明显升高(P〈0.05);较低的HDL-C水平(P〈0.05);而TC、LDL-C水平及DBP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不论男性与女性S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可知,经对数转换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SF与TC、TG、LDL-C、UA、CRP呈正相关(P〈0.05);与FBG、PBG、VA、HOMR-IR及DBP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与SBP、BMI、WHR、FINS非线性关系。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F是参与HOMR-IR的独立变量。结论SF水平升高即体内储存铁过多是2型糖尿病形成和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SF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代谢控制程度,可能为2型糖尿病的诊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身体各部位的脂肪水平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肪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血压的相关性,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终末期肾脏患者240例,测定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患者的脂肪总量、去脂体质量、四肢和躯干脂肪量占体质量的百分比,分别计算总体脂肪率(BFP)和四肢脂肪率,同时测定患者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和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ApoB)]等生化指标,对测定结果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终末期肾病男性患者脂肪总量、四肢和躯干脂肪量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脂肪总量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BMI、WHR和BFP正常组和升高组中,BMI与血压的相关性高于WHR和B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HR和BFP与血脂的相关性显著高于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HR相比,BFP与TG、TC、LDL-C和ApoB相关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肪总量、去脂体质量、四肢和躯干脂肪量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体脂肪率,可以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骨质密度(BMD)与年龄、性别、体质参数及腹部皮下脂肪(SAT)、内脏脂肪(VAT)的关系。方法 纳入健康志愿者或慢性腰腿痛患者111人(男56人,女55人),测量受检者身高、体质量及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定量CT(QCT)行腹部扫描,测量L3的BMD及相应层面腹部SAT与VAT含量。将男性与女性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分别比较3组间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腰围、SAT和VAT的差异,对BMD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男性间除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身高、体质量、BMI、腰围、SAT及VA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680,P<0.05)。3组女性年龄、腰围及VA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身高、体质量、BMI、SA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BMD与年龄、腰围、VAT均呈负相关(r= -0.849、-0.412、-0.501,P均<0.05)。结论 男、女性腰椎BMD与年龄均呈明显负相关,与身高、体质量、BMI无明显相关性;男性腰椎BMD与腰围、SAT与VAT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女性腰椎BMD与腰围及VAT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体检人群中骨密度与人体成分指标的关系,从而为老年人群的骨骼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2014年9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所有老年健康体检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记录人口学基本信息、吸烟和饮酒嗜好,测量身高、体质量,利用人体成分仪(生物阻抗法)检测肌肉量、体脂肪量,计算体质指数(BMI)、体脂肪率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测量骨密度值,分别按照BMI和骨密度检测的T值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用χ2及t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13 561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 481例,占55. 17%;女性6 080例,占44. 83%。骨质正常3 101例,占22. 87%;骨质减少5 340例(39. 39%),骨质疏松5 120例(37. 76%)。在骨质疏松人群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χ2=1 400,P 0. 01)。骨密度(BMD)与体质量(β=0. 357 6,P 0. 01)、肌肉量(β=0. 517 7,P 0. 01)、BMI(β=0. 102 4,P 0. 01)和SMI(β=0. 366 3,P 0. 01)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体脂肪率呈显著性负相关(β=-0. 318 5,P 0. 01)。按照BMI分组后,低体质量组的骨质疏松比例最高,Ⅱ度肥胖组的骨质疏松比例最低。结论 增加体质量,尤其增加肌肉量,同时控制体脂肪率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乔薇  李靖  冯昕  李瑛  黄静  钱端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180-1183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睾酮下降的原因.方法 选取45~ 83岁的中老年男性5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状态下生化指标[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及血清睾酮,并用稳态公式(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CDS建议的MS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MS组及非MS组,分析睾酮浓度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中老年男性MS组血清睾酮浓度明显低于非MS组[(9.97±3.87)nmol/L与(13.73±3.93)nmol/L,t=3.337,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睾酮浓度与年龄、腰围、HOMA-IR呈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214、-0.329、-0.317,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730、-0.597、-0.313,t值分别为-5.833、-4.681、-2.686,P均<0.01).结论 中老年男性MS患者血清睾酮浓度下降,血清睾酮浓度与年龄、腰围、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14g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三酰甘油(TG)血症-腰围表型(HTWC)与内脏脂肪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213例,测量腰围(WC)、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及内脏脂肪面积,检测T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根据腹内脂肪面积分为两组:腹内脂肪面积≥100cm2为内脏脂肪型肥胖(A组),〈100cm2为非内脏脂肪型肥胖(B组),分析HtwC表型(TG≥1.7mmol/L且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0cm)与内脏脂肪面积的相关性。【结果】A组BMI、WC和TG均高于B组(P〈0.05);伴HTwC表型的T2DM患者内脏脂肪型肥胖检出率高于不伴HTWC表型的T2DM患者(P〈0.05);校正性别、年龄和BMI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伴HTWC表型的T2DM患者内脏脂肪型肥胖检出率为不伴HTwC表型的T2DM患者的2.760(95%CI:1.332~5.719,P=0.006)倍。【结论】T2DM患者中,HTWC表型与内脏脂肪面积密切相关,HTWC表型可作为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内脏脂肪型肥胖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春期晚期女性月经失调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 抽取北京某高校住校女生159名,回顾性记录前3次月经,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研究对象体成分.结果月经失调的女性其腹部/臀部脂肪比明显高于月经正常者(0.33±0.07,0.35±0.06,P〈0.05).腹部/臀部脂肪比、躯干/大腿脂肪比、全身脂肪百分比、全身肌肉组织和体重指数(BMI)有正相关关系(β=7.880,P=0.000;β=6.345,P=0.000;β=11.750,P=0.000;β=0.440,P=0.000).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卵泡刺激素的降低,全身肌肉质量增加(β=0.215,P=0.007;β=-0.198,P=0.014).结论 青春期晚期月经失调的女性体成分分布呈中心型分布.  相似文献   

12.
瘦素与中国新疆哈萨克族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瘦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不多且结果不一致,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的血压水平及性别、肥胖、体脂、血脂、和空腹胰岛素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68例哈族高血压患者和124例哈族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胰岛隶(FINS)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含量(Fat%)及腰围/臀围(WHR),并分析血清瘦素浓度与不同血压水平以及性别、BMI、Fat%、WHR和血脂、空腹胰岛素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3级高血压血清瘦素显著高于2组高血压(P&;lt;0.05),2级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P&;lt;.05)。血清瘦素与SBP、DB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1,P<0.05);女性瘦素显著高于男性(P<0.001),肥胖者瘦素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lt;0.05);血清瘦素与TG呈直线正相关(P<0.05)、而与TC、HDL-C、LDL-C及LP(a)无关;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且瘦素与FINS水平呈正相关(P&;lt;0.01),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呈负相关(P&;lt;0.05)。结论 血清瘦素与新疆哈族血压水平相关,与性别和TG有关,且与BMI、Fat%、TG及FINS至正相关,与IS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性激素浓度的父系。[方法]川放射免疫法测定64例肥胖者和65例非肥胖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并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胰岛素(INS)、睾酮(T、)雌二醇(E2)的相关性。[结果]1.无论肥胖组还是非肥胖组,女性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1);同性别比较,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2.相关性分析,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血清瘦素与BMI、WHR旱显著正相关,而与年龄无关。3.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与血糖浓度无关。4.血清瘦素水平与T,男性呈负相关(r=一0.310,P〈0.01),而女性呈正相关(r=0.360,P〈0.01);与E2在男性无相关性,女性呈正相关(r=0.323,P〈0.01)。[结论]肥胖者窄腹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高瘦素与高胰岛索血症的相关性提示瘦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BMI足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性别间的差异则与性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梁华  蔡梦茵  毕艳  翁建平 《新医学》2010,41(3):146-150,159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脂肪滋养蛋白(Adiponutr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072907与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2型糖尿病组,331名糖耐量正常者设为非糖尿病组(其中非肥胖者155名,超重/肥胖者176名)。测量两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脂肪滋养蛋白基因rs2072907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差异,分析SNPrs2072907与肥胖、2型糖尿病、性别的相关性,及非糖尿病组中不同性别患者的基因型、肥胖/2型糖尿病相关表型及HOMA—IR的差异。结果:脂肪滋养蛋白基因SNPrs2072907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之间,以及非糖尿病组的正常体质量组与超重/肥胖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男性的C等位基因频率较非糖尿病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糖尿病组男性中CC基因型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2h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较GC和GG基因型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C基因型较GC及GG基因型三酰甘油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OVA分析显示男性的CC基因型与HOMA—IR相关。结论:脂肪滋养蛋白基因可能不是中国人肥胖或2型糖尿病的主要易感基因;脂肪滋养蛋白基因SNPrs2072907有可能增加中国男性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及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的相关关系,探讨握力在评价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51名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及左右手握力,并计算BMI,同时抽取早晨空腹血样检验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的含量,分析握力与身高、体质量、BMI、腰围及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的相关关系。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手握力与身高、体质量、BMI、腰围及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P0.01,P0.05),右手握力与总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而左手握力与总蛋白含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握力可以作为一种评估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A组)和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组(B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尿酸(uA)、血肌酐(Cr)。结果血尿酸水平与WC、BMI、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Cr)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与空腹血糖无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T2DM患者中常见,与肥胖、血压升高、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天山区维吾尔族居民骨密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本社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基本信息和依据。方法测量乌鲁木齐天山区773例18~82岁维吾尔族居民跟骨骨密度。比较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同时,检测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脂量、肌肉重量,计算肌肉率,并进行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骨质疏松发病率均逐渐增加(P0.01),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50岁左右及70岁左右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较明显。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增龄、内脏脂肪面积增加为骨质异常可能的危险因素,BMI增加为其可能的保护因素;女性绝经、增龄、腰臀比增加为骨质异常可能的危险因素,BMI增加、肌肉率增大为其可能的保护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天山区男性保持一定的BMI的同时应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减少内脏脂肪面积以预防骨质异常的发生、发展。女性应尽可能避免人工绝经、腹型肥胖,增强运动增加肌肉量,减低腹部脂肪量有助于预防骨质异常的发生、发展,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缺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43例,随机分为A组21例(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B组22例(使用艾塞那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代谢指标和缺氧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B组有2例患者因严重胃肠道反应脱落。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下降,A组空腹血糖(FPG)显著下降(P 0. 05)。与A组比较,B组HOMA-IR较低,FPG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LF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且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2组治疗前缺氧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 05)。B组治疗后氧减指数(ODI)显著下降,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_2)显著升高(P 0. 05),且B组LSpO_2显著高于A组(P 0. 05)。矫正性别、年龄后,B组患者初诊时临床代谢指标与缺氧指标变化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初诊的WC与△ODI呈显著正相关(P 0. 05),BMI、血肌酐(SCr)与△LSpO_2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LSpO_2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单用艾塞那肽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ODI和LSpO_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D、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1名成人用In 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 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 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肥胖人群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名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且无肝脏疾病史的非糖尿病肥胖患者,测其血清GGT,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体重,身高,腰围和臀围。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和腰臀比(WHR)。以同样条件筛选60名BMI〈25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清GGT与腰围,腰臀比和HOMA—IR正相关。男性血清GGT水平高于女性(P〈0.01)。多元回归分析屁示,男性中,独立于WHR,血清GGT水平与HOMA—IR相关。而在女性中血清GGT与HOMA—IR的相关性不能独立于WHR存在。[结论]单纯肥胖男性者,血清GG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而女性,其与中心型肥胖指标的相关性较与HOMA—IR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