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于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5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182例,年龄均在7 d内,且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WI及SWI成像检查.分析颅内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追踪检测肝硬化结节内铁含量分布的变化,探索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诊断早期肝癌的方法。方法应用SWI对24例诊断为肝硬化再生结节( regenerative nodule ,RN)或异型增生结节( dysplastic nodule ,DN)进行追踪检测,观察肝硬化结节内部铁含量的变化。结果10例肝硬化结节SWI图像出现均匀乏铁高信号,3例内部出现不均匀斑点结节样高信号,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癌。结论肝硬化结节内部铁含量的减少或者部分减少,SWI呈均匀或不均匀斑点结节状高信号特征改变,提示诊断肝癌。应用SWI对肝硬化结节进行定期追踪检测内部信号改变,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胶质瘤患者分级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84例脑胶质瘤患者,依据WHO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脑胶质瘤组(n=32)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n=52),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WI、SWI检查,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磁敏感信号(ITSS)评分,分析DWI与SWI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b值相同时,低级别脑胶质瘤组ADCmin值高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组ITSS评分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高级别脑胶质瘤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92.31%、85.71%)高于DWI(69.23%、72.62%)、SWI(69.23%、71.43%)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与SWI联合可提高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为脑胶质瘤分级评估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 2例临床确诊为HIE患儿的MRI图像,采用常规磁共振图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评估不同扫描序列在HIE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常规MRI+SWI+DWI诊断HIE的阳性率为90.63%显著高于常规MRI+SWI(65.63%)、常规MRI+DWI(59.38%)、常规MRI(43.75%)(P0.05)。常规MRI共检出12例为HIE,其中5例T1高信号;8例T2高信号,灰白质无清晰界限;常规MRI+DWI检出19例为HIE,其中10例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在DWI图上为高信号,呈片状分布,ADC图像上表现为信号减低。常规MRI+DWI+SWI共检出21例HIE,其中16例在SWI图像呈扇形、斑点状及斑片状分布的低信号。结论MRI+SWI+DWI序列联合扫描可提高HIE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MRCP联合DWI进行病因诊断.以手术或ERCP病理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观察MRCP联合DWI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定性准确率.结果 手术病例结果 证实,良性梗阻51例,恶性梗阻11例.MRCP定性准确率85.48%(53/62),MRCP联合DWI定性准确率93.55%(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P联合DWI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 (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联合DWI序列图像分辨率高,以此定性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准确性良好,可为临床诊治梗阻性黄疸提供价值较高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检查对ACI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WI联合SW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独与联合检查对ACE合并CMBs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DWI联合SWI检查ACI合并CMBs阳性检出率高于DWI、SWI单独检查(42.86%比14.29%、42.86%比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联合SWI检查可提高ACI合并CMBs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对为ACI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对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CNC的常规MR表现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灌注成像(PWI)的特点。结果 17例CNC皆为囊实性,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DWI上9例肿瘤的实性成分呈等信号,8例肿瘤的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11例患者行SWI扫描,5例可在病灶内及其周围见血管影,9例可见钙化,2例伴有出血;8例患者行PWI扫描,病灶皆呈高灌注。结论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WI、SWI检测,比较DWI、SWI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ACI合并CMBs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SWI、DWI联合检测ACI阳性检出率[100.00%(57/57)]高于单独检测(P<0.05);SWI、DWI联合检测ACI合并CMBs阳性检出率[38.60%(22/57)]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DWI联合SWI检查能提高ACI合并CMBs患者阳性检出率,对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DCE-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微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5 T DCE-MRI与DWI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分析1.5 T DCE-MRI、DWI及两者结合检查对微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DCE-MRI联合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DWI、DCE-MRI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检查方式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T DCE-MRI联合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高级职称影像医生在不知病理学结果的情况下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转移癌患者的常规MRI扫描和常规MRI联合DWI影像学资料,判断患者是否为腹膜转移癌,对膈下、道格拉斯窝、右结肠旁沟、左结肠旁沟、网膜及系膜进行重点观察,进一步比较常规MRI扫描和常规MRI联合DWI扫描对腹膜癌转移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常规MRI、常规MRI联合DWI图像对腹膜转移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0%与71.43%、96.77%与78.57%。常规MR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符合率(73.33%)明显低于常规MRI联合DW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符合率(91.11%),差异具有统计学(χ2=4.865,P0.05)。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可以有效提高腹膜转移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假阳性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患者均行常规MRI、DWI及SWI扫描,分别统计各自显示的病灶数目。结果常规MRI检出病灶32个,DWI检出类似病灶36个,SWI检出出血性病灶58个。结论对于DAI病灶的显示,DWI较常规MRI略增多,SWI对出血性病灶的显示较前二者明显增多。联合DWI和SWI可以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准确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82例(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脑胶质瘤患者,均行DWI、SW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对比低级(Ⅰ级、Ⅱ级)、高级(Ⅲ级、Ⅳ级)别脑胶质瘤ADC min值、磁敏感信号(ITSS)评分,DWI、SWI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符合率。结果 b值相同,低级别脑胶质瘤组ADC min值较高级别脑胶质瘤高(P<0.001),低级别脑胶质瘤ITSS评分较高级别脑胶质瘤ITSS评分低(P<0.001),DWI、SWI联合诊断符合率较单独诊断高(P<0.05),且Kappa指数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DWI联合SWI检查可提高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诊断符合率,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病理诊断为肝癌的患者,收集患者在入院检查时的MRI、DWI和DCE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病变肝区和正常肝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行1.5T(GE)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行1.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WI)检查的88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诊断,且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患者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等,同时对前列腺不同疾病的ADC值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8例病例中,病理诊断前列腺癌52例,前列腺良性病变36例,经MRI诊断前列腺癌55例,前列腺增生23例,前列腺炎症10例。MRI诊断的准确度为85.23%,灵敏度为90.38%,特异性为84.85%,漏诊率为9.62%,误诊率为22.22%。早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症病灶的ADC值分别为(0.92±0.23)×10-3、(1.54±0.25)×10-3、(0.81±0.21)×10-3 mm2/s,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症的ADC值有部分交叉与重叠。结论 1.5(GE)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早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b值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肝硬化且经B超筛查发现肝脏结节患者60例,经病理确诊为肝硬化再生结节(n=28)和小肝癌结节(n=32),通过MRI多b值(分别为b50、b600、b1000)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结合MRI常规平扫图像及ADC图分析肝硬化结节的良恶性,同时采用CT平扫+增强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RI检查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值.结果 MRI多b值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病变鉴别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CT平扫+增强扫描(CT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T平扫+增强扫描(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组患者平均ADC值低于硬化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b值成像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及安全性,ADC值有助于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组和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DWI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磁共振DWI高信号显示情况,比较两组磁共振DWI弥散系数结果。结果:磁共振DWI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和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急性期组和急性期组患者磁共振DWI检查结果均为高信号表现,高信号显示率为100%。超急性期组相对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均高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磁共振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以明显高信号为表现,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研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200例患者行DWI扫描,均发现有新鲜梗死灶,检出率为100%.结论 DWI对急性期脑梗死非常敏感,是目前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扫描序列中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地采用GE Signa HDx 1.5T超导双梯度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颅脑扫描序列中SWI序列和DWI序列对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再运用AW-44工作站对SWI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比较SWI序列和DWI序列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单发20例,多发5例,其中1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SWI序列检出205个病灶,DWI序列检出74个病灶,SWI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检出率优于DWI序列。结论 MRI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DWI序列和SWI序列相结合,能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且SWI序列对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直结肠癌肝脏转移灶的检出率,评价DWI对肝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53例直结肠癌术后患者,分别行肝脏磁共振DWI扫描和MSCT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扫描结果。结果DWI诊断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z)、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64、98.9%、88.5%和96.9%,MSCT诊断方法则分别为0.818、91.5%、51.3%和80.2%,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直结肠癌肝转移灶的早期检出及阳性预测,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CT扫描检查对膀胱癌的T分期,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膀胱癌临床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及CT扫描检查,根据其图像做术前临床T分期的诊断,手术后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来初步估评DWI在膀胱癌临床T分期的应用价值.结果 DWI对膀胱癌临床T分期符合率为83.5%,CT的临床T分期符合率为72%,数据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准确的在术前诊断膀胱癌的临床T分期,准确率高于CT扫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